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戏曲曲艺 > 潮剧 >

潮剧音乐特色有哪些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31   点击:

潮剧音乐属曲牌联套体,唱南北曲,声腔曲调优美,轻俏婉转,善于抒情。清代中叶以后,它又吸收板腔体音乐,显得灵活多姿。潮剧中有传统曲牌二百多支,乐曲一千多首,是研究中国戏曲声腔的重要资料。

伴乐部分,保留了较多唐宋以来的古乐曲,又不断吸收了潮州大锣鼓乐、庙堂音乐、民间小调乐曲等,音乐曲调优美动听,管弦乐和打击乐配合和谐,善于表现感情的变化。

潮剧伴奏乐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而不断发展丰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乐器只有竹弦、唢呐、椰胡和月琴,以竹弦为领奏乐器。二三十年代,竹弦被二弦取代;月琴为扬琴取代,还增加了大笛和小笛。四十年代开始,有增加二胡、琵琶和大胡。潮剧曲牌很多,板式多变,常用二板、二板慢、三板慢等板式。

根据乐器的不同组合,传统的剧目又分为大武畔。

锣戏、小锣戏、苏锣戏;大锣戏最具特色也最为古老,善于表现低沉气氛、悲怨情绪,小锣轻巧,苏锣气氛庄严。

潮剧伴奏音乐分文畔和武畔两个部分。文畔即管弦及弹拨乐器,武畔是打击乐器。文武畔两部分的人数不相上下。整个乐队的指挥是武畔的司鼓,而文畔的带头人是二弦兼唢呐的演奏者,俗称“头手”。“头手”必须是精通二弦的弦乐演奏家同时又是熟练掌握唢呐的管乐吹奏能手,这在中外音乐史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一大特色。与其他的地方剧种一样,潮剧伴奏的乐队人数不多,文武畔两个部分加在一起不过是十数人而已。文畔音乐一般紧跟唱腔或演奏过场音乐。解放后的乐队在伴奏乐器的改革中增加了低音乐器,音响层次改单一高音为高、中、低配套,丰富了表现力。“文革”期间,在“样板戏”的影响下使用了西洋的各种管弦乐器,即乐队的编制由基本的西洋单管制加原来的文畔,保留武畔,整个乐队的人数由于文畔的扩张而猛增至数十人之多,伴奏音乐由原来的单一旋律制变为富有层次的多声部制。显然这在某些有特殊要求的剧目特别是现代戏的伴奏中,是极有成效的。后又回复传统伴奏,1976年起,黄铮盛开始尝试将大提琴引进潮剧,之后一直到现在,潮剧现有的西洋乐器为大提琴,部分专业剧团伴有倍大提琴

潮剧伴奏的文场乐器除了“头手”的二弦、唢呐之外,弓弦乐器还有椰胡、提胡、大胡等。二弦、提胡、椰胡都是潮州地方的特色乐器,提胡虽类似二胡,但调音和音色皆有别于北方的二胡。椰胡在广东音乐等乐种中也有使用,但音色并不一样。吹奏乐器除唢呐之外,还有竹笛、箫等。唢呐的演奏方法明显有别于北方乐器,其音色略为柔软如歌。弹拨乐器有扬琴,或用潮州特色的“瑶琴”,还有琵琶、三弦等,偶尔也用月琴和古筝

潮剧伴奏的曲调

一、鼓科介:潮剧音乐的打击乐器种类繁多,且都有一定音高,可以单独出现而表达某些情感和意境。有叫介过门、安更介、天光介、激面介等。

二、唢呐曲牌:多着重于打击乐器与唢呐旋律的紧密配合。

三、笛套:用于摆酒、迎客等清雅场面,有《喜登楼》《万家春》等。

四、弦诗乐:如《寒鸦戏水》《浪淘沙》《柳青娘》《昭君怨》等。调式有“轻三六”“重三六”“活五”等。

现有弦诗乐曲、笛套、杂曲等1000多首,在潮剧舞台应用中多作为过场音乐或唱腔间作音乐。潮剧伴奏音乐程式化的有“随点”“搜科介”和“想计介”等,每首乐曲可作“行”“催”“采花”等旋律和节奏变化,起到烘托人物、配合动作、渲染气氛的作用。

潮剧音乐和潮州音乐的音律,一般为相对的七平韵律或是混合律,最主要的特点是34和7i之间不是半音关系。4稍高而7稍低,且音高不是很固定,上行和下行都不一样。“活五”调的“2”总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且比正常音稍偏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西洋音乐的日渐影响,潮剧音乐也在音律的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

潮剧伴奏音乐和潮州音乐虽为不同的两个范畴,但它们互为补充,互相融合。潮剧伴奏中少不了诗弦乐、潮阳笛套音乐、庙堂音乐等,而潮州音乐中的潮州大锣鼓,则是从潮剧的戏台锣鼓中演化得来。潮剧伴奏音乐和潮州音乐好似同胞姊妹,她们在成长过程中形影不离。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