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戏曲曲艺 > 川剧 >

民国时期的川剧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31   点击: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成功。在革命思潮推动下,主唱高腔戏班的宴乐、长乐、宾乐、翠华;演唱昆腔、弹戏、胡琴为主的太洪、舒颐和彩华等戏班,经过协商,自愿组成“三庆会”,使五种声腔融汇一炉。“三庆会”拥有康子林、萧楷成、唐广体、唐德彝、周名超、刘芷美、雷泽江等一批名角。它主张戏曲改革,在继承保留川剧传统戏的同时,创演切中时弊的时装戏,上演了《述秋瑾事》、《武昌光复记》、《西太后》等戏。“三庆会”的成立,促使川剧从广场艺术向剧场艺术发展,川剧的艺术水准和文化品位迅速提升,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

上一篇:川剧起源 下一篇:明清时期的川剧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