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戏曲曲艺 > 傣剧 >

傣剧大师方一龙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31   点击: 156

方一龙(?―1987年),傣剧大师。自幼酷爱傣戏,且天资颖悟,15岁就开始登台演唱傣戏,后来又从事编剧、翻译、整理、移植傣戏等工作。

他创作整理的傣剧剧本,在德宏傣族地区享有盛名,广大傣族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萨娜整”,意为“傣剧大师”。他经常到傣族村寨组织群众演傣剧,为他们提供剧本。他既能导又能演,因此深受农村业余傣剧团的欢迎。他精通傣族的佛教经典,有深厚的傣族文学知识,对汉语的语言文字和京剧滇剧的唱、做、念、打也有深刻的研究。他有较高的创作技能,一个剧本到他手中,仅几天时间就移植成傣文。他移植的剧本准确、传神,文字流畅,台词和唱词的对仗及比喻都很讲究,又具有浓郁的傣族风格。一些剧团的演员反映说:“方大师写的唱词,不仅语言美且好唱。”1954年以来,他先后移植了京剧、滇戏《闯王进京》、《十五贯》、《河伯娶妇》等。1958年,他新编了傣族历史剧《娥并与桑洛》、《帕慕鸾》、《岩佐弄》、《朗戛麦》、《海喊》等11个剧本。这些剧本“文革”前大部分都被州傣剧团搬上了舞台,其中《娥并与桑洛》特别受欢迎,它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傣剧中堪称一颗灿烂的明珠。

10年浩劫期间,他受到迫害,粉碎“四人帮”后,他又重新走上了创作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的创作热情更高,先后又创作改编了傣剧《朗巴喊》、《朗奴勇罕》、《叔哈借牙》、《佐曼娜》、《依托娜》、《喊坐大纳》等,其中《朗奴勇罕》曾被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他还将花灯剧《七妹与蛇郎》移植成傣戏,此戏在演出时深受傣族观众欢迎。由于他身心过于劳累,于1987年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