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戏曲曲艺 > 傣剧 >

傣剧伴奏乐器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31   点击:

又称冬锣。通体用青铜铸成,圆盘形,中心突起呈半球形乳状,面不平坦,边缘部分也有一圈突起,边比其它锣稍宽。体大小不一,规格较多。常见的一般可分为大、中、小三种。 大面径40厘米、边宽6厘米、乳脐直径7厘米、乳高5厘米;中面径30厘米、边宽5厘米、乳脐直径6.5厘米、乳高4厘米;小面径20厘米、边宽3.5厘米、乳径6厘米、乳高3厘米。面边缘突起高度0.5厘米~1厘米,边一侧钻孔系绳。此外,最小的,面径仅9厘米、边宽1厘米,音高可达a2;最大的,面径72厘米、边宽14厘米,音低可到F或G。

又称冬锣。因锣脐突起呈乳状(半球形),而又有乳锣、奶锣、包包锣之称。 是傣、景 颇、佤、阿昌、哈尼、德昂、布朗、拉祜、傈僳、独龙、基诺、怒、彝、纳西、回、布依、 土家、壮、苗、毛南、汉等族和克木人常用的敲击体鸣乐器。景颇族称崩,佤族称罗碰、格 龙孟,德昂 族称孟、巩蒙,独龙族称笼、冬等等。广泛流行于云南、广西、四川、湖南、湖北、贵州等 省区和全国各地。

演奏时,左手提绳,右手执棰敲击面中心乳脐最高处。大发音浑厚含蓄,犹如远处钟声;中发音柔和明亮;小发音清脆响亮,宛如铜铃作响。棰为一木制短棒,接一较大圆形木块为棰头,外缠布条或胶布而成。常用于西安鼓乐等器乐合奏、昆曲晋剧川剧等地方戏曲伴奏,有时也参加民族乐队演奏。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则用于节日庆祝、民间器乐合奏、傣戏、壮剧和各族民间歌舞伴奏及体育表演活动中。常常和象脚鼓(或其它鼓)、钹组合在一起使用,数量不定,音高不限,少则是一大一小搭配,大的称母,小的称公,母奏强拍,公奏弱拍。如同时使用多,奏高音可密集,奏低音要稀疏。也用于生产活动中,在集体围猎时,可助威壮胆;马帮在深山密林时,可惊吓野兽、岔道不迷路; 放牧前,各户放出牲口,牧归时,各家牵回牧畜。此外,在宗教祭祀活动中,是通神的法器,遇年节庆典、聚会议事、火警灾情时,又是聚众传讯的乐器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