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材分析 > 初中音乐教材 >

三种版本初中音乐新教材结构设计比较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摘自:《新思考网》

最早一批通过教育部审定的三种版本的初中课程标准音乐教材 ( 人教版、人音版、湖南版 ) ,全面贯彻了新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中小学音乐课标准 ( 实验稿 ) 》的基本要求。三种版本教材在结构设计、内容呈现方式以及编排上,既有相同或相似的安排,也有各种独到的设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笔者现对三种版本的教材作简要比较,希望从中探寻各版本教材编写的思路与特色,进而加深对教材的认识。

一、三种版本教材结构上具有的共性设计

( 一 ) 在作品选材上,在精选古典作品的同时大量选用了近年来流传广泛、通俗易懂的声器乐作品。

声乐作品:

人教版教材选用了《弯弯的月亮》、《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声与微笑》、《手拉手》、《十六岁的太阳》、《黄土高坡》、《圣火》等;

人音版教材选用了《爱我中华》、《前门情思 ---- 大碗茶》、《七子之歌 ---- 澳门》、《东方之珠》、《当兵的人》、《我心永恒》、《走进西藏》、《阿姐鼓》、《让世界充满爱》《唱脸谱》等;

湘版教材选用了《众人划桨开大船》、《走进新时代》、《球迷歌》、《健康歌》、《人间第一情》、《青藏高原》、《爱的奉献》、《为了谁》、《祝愿歌》、《快乐老家》、《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等;

有一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同时被两种以上的教材选用,比如《青春舞曲》、《同一首歌》、《重整河山待后生》等。

器乐作品:

人教版选用了《丝绸之路》主题音乐、《雨林》等;

人音版选用了《 1997. 天地人交响曲》、《悍牛与牧童》等。

这些作品非常具有生活情趣和时代特征,对中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它们的选用充分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地贯彻了 “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 和 “ 面向全体学生 ” 的教育理念。

( 二 ) 三种版本的教材都采用了人文主题单元式编写体系。

旧的音乐教材往往是以课时为结构体系,一个课时一个内容,教学内容相对固定和受限制,教师自主选择组合教学的空间很小,创造性难以发挥。新教材以单元的结构编排,每册 6--9 个单元,每单元一个人文主题,主题下安排 3--5 首甚至更多的作品,教师可以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这样有利于教师资源的充分体现,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比如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青春的旋律》遴选了六首作品。唱歌:《青春舞曲》,欣赏:《手拉手》、《共青团员之歌》、《十六岁的太阳》,表演:《青年友谊圆舞曲》、《四季歌》。有位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将此单元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重点学唱、欣赏《共青团员之歌》;第二课时围绕歌曲《青春舞曲》展开,可以创编舞蹈动作,编配器乐伴奏,还可以展开 “ 青春主题 ” 的讨论,并选取这一主题的歌曲、诗歌、影视作品精彩片断等。这样的设计对教材提供音乐作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同时也有所突破,尤其是第二课时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课堂形式活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自然也会兴趣盎然、积极配合。

另外,新教材的单元设计突出了以人文结构呈现学习领域的整合。旧的音乐教材往往以知识结构体系纵向编写,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技能为主线,违背了音乐 “ 乐 (yue) 者,乐 (le) 也 ” 的本质,将生动、形象的音乐教条化,学生不喜欢;新版的音乐教材在适当削弱知识技能难度的同时,将知识技能的介绍 “ 隐蔽贯穿 ” 于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等领域,结合具体的音响呈现其中,使学生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增长音乐知识和技能。

比如:人音版教材七年级 13 册第五单元《金色乐章》,在欣赏曲目《二泉映月》的曲谱选段的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的接口,以及第二乐句与第三乐句的接口处形象地画上了鱼尾与鱼头紧密衔接的图形,直观地显示出传统音乐作品中常用的 “ 鱼咬尾 ” 创作手法,这样的设计很生动,也充分体现了 “ 以审美为核心 ” 的理念。

二、三种版本教材单元主题设计上存在的差异

( 一 ) 在单元主题选择和安排上,人教版的教材注重单元主题与季节以及节日的结合。比如:新学年开学第一个节日是教师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中安排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和《飞来的花瓣》两首作品;第二单元的教学时间在国庆节前后,教材安排了《祖国颂歌》主题,非常及时;接下来第三单元又安排了《金色的秋天》,与此时的季节也很吻合。

湘版的教材着重构建 “ 情景主题 ” ,单元主题各具特色。比如七年级上册的《班级演唱组合》单元设计了 “ 美的律动 ” 和 “ 美的风采 ---- 综合艺术表演 ” 两个板块,第一版块选择了四首格调清新的通俗歌曲:《青春舞曲》、《踏浪》、《世界需要热心肠》、《同一首歌》,第二个板块中用 “ 比春雨还要滋润,朝霞还要鲜艳,比山花还要烂漫;美的歌舞,美的风采,美的少年 ” 的导语引导学生分组设计表演方案,而且还给出一些图画的提示。这样的编写,尤其是第二板块中设计表演的设置既给了相应的曲目铺垫 ( 第一版块 ) ,又有生动的图画提示,多方面营造了音乐创作表演的情景和情境,启发了学生的想象,也易于调动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积极性。

人音版的教材结合了乡土教学内容的开发,利用了地方传统音乐资源,从而也节约了教材编写的重复投入。比如在河南发行的教材每册中都有一个河南音乐主题的单元。借鉴人教版大纲教材的做法,每册教材首页均附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另外还设有《音乐是我的好朋友》、《音乐小网站》、《我喜爱的歌》、《我们喜欢的器乐曲》等相关音乐知识栏目。这些栏目附在教材单元内容之后,既是对单元综合内容的分类归纳,也是分类后有关内容的补充。这些内容虽然不是必学内容,但与单元内容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教材设计。

( 二 ) 在单元内部学习内容组合上,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每单元内部均设计有多种学习领域,将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 内容标准 ” ,包括表现、感受与鉴赏、创作、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有机结合,巧妙地分布到各个单元中。

人教版教材每单元内都有 “ 唱歌 ”1 首, “ 欣赏 ”2--8 首,另外 “ 音乐活动 ” 、 “ 学吹竖笛 ” 、 “ 表演唱 ” 、 “ 音乐家肖像画 ” 等学习领域也设计在不同的单元;

人音版的教材每单元由 “ 歌唱 ”1 首, “ 欣赏 ”2--3 首和 “ 实践与创造 ” 三个教学环节构成,每单元内容和每个具体学习领域较为均衡。

这两个版本的教材善于把相同题材的音乐作品,甚至非音乐作品组合在同一个单元主题之下,形式新颖、主题突出,体现了整合的教育理念。

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选录了 8 首秋天主题的音乐作品 ---- 小提琴钢琴《金色的秋天》、协奏曲《四季 ---- 秋》、民乐《庆丰收》、民乐合奏《丰收锣鼓》、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歌曲《西风的话》、竖笛曲《秋声》、《秋收》和 3 部非音乐的秋天主题的作品 ( 摄影《金秋》、散文《秋》、国画《深秋》;

人音版教材九年级 17 册第五单元《月光》,选录了 5 首月光主题的音乐作品 ---- 钢琴曲《月光》、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歌曲《春江花月夜》、二胡独奏曲《月夜》、歌曲《在银色月光下》和 3 部非音乐月光主题作品 ---- 油画《日出 . 印象》、《向日葵》、古诗《静夜思》和一些同主题的背景画。

湘版教材侧重以音乐表现方式来划分单元,单元内容集中体现一种音乐的表现方式。有的单元以歌唱为主要学习内容,比如《唱出心中的歌》、《乘着歌声的翅膀》;有以音乐创作为主要内容的,如《流动的音符》、《声音的表现》;有以欣赏为主要内容的,如《传统是条河》、《世界民族之声》等等。而单元内部没有具体的学习领域的划分,只是标志出选学的内容。这样设计对音乐每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呈现得很具体,学习领域的综合体现在整册教材,而非某一单元之中。

三、三种版本教材结构各具的独到设计

( 一 ) 封面设计各有千秋:

人教版教材封面由一些乐器图片组成,音乐课程明确,设计直观大方;

人音版教材封面是一些音乐活动小塑像,立体感强,夸张的造型显得很有情趣;

湘版教材封面是一些 “ 人 . 大自然 . 音乐 ” 的图画,突出了音乐的人文主题,色彩鲜艳、醒目。

( 二 ) 其他方面的特殊设计:

人教版教材编写了线谱本和简谱本两种版本。在每册最后一单元设计了 “ 旋转舞台 ” 、 “ 音乐擂台 ” 、 “ 毕业音乐会 ” 等综合考评内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参与表演的方式复习这一学期的教材内容,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参考。最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能够较为有效地调动初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人音版教材的图谱设计独树一帜,大量选用形式生动的图谱来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教材所选用的图谱既有图像谱,也有图形谱,而且每个图谱的色彩、形状也很少雷同。图谱的功能也各有侧重:有的用线条表示旋律线的变化;有的用色块表示和声、配器的效果;有的用连线与虚线表示音的连贯与跳顿;有的用曲折的河流图谱的粗细变化表示音乐的渐强与渐弱。《音乐小网站》栏目的设计,较好地解决了新教材将音乐知识 “ 隐 ” 化于其它内容之后带来的音乐知识内容设计过于松散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很好地兼顾了音乐学习的审美性,也有助于学生的自学。

湘版教材每册后面附学习纪录卡 ----“ 音乐伴随我成长 ” 。在其中的学期小结中,有 “ 老师对我说 ” 、 “ 父母对我说 ” 、 “ 我对自己说 ” 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将学生的课程评价由传统的过于注重甄别转变为一种形成性的评价,不仅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与音乐欣赏主观性强的特性吻合。这样的设计很好地体现了课标中关于音乐教学评价的理念。

三种版本的音乐教材在设计上都力求总体上降低知识难度。但是,这种降低主要表现在对于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许多一线教师尤其是欠发在地区的音乐教师反映,一些曲目的选择没有降低,反而有些偏难,特别是九年级的教材。

比如人教版九年级选的唱歌曲目《踏雪寻梅》、《猎人进行曲》;人音版 17 册选的唱歌曲目《在银色月光下》;湘版教材九年级选的《百万雄师过大江》等。这些作品,要么旋律难唱,要么体载或表现形式生僻,要么内容过于深刻,安排在初中阶段学习,对于教师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师资来说确有其难,要求学生掌握更加不切实际,建议将有些内容设计在高中学习阶段。

另外,三种版本的小学音乐阶段教材在内容以及结构上差别更大。设想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使用了不同版本的音乐教材,会不会产生内容衔接不上或能力断层的问题 ? 更不用说那些在小学阶段使用旧的教材,而在初中阶段使用新版教材的学生了。

总之,三种教材在结构设计方面各有千秋,将其进行比较目的不是甄别优劣,因为,真正的较量应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区使用,我们对于三种版本的初中音乐教材会有更全面的认识与评价。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