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戏曲曲艺 > 赣剧 >

赣剧乱弹腔中的曲调“二凡”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31   点击:

赣剧乱弹腔中的曲调,主要是唱二凡和西皮。这种乱弹腔的二凡,是由江西的宜黄腔传入的,其名为“二凡”而不叫“二簧”,也正是保留了宜黄腔的俗名。清代乾隆间,旧属饶州府浮梁县的景德镇窑户演戏,就出现一种“弹腔”(见郑廷佳的《陶阳竹枝词》)。所谓“弹腔”即乱弹腔的简称,亦即宜黄腔。可见此腔已经传到了饶州地区,并且受到瓷器工人的欢迎。不久,在饶州府境内形成的饶河戏,便以宜黄腔的“二凡”为其主要的声腔。与此同时,在广信府的玉山、铅山、弋阳、贵溪等县,因为靠近抚州、建昌等地,也变成宜黄腔的流行地区。过去赣剧贵溪班的艺人就称二凡为“宜黄调”,以及铅山乡村坐堂班清唱的赣剧二凡,在手抄本中亦标明“宜黄调”,以及铅山乡村坐堂班清唱的赣剧二凡,在手抄本中亦标明“宜黄调”等等??二凡的整本大戏,有六十九种,其中有三十五种来自宜黄腔,如《四国齐》、《上天台》、《打金冠》、《万里侯》、《下河东》、《清官册》、《三官堂》、《双贵图》、《奇双会》、《碧玉簪》、《百花台》等等。这种整本大戏。仍按宜黄腔的原始面貌来演出,故事性完整,有头有尾,如《打金冠》一剧,演薛刚反唐故事,主要场次有“薛刚扫院”、“阳河摘印”、“法场换了”、“观画跑城”等;《三官堂》演秦香莲与陈世美故事,主要场次有“香莲闯宫”、“琵琶上寿”、“三官堂”、“秦香莲挂帅”、“女审”等。另有三种二凡剧目是根据高腔本改编的,如《江天雪》演崔君端、郑月娘的故事;《避尖珠》演包拯为伍迎春伸冤的故事;《清风亭》演张继保忘恩负义的故事。明代在江西演出的高腔,有《崔君瑞汪天暮雪》、《袁正文还魂记》和《清风亭》等,就是上述三剧的底本。饶河班和婺源徽班的交流中,还吸收了徽剧的剧目,如《黑驴报》、《万寿亭》(又名《全家福》)、《双合印》、《忠义缘》、《雌雄剑》、《翠花缘》。这些戏原来是唱吹腔拨子,它们传入赣剧中皆改唱二凡。以上共有四十四种,还剩下二十五种是向其他剧种吸收的。显而易见,赣剧吸收宜黄腔后,在剧目方面又得到很大的发展。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