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戏曲曲艺 > 赣剧 >

赣剧的起源和发展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31   点击:

赣剧《窦娥冤》赣剧是江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发端于明代的弋阳腔,起源于赣东北地区。明、清两代,以唱高腔为主,后来融合昆曲、乱弹腔诸腔于一体;赣剧的前身饶河班和信河班,都以演唱乱弹腔为主。其中饶河班以景德镇、鄱阳、乐平为中心,保存了部分的高腔剧目,艺术风格也比较古朴、粗犷;信河班则是以贵溪、玉山为中心,没有高腔,它的乱弹唱腔则相比较而言较为婉转流利,旧时也统一称作“江西班”。1950年时,合并饶河、信河两个分支,正式更名为赣剧

赣剧的起源和发展

赣剧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宋、元以后,南戏开始流传于我国东南诸省。赣东北地区的饶州、广信两府,曾归江浙行省管辖,明代洪武初年划入江西省。由于交通方便和贸易往来,南戏随之传入广信府的弋阳县。当时,在弋阳县落脚的南戏,是专演《目连救母》戏文的。这种戏文,因为受到当地宗教思想的影响,逐渐发生一些变化,从而形成一种县有江西特点的南戏,被人称为“弋阳腔”,与江浙地区的其他南戏声腔,并驾齐驱。明代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祝允明《猥谈》在对南戏声腔的评述中,就提到了江西的弋阳腔,作为赣剧的主要声腔,弋阳腔是最为古老的。

赣剧流行的地区,在明代主要是唱弋阳腔。清初以后,保留在这里的弋阳腔,因为战争的破坏而受到严重的摧残,原来上演的连台本戏大都失传,流行地区只剩下玉山、弋阳、贵溪、万年和波阳等地。这时在民间流传的弋阳腔,被大多数人称之为“高腔”,其中活跃在弋阳、万年的高腔班,还留下十八本高腔戏,以维持它的正常演出活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光绪年间,使很多弋阳腔戏班,根本不能独立存在了。由于乱弹诸腔的兴起,在赣东北地区的戏班,有些便开始转唱高腔以外的其他声腔,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才使赣剧最终变成了个综合高、昆、乱三腔的剧种。

这种弋阳腔是继承南北曲的传统,并结合地方特点而创造出来的,其基本原因,就是用弋阳的方言土语来唱南戏的曲调,这才形成具有江西特点的新腔。这种新腔,在目连戏的阶段还带有浓厚的宗教音乐色彩。以后,通过连台本戏和传奇戏的演出,才使它摆脱了宗教音乐的影响,变成南戏中流传甚广,影响最大的戏曲声腔。在音乐体制上,赣剧弋阳腔的唱腔由各种不同的曲牌组成,从现在保留的曲牌来看,主要是唱南曲,也有属于北曲的曲牌。根据音乐乐唱腔的特点,这种声腔又可分为[驻云飞]、[江儿水]、[香罗带]、[新水令]等类。长期以来,这种弋阳腔一直是干唱和带有人声帮腔的形式,由于是用假嗓子翻高八度的帮腔,故对本嗓帮腔的声调而言,便自称为“高腔”。赣剧从明代弋阳腔开始,到清代的乱弹诸腔以及昆腔的吸收,使它变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声腔的剧种。

上一篇:赣剧略述 下一篇:赣剧的转折点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