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戏曲曲艺 > 徽剧 >

徽剧形成后介绍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31   点击:

徽剧形成后,即在皖、赣、苏、浙等省广为流行,对南方的许多剧种,如汉、湘、桂、赣剧等都有深远的影响。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先后进京,对北方诸腔各调兼收并蓄,声誉日盛。后,徽剧在北京同汉调等剧种合流。名艺人俞三胜“融合‘徽’、‘汉’之音加以‘昆渝’之调,抑扬转折,推陈出新;程长庚,乃溶‘昆’‘弋’声于‘皮黄’中,匠心独运,逐成大观”。

从此徽剧逐浙朝京班演变,徽班日渐衰落。嘉庆三年,钦赐武英殿大学士婺源人曹振镛办起了徽州第一个徽班“老庆升”。婺源徽班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其戏班子弟除本地人外,许多人来自皖南,因此,婺源徽班保留了皖南剧的特色。主要唱腔有吹腔、拔子、皮黄、还有昆腔和其它一些小调。主要剧目有整本戏《翠花缘》、《雌雄剑》、《上天山》以及折子戏《水淹七军》、《扈家庄》、《百花赠剑》等数百本。

上一篇:京剧始祖徽剧 下一篇:徽剧明末清初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