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剧有何艺术特点
绍剧,中国汉族戏曲剧种。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杭州地区及上海一带。绍剧是浙江三大剧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拥有400多个剧目。绍剧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犷朴实的音乐、豪放洒脱的表演和文武兼备等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悟空戏独树一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绍剧有何艺术特点绍剧唱腔的主要曲调为“二凡”、“三五七”和“阳路”,以“二凡”为主。唱辞以七字齐言对偶为基础,剧作内容多为忠奸争斗、征战杀伐之事。焦循《花部农谭》谓“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30年代称“越剧”。“二凡”与西秦腔有明显的渊源关系。其流传情况,一说为南明潞王朱常 南驻杭州,鲁王朱以海东迁绍兴,均带有乐工南来,因而西秦腔传入浙东另一说则认为系李自成将西秦腔带到安徽,与“三五七”两腔合用,然后由徽州商人逐渐带入浙江。“二凡”唱腔高亢激越,以紧拉慢唱为特点,其拖腔不受乐曲限制,演员可以根据人物感情需要,尽情发挥。“三五七”因其唱句以前句三字和五字,后句七字组成而得名,属早期吹腔,源于安徽太平(今当涂),故艺人称“太平三五七”,由于长期流行于浙东,并用绍兴方言结合中原音韵的绍兴官话演唱,使之具有当地的乡土特色。“三五七”行腔委婉,宜于抒情。“阳路”即吹腔,有“高阳”、“平阳”之分。
绍剧伴奏乐器以板胡为主,“斗子”为辅。绍剧的板胡亦称高胡,音色比一般板胡更为高亢,“斗子”亦称“金刚腿”、“牛腿琴”。此外,还有唢呐、梆笛、笙、管等。绍剧的打击乐用大锣、大鼓、大钹,气势宏伟。锣鼓点自成一套,粗犷、朴实,具有浙东地方的风格特点,称为“绍班锣鼓”。
绍剧的音乐曲调丰富,音调高亢激越,旋律节奏急速明快,声音清越刚劲,善于表达悲壮、慷慨激昂的情感加上唱白通俗易懂,表演风格粗犷豪放,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绍剧的武功有的来自目连戏,有的吸收民间武术加以美化,如“打短手”、“九窜滩”、“手顶”、“窜刀”、“甩桌”、“推车跟斗”、“七十二吊”、“叠罗汉”等,均颇有特色。绍剧的唱法也有自己的特点,花脸用宏亮的“堂喉”(真声),小生和旦用“子喉”(假声),老生则用“乖喉”(真假声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