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课堂 > 民乐 >

笛子循环换气法介绍讲解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9-02-14   点击:

  这是一种竹笛演奏技法,英文为Circle Breathing。即指在竹笛吹奏的过程中,鼻子同步吸气,达到气流不断,演奏不停的效果。从演奏效果看,分成“长音循环换气法”和“双吐循环换气法”两种。竹笛长音循环换气演奏法,是浙派宗师赵松庭先生于五十年代时从唢呐等乐器上移植过来,并应用于《鹧鸪飞》、《幽兰逢春》等赵老代表曲目中。双吐循环换气法,是一种亦有两种演奏方式,分别由新派竹笛演奏家李增光先生和浙江艺术职业技术学院王彦先生探索得来,(也有说是马世新,李增光和王彦说更为普遍)。实质上是一种快速抢气手法,采用双吐循环换气演奏技法的笛子曲包括《无穷动》、《绿洲》、《麦西莱浦》等曲目。

  循环换气技法由来:

  在我国有许多唢呐吹奏家,都能使气息不间断地进行吹奏,获得了广大听众的赞赏。他们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换气方法------“鼓腮换气法”。

  约在1957年间,笛子演奏家赵松庭先生,把唢呐这一“鼓腮换气”法运用在笛子上,定名曰“特长音演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它的方法是:在吹奏中,当第一口气即将吹完之际(约留三分之一左右),将余气存入两腮,使两腮鼓起(比吹唢呐时鼓得小些),然后用鼻吸气,与此同时,将两腮渐渐收缩,用储存在两腮的气吹奏笛子,直到接上第二口气时,又继续吹奏。这样一反一复,使笛音保持延续不断。这种鼓腮换气法,虽可解决笛子上的特长音演奏,但却因在以下缺点,所以效果不很理想:

  1、因要鼓起两腮,就会引起口形的变化,进而影响笛子的音色和音量。

  2、鼓起两腮,不但吹起来很费劲,同时也不雅观,容易引起观众为吹奏者担心,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乐曲的演奏效果。

  3、气的储存量小,强度较差,往往不能吹奏高强的特长音和大段乐曲,易使笛音中断。

  这种“鼓腮换气法”使用在唢呐上效果不错,而照搬在笛子演奏中就不很理想呢,通过研究和实践找到了如下原因:

  1、因为唢呐是双簧管乐器,它是用嘴包住扁圆形的哨子,用气息去吹,使哨子振动发音。也就是说,只要有气基本上就可以吹响。所以,当你鼓腮之后口形外表虽已变化,但并不影响嘴里(口腔内)的吹奏形态。笛子是吹孔乐器,它是靠“风门”,将气息恰当地送入吹孔而发音。所以当两腮鼓起之后,口形就不能保持原样。风门就要引起变化,故笛子也就不能正常发音。

  2、唢呐上大多还有一个档片,这个档片可以帮助嘴的控制,在鼓腮之后,双唇有力地顶住档片,这就大大增加了两腮的压缩(控制)力量。也就有力地增大了气的储存和排气时的压力。而笛子上却不能装置和使用这个档片。

  五十年代末,演奏家们在原鼓腮换气(特长音演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琢磨,练习和演奏实践,使这一技巧更加充实、完整和规范并把这一技巧定名为-----“循环换气”法和从理论上作了文字总结,于1962、1963年,先后两次在《解放军歌曲》上发表。这种“循环换气”法,解放了鼓腮换气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1、可以使吹奏中的口形不产生任何变化;

  2、不致使观众因鼓腮而分散注意力,不但可以吹奏特长音,而且也可以吹奏高音和整段乐曲。

  3、扩大了气的储存量,不但可以吹奏特长音,而且也可以吹奏高音和整段乐曲。

  循环换气法种类和练习方法

  循环换气法有两种:第一种为长音循环换气(旋律循环换气实为长音循环换气法在演奏中的应用);第二种为双吐循环换气。下面分别介绍:

  一、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

  此种循环换气是所有循环换气的基础和前提,不掌握这种换气法,其它两种循环换气就无法学会。

  循环换气法比较难学,在初练时,除刻苦学练之外,还要细心寻找规律和突破点,循环换气究竟难在何处?

  表面上看好像是换气二字,其实是难在换气时“循环”上。而使气息循环不断的突破点又是在“呼”与“吸”上。呼、吸二项对比,主要又难在呼气同时的吸上。也可以反过来讲,它难在吸气同时的呼上。再进一步分析,与吸气的同时的呼气,气又是从何而来?是来自胸、腹还是口腔?当然是口腔(下颌部),所以在吸气时的同时,下颚蓄气的呼出是循环换气法的最关健之处。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