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中学习-致琴童家长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3-11 点击:
亲爱的家长朋友,欢迎你加入对浩瀚的古典音乐海洋进行求索的行列中!
也许你正在筹划在不久的将来开始孩子的音乐教育,也许你的孩子已经是一个有几年“琴龄”的小小钢琴家,也许你的可爱宝贝尚在襁褓之中,可你已经迫不及待地在为他(她)编织那色彩绚丽的音乐梦. . . . . . 在所有现实与梦想的背后,你有否很认真地思考过这样的一个问题“我让我的孩子学琴的动机和目的究竟是什么?”无论你具体的理由是什么,我相信都是美好的,是充满了为人父母之爱的。只是,我要很诚恳地告诉你-在孩子学琴的事情上千万别掺杂进太多自己的理想和期盼-不要希冀孩子去完成你自己所向往而又未实现的;不要去追求别人因着你孩子的多才多艺而向你投来的羡慕眼光;不要预先为自己和孩子设立一个目标,并将这个目标作为你们日常生活的中心。永远记住你的初衷-只为让孩子拥有更美丽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对“美丽人生”的定义不会完全一样,但是相信你和我会在一点上共鸣,那就是,充满爱和欢乐的人生。家长们见了面互相交流孩子学琴情况,其中一位叹息说:我家里气氛最不好的就是放钢琴那个地方。其他人听了异口同声地回应:我家也是!有时确实是因孩子过于调皮、不乖,可有时家长们也需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太“望子成龙”心切了?对孩子的期盼会不会太高了?在你注重提高孩子弹琴技术的同时,有没有培养他(她)爱上音乐、享受音乐,有没有随时关注他(她)的习琴心理?美国牧师毕迈可(Mike Bickle)在他所著的书中回忆他亲爱的父亲-一位英年早逝的世界拳击冠军,在他幼小心灵上留下的爱的痕迹,书中写到:“我还能忆起四岁时,他不停地对我说,我是多么棒。他全心全力支持我。当我有错时,我能很快地改正,因为爸爸永远会帮助我。(他)能对我的失败视而不见,因为他看见我的内心. . . 爸爸鼓励我长大了要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六岁时,他便开始让我做体能训练。八岁时,我每天接受数小时的训练…但我并没有背负要实现父亲梦想的沉重负担。我并没有努力想使他快乐,我觉得他对我整个人已经很满意。在他眼中我从未失败过。我是这么的喜欢与他在一起…虽然我从六岁就接受训练要成为拳击手,但我却在十四岁时改变心意,并告诉爸爸我宁愿踢足球。他的眼连眨都不眨一下,反而说‘很好,儿子,我要你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爸爸与我之间的友谊非常深厚,其中充满了肯定与爱…”
我并不是想说在孩子学琴的事情上可以放任自流,或是让一个还不具备判断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少年凭己意行事,而是想说,孩子们的心是最敏感的,又是最容易被伤害的,父母对他们这个“人”的关注远超过对他们某一方面“成就”的关注是一种爱的反应,会产生很积极的效果。古典音乐本身是如此美好,需要用心去感受、去领会,但是家长过高的期望(有时是老师)、不当的学习方式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就扼杀了学生们天性中对音乐的憧憬和热爱,而使学琴变得很痛苦、很机械。关于学琴及练琴,在这里有几点建议:
1. 学琴贵在持之以恒。帮助孩子从开始就养成好习惯,避免总是处于“亡羊补牢”的状态,所以务必要制订一个严格的时间表,使练琴规律化、正常化,家长要以身做则,不要轻易打破常规,如,因其他活动取消或改变练琴时间等,使练琴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额外的任务、特别的事件。
2. 练琴时间要选在孩子精神状态较好的时段,不要在容易困倦、精疲力尽的时候。如果这样的时段不容易找,那就要设法在练琴之前小睡一下。年龄较小或注意力集中比较差的孩子,不要一次弹太久,最好能够分几次把所有的功课练完。既使年龄比较大并能集中注意力的孩子,一次练琴时间也不要超过五十分钟,可以每四十五分钟左右休息十分钟。
3.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去跟任何人比较,好的、不好的都不要比。上帝给每个人的天赋虽然不同,但他是“量身订做”,你要相信你所拥有的一定是最适合你的,“比较”只会带来负面作用。父母不要去评论或议论别人家的孩子,特别是在自己孩子面前。
4. 多说鼓励的话语,常常肯定他(她)的长处。对于不足的地方只需要把缺点指出来并分析,避免使用形容词,不要讲刺伤孩子自尊心的话,诸如“笨”、“没有乐感”等等,任何时候都不要表现出失望的态度。
5. 尊重老师,积极配合老师的指导,在家中及外面都不要有质疑老师教学的言论,因为这些都会给小孩学琴的态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最好能够定期同老师交换意见,但上课时切记不要随意插话,以免阻扰老师的思路,也给孩子带来压力及困扰。
6. 不要赶程度。现阶段曲目深浅、考试级别都不是绝对的,定睛在音乐质量和孩子的习琴兴趣及心态上才是明智的。否则“欲速则不达”,到一定时候就会遇到瓶颈。
7. 注重培养家里的音乐气氛。记得常常收听古典音乐台,电视里有古典音乐方面的节目也不要错过。置备一套不需太高级的音响,在周末的晚上合家围坐,静静欣赏一张唱片或影碟。但是切记,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尽量不要对孩子指手划脚,试图有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如果发觉孩子并未认真在听、在看,也不必生拉硬拽,其实音乐常常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人的心里去的,填鸭式的教育反而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心理排斥。
8. 经常到音乐厅去聆听现场音乐会。音乐会上那种观众与艺术家面对面的心灵交流和现场感受到的音乐散发出的热情气息所产生的魅力有时是在家听唱片所领会不到的,特别是孩子们,处于模仿能力很强的时期,“看”会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眼界也慢慢开阔起来。同时,这也是家长提高自身音乐素养,与孩子共同进步的机会。
愿古典音乐把我们带入优美和沉静,愿我们的心藉着它能够更接近生命的真谛,愿我们的孩子能在爱中学习、爱中成长。
[ 文:尚怡 ]
也许你正在筹划在不久的将来开始孩子的音乐教育,也许你的孩子已经是一个有几年“琴龄”的小小钢琴家,也许你的可爱宝贝尚在襁褓之中,可你已经迫不及待地在为他(她)编织那色彩绚丽的音乐梦. . . . . . 在所有现实与梦想的背后,你有否很认真地思考过这样的一个问题“我让我的孩子学琴的动机和目的究竟是什么?”无论你具体的理由是什么,我相信都是美好的,是充满了为人父母之爱的。只是,我要很诚恳地告诉你-在孩子学琴的事情上千万别掺杂进太多自己的理想和期盼-不要希冀孩子去完成你自己所向往而又未实现的;不要去追求别人因着你孩子的多才多艺而向你投来的羡慕眼光;不要预先为自己和孩子设立一个目标,并将这个目标作为你们日常生活的中心。永远记住你的初衷-只为让孩子拥有更美丽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对“美丽人生”的定义不会完全一样,但是相信你和我会在一点上共鸣,那就是,充满爱和欢乐的人生。家长们见了面互相交流孩子学琴情况,其中一位叹息说:我家里气氛最不好的就是放钢琴那个地方。其他人听了异口同声地回应:我家也是!有时确实是因孩子过于调皮、不乖,可有时家长们也需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太“望子成龙”心切了?对孩子的期盼会不会太高了?在你注重提高孩子弹琴技术的同时,有没有培养他(她)爱上音乐、享受音乐,有没有随时关注他(她)的习琴心理?美国牧师毕迈可(Mike Bickle)在他所著的书中回忆他亲爱的父亲-一位英年早逝的世界拳击冠军,在他幼小心灵上留下的爱的痕迹,书中写到:“我还能忆起四岁时,他不停地对我说,我是多么棒。他全心全力支持我。当我有错时,我能很快地改正,因为爸爸永远会帮助我。(他)能对我的失败视而不见,因为他看见我的内心. . . 爸爸鼓励我长大了要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六岁时,他便开始让我做体能训练。八岁时,我每天接受数小时的训练…但我并没有背负要实现父亲梦想的沉重负担。我并没有努力想使他快乐,我觉得他对我整个人已经很满意。在他眼中我从未失败过。我是这么的喜欢与他在一起…虽然我从六岁就接受训练要成为拳击手,但我却在十四岁时改变心意,并告诉爸爸我宁愿踢足球。他的眼连眨都不眨一下,反而说‘很好,儿子,我要你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爸爸与我之间的友谊非常深厚,其中充满了肯定与爱…”
我并不是想说在孩子学琴的事情上可以放任自流,或是让一个还不具备判断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少年凭己意行事,而是想说,孩子们的心是最敏感的,又是最容易被伤害的,父母对他们这个“人”的关注远超过对他们某一方面“成就”的关注是一种爱的反应,会产生很积极的效果。古典音乐本身是如此美好,需要用心去感受、去领会,但是家长过高的期望(有时是老师)、不当的学习方式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就扼杀了学生们天性中对音乐的憧憬和热爱,而使学琴变得很痛苦、很机械。关于学琴及练琴,在这里有几点建议:
1. 学琴贵在持之以恒。帮助孩子从开始就养成好习惯,避免总是处于“亡羊补牢”的状态,所以务必要制订一个严格的时间表,使练琴规律化、正常化,家长要以身做则,不要轻易打破常规,如,因其他活动取消或改变练琴时间等,使练琴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额外的任务、特别的事件。
2. 练琴时间要选在孩子精神状态较好的时段,不要在容易困倦、精疲力尽的时候。如果这样的时段不容易找,那就要设法在练琴之前小睡一下。年龄较小或注意力集中比较差的孩子,不要一次弹太久,最好能够分几次把所有的功课练完。既使年龄比较大并能集中注意力的孩子,一次练琴时间也不要超过五十分钟,可以每四十五分钟左右休息十分钟。
3.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去跟任何人比较,好的、不好的都不要比。上帝给每个人的天赋虽然不同,但他是“量身订做”,你要相信你所拥有的一定是最适合你的,“比较”只会带来负面作用。父母不要去评论或议论别人家的孩子,特别是在自己孩子面前。
4. 多说鼓励的话语,常常肯定他(她)的长处。对于不足的地方只需要把缺点指出来并分析,避免使用形容词,不要讲刺伤孩子自尊心的话,诸如“笨”、“没有乐感”等等,任何时候都不要表现出失望的态度。
5. 尊重老师,积极配合老师的指导,在家中及外面都不要有质疑老师教学的言论,因为这些都会给小孩学琴的态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最好能够定期同老师交换意见,但上课时切记不要随意插话,以免阻扰老师的思路,也给孩子带来压力及困扰。
6. 不要赶程度。现阶段曲目深浅、考试级别都不是绝对的,定睛在音乐质量和孩子的习琴兴趣及心态上才是明智的。否则“欲速则不达”,到一定时候就会遇到瓶颈。
7. 注重培养家里的音乐气氛。记得常常收听古典音乐台,电视里有古典音乐方面的节目也不要错过。置备一套不需太高级的音响,在周末的晚上合家围坐,静静欣赏一张唱片或影碟。但是切记,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尽量不要对孩子指手划脚,试图有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如果发觉孩子并未认真在听、在看,也不必生拉硬拽,其实音乐常常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人的心里去的,填鸭式的教育反而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心理排斥。
8. 经常到音乐厅去聆听现场音乐会。音乐会上那种观众与艺术家面对面的心灵交流和现场感受到的音乐散发出的热情气息所产生的魅力有时是在家听唱片所领会不到的,特别是孩子们,处于模仿能力很强的时期,“看”会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眼界也慢慢开阔起来。同时,这也是家长提高自身音乐素养,与孩子共同进步的机会。
愿古典音乐把我们带入优美和沉静,愿我们的心藉着它能够更接近生命的真谛,愿我们的孩子能在爱中学习、爱中成长。
[ 文:尚怡 ]
上一篇:与“烦恼的妈妈”说几句话
下一篇:儿童什么时候开始学钢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