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乐器分类 > 民族打击乐器 >

象脚鼓-中国民族乐器介绍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31   点击:

象脚鼓,傣、佤、景颇、德昂、阿昌、布朗、拉祜、哈尼等族打击乐器。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思茅和临沧等地。

有学者考证,象脚鼓出现于公元八世纪以前。大象脚鼓发祥于云南西双版纳和缅甸的掸邦地区;小象脚鼓由锅演变而来,发源于缅甸中、南部。

用一整段当地所产的曼应树干(或由几块木料拼粘)制作,两端较粗,中腰细长、通体挖空。上端呈杯形的鼓腔,鼓面蒙以牛皮、羊皮、马皮或麂皮。鼓框下套一铁圈,鼓皮边缘与铁圈间用细牛皮条勒紧并拴系于鼓腔下部,可调节鼓皮张紧度,控制发音高低。鼓身外表涂漆,鼓腰和鼓的下半部,多雕刻或绘出彩色花纹图案。有的还在鼓身上系有花绸带。

大象脚鼓,又叫长鼓,是象脚鼓中最为长大者。一般长130―160厘米。常与锣、镲合奏,不单独演奏。中象脚鼓,又名短鼓。各地规格不一,常见者长60―70厘米。可边击边舞,称《象脚鼓舞》,有单人舞、双人舞等。傣族村寨有比赛此鼓的习俗。小象脚鼓,呈矮脚杯状,仅长30―40厘米。 

演奏大、中象脚鼓时,将鼓斜挂于左肩,左手扶鼓边,以食、中、无名指、小指和右手配合交替敲击鼓面。演奏方法有正拍、闷拍、指拍(用一个指头)、掌拍和拳击(半握拳)等。右手多击重拍,在演奏高潮或情绪热烈时,手肘和脚也参与击鼓。傣族鼓手演奏时,有的还在鼓面中心粘上糯米饭团,以调节音高和音色。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