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材分析 > 小学音乐教材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二年级下册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摘自:《人教社》

教材内容概述

本册教材延续前三册的结构,共分六个单元。其中歌曲10首、欣赏曲17首、歌表演2首、集体舞1首、活动4项。总计音乐作品30首,其中新作品15首,传统作品15首,新作品占50%。本册要求继续巩固对音乐力度的感受、对优美和欢快情绪的感受、听辨乐句的相同和不同、发展音乐的联想和想像力。通过创造性的活动使学生感到创造的乐趣,通过自制乐器继续发展动手能力。

第一单元到郊外去

新学期开始正值春天即将来临,安排一组到郊外去游玩内容的音乐作品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会有感性的经验和体会。其中既有低幼的作品(《山谷回音真好听》)、也有创作的作品;既有城市题材的作品,也有农村题材的作品。这个单元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补充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春天到来的美好与欢乐。

1.唱歌《山谷回音真好听》

这首歌曲通过模仿山谷的回音渗透了力度强弱的知识,在“啊”的地方也可填上其他的词,如:王丽丽,你好吗?山林中,小兔跳等。在演唱中要注意五度音程(5一1)的音准。在演唱形式上也可以有所变化。如前8小节和后4小节齐唱,中间由两位学生分别担任领唱,模仿回音。(请看教学录像片段)

2.欣赏《出发》《放风筝》

《出发》是一首音乐形象非常鲜明的乐曲,有模仿车轮行进节奏的声音、火车鸣笛的声音等,音乐始终有一种向前的冲动力,情绪欢快、热烈,朝气蓬勃。在感受音乐情绪的基础上,应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作曲家在音乐开始前有一段朗诵的文字,对学生会有所启发。由于音乐的律动感很强,应鼓励学生随音乐进行律动或表演。

《放风筝》是一首河北民歌,旋律流畅、清新明快,音乐有很浓厚的地方风格。在欣赏时应启发学生感受下滑音和有弹性的衬腔在音乐中的作用,它可以使歌曲显得更加欢快和风趣。引导学生仔细听歌词,是怎样表现风筝的形状和放风筝的。也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风筝,在歌曲的背景音乐中玩一玩,体验放风筝的欢快心情。

3.唱歌《放牛放到小河边》

这是一首农村题材的歌曲,对城市的学生来说,歌曲的情景比较陌生,教师可找一些表现农村情景的录像,或请农村来的学生说一说他的感受,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课还要求学生认识小节和小节线,一定要让学生通过数小节数巩固对小节和小节线的认识。

4.活动《郊游》

这个内容可分两步,第一步先学会歌曲,歌曲的旋律很流畅、上口,很容易学会。为乐句涂颜色是进一步渗透分辨乐句的相同与不同,这是培养学生音乐听力的重要内容,教师可补充其他的音乐。第二步,再合着音乐表演,也可作个“郊游回旋曲”的游戏,唱《郊游》,随音乐作郊游的动作,再唱《郊游》,随音乐作另一种郊游的动作……。

第二单元队列进行曲

根据儿童音乐接受心理,儿童最容易接受的是欢快和雄壮情绪的音乐。这一单元是学生第一次较系统地接触进行曲体裁的音乐作品。应让学生了解到不论什么题材的进行曲,都具有雄壮的情绪特点。在感受音乐雄壮的情绪的同时,通过跟着音乐走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

1.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会唱的一首歌曲。虽然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稍难一些,所以我们定为欣赏,学生只要跟着唱就可以了。但要求学生能感受歌曲的雄壮情绪。你还学过哪些进行曲?听一听,唱一唱,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能正确感受进行曲情绪。不一定必须有进行曲的名字,只要情绪是雄壮的即可。如《郊游》《勇敢的鄂伦春》虽然没有进行曲的题目,同样具有进行曲的特点,也可以。《出旗》是一项趣味性的活动,通过走步的节奏感受雄壮的情绪。

2.唱歌《小号手之歌》

《小号手之歌》虽然没有进行曲的名字,但进行曲的音乐形象非常鲜明,进行曲速度、自豪、坚定、有力。要启发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雄壮情绪。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看一看动画片,加强对音乐的感受。教材中的插图既可以作为动作的模仿,也是对各种动作节奏的模仿。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看一看动画片《小号手》,加强对音乐的感受。

3.欣赏《土耳其进行曲》《进行曲》(胡桃夹子)

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结构工整,音乐形象鲜明,节奏感强。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构成,主题旋律很容易记忆。在教学中可通过设计“图形谱”演奏,跟踪音乐的发展。

柴可夫斯基的《进行曲》是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的一段音乐,这首进行曲具有儿童特点,轻快、活泼,用回旋曲的曲式结构写成(ABACABA)。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较多,可让学生记忆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培养学生听力。也可以用跳房子的游戏来表示乐曲的结构,跟踪音乐的进行。

这两首乐曲既有进行曲雄壮的特点,又有轻快活泼的特点,是传统的经典曲目,应让学生牢记,并随音乐列队行进或变换队形行进,也是感受音乐的一种好方式。

4.唱歌《米老鼠进行曲》

歌曲《米老鼠进行曲》是美国动画片《米老鼠俱乐部》的主题歌,一连串的符点音符是这首歌曲的主要特色,和《幸福拍手歌》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为了体会附点音符的效果,可以通过对比有符点音符与没有符点音符的不同,感受一连串的符点音符所产生的那种推动感。本课还应让学生知道一个新的反复记号(D.C.Fine.)。最后也可以让学生做个头饰表演。

第三单元劳动最光荣

本单元选择的是一些贴近学生生活、音乐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把“劳动最光荣”这一比较枯燥的道德主题融进有趣味的音乐之中,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离开音乐强调思想教育的做法,通过歌词与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欢快情绪。

1.欣赏《劳动最光荣》

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主要是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可结合观看动画片《小猫钓鱼》增强对歌曲的感受。

2.唱歌《风车依呀呀》

歌曲《风车依呀呀》也是一首农村题材的歌曲,通过风车的形象,表达了热爱劳动的情感。这首歌曲在节奏的对比上很有特点,第三乐句的“风车依呀呀”,节奏舒展,力度较强(第四乐句基本上是第三乐句的重复),第五乐句的“依呀呀”节奏紧凑,力度较弱,而且有弹性,生动地表现出儿童天真、活泼的音乐形象。在教学时要重点的启发学生唱好这几句。

3.欣赏《狩猎波尔卡》《森林中的铁匠》

这两首乐曲都是第一次选进教材,音乐形象鲜明,情绪热烈、欢快。

施特劳斯的《狩猎波尔卡》,自始至终都让人沉浸在欢快的情绪之中。其中最形象的是用打击乐模拟打枪的声音,结束时似乎还能够听到马鞭在空中挥舞时发出的劈啪的声音。由于音乐进行较快,在欣赏时主要以感受音乐的热烈情绪为主。对音乐结构的分辨宜粗不宜细,可通过随音乐晃动身体来感受音乐。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进行节奏欣赏,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并用自制打击乐进行演奏。(请看教学录像片段)

德国音乐家米夏埃利斯的《森林中的铁匠》是三首世界最著名的描绘性音乐作品之一,另外两首是《钟表店》和《森林水车》。在欣赏时主要引导学生在感受音乐情绪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像。虽然这是一首有五个乐段组成的乐曲(1.《夜晚》2.《早晨》3.《小喜》4.《早晨的祷告》5.《铁匠》),但总的情绪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优美,力度稍弱、速度稍慢(1―4乐段),第二部分欢快、活泼、速度稍快(第5乐段)。可以联想到森林中优美的景色和铁匠愉快劳动的情景。(请看教学录像片段)

4.唱歌《理发师》

这是一首澳大利亚的儿童歌曲,结构短小、旋律流畅,极具表演性。如果可能,可以拓宽歌曲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节来表演。如,用《口哨与小狗》《钟表店》《早晨》等音乐片段做配乐,设计一些人物,表现从早晨的情景开始,到热闹的街道、理发、回家等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5.欣赏《猴子蒸糕》

这是首非常有趣的叙事歌曲,在欣赏时要注意让学生仔细地听歌中唱的内容,设计多种方法记忆歌词。如: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等。在欣赏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并表演。这种综合的学习方式将是今后音乐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这单元是第一册《音乐中的动物》的延续,要求学生不仅知道音乐可以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还能知道音乐可以模拟动物的声音形象,如《云雀》,也可以通过表现动物的性格来表现动物的形象。如《四小天鹅舞曲》。在这里,特别要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力,初步让学生知道,音乐不等同于具体的动物形象,而是通过音乐的情绪或某些音乐形象,引起联想和想像获得的。绝不能把音乐与具体的形象联系起来。

1.歌表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掌握正确的换气是这课的重点,正确的换气是唱好歌曲的一项重要技能。首先要认识换气的符号。要做到正确的换气,必须学会正确的呼吸,也就是有支持的呼吸。这是一项长期的训练。在教学中不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这些术语,可以用形象的方法启发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如用“闻花香”表示深呼吸,用“嘶”表示呼气等。

2.欣赏《云雀》《四小天鹅舞曲》

《云雀》是一首罗马尼亚的民间乐曲,在一个欢快的主题下,小提琴用各种演奏技巧模仿了云雀的叫声,通过欣赏这首乐曲让学生了解小提琴的这种表现力,并能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四小天鹅舞曲》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中的一段音乐。当王子发誓要同恶魔斗争,把被魔法变为天鹅的公主和她的小姐妹救出来时,四只小天鹅高兴的跳起舞来。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经典的音乐,旋律流畅,欢快、活泼、跳跃,应让学生牢记。

“听乐曲、填序号”是对学过的表现动物音乐的一次复习,应鼓励学生找来其他表现动物的音乐进行交流,这是很有意义的活动。

3.唱歌《螃蟹歌》

这是一首四川的民歌,有些字如果能用方言来唱就更能表现出歌曲的地方特色。如“哥”读作guo;“脚”读作jiuo;“个”读作guo;“壳”读作kuo等。

4.欣赏《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每个圆舞曲都各有特色,在旋律、节奏以及情绪上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第一圆舞曲轻快、活泼,第二圆舞曲旋转、跳跃,第三圆舞曲抒情、流畅,具有歌唱性,应引导学生感受这三首圆舞曲的变化。乐曲另一个特点是用下行的小三度音(31)模仿了杜鹃的呜叫,在音乐进行中还不时的出现这个音型。应引导学生仔细的分辨。

(请看教学录像片段)

5.活动《动物联欢会》

这是一个类似闯关的游戏,是对《音乐中的动物》的总结。活动创设了这样一个情节:一天,动物新村建好了,小动物们收到了到动物新村开联欢会的邀请。于是,他们从各地向动物新村出发,途中他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个热闹的动物联欢会开始了。活动时,可启发学生分小组设计故事情节,把以前学过的表现动物的音乐连起来表演,比一比,哪一个小组设计的有新意。

第五单元五十六朵花

本单元是第二册《五十六朵花》的继续,选择了苗族、哈尼族、藏族、维吾尔族,云南和河北的汉族民歌。除了解各个民族的简单知识外,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分辨音乐优美和欢快的情绪。

1.唱歌《苗家儿童庆丰收》

《苗家儿童庆丰收》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调填词的儿童歌曲。这首歌曲的律动感很强,具有我国民间欢庆节日的锣鼓节奏特点,除教材的节奏外,可让学生为歌曲编配节奏伴奏

芦笙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制作“纸芦笙”。首先用硬纸板卷成一个圆筒并粘好作为芦笙的“斗”。然后再用纸拈成长短不同的几根纸管,作芦笙的“音管”,用胶条粘在硬纸板卷成的圆筒上。再拈成一根较粗的短纸管做芦笙的吹嘴,插在“斗”的下端。通过动手制作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送我一枝玫瑰花》《猜调》

弹拨乐合奏《送我一枝玫瑰花》是根据同名的新疆民歌改编的,由于弹拨乐的音色特点,使音乐显得更加欢快。在欣赏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弹拨乐合奏的音色,还可以再欣赏以前的弹拨乐合奏的乐曲。如《快乐的罗嗦》等。

《猜调》是一首云南民歌,是一首问答歌曲,有浓郁的地方民族风格。由于歌曲的节奏紧凑,歌词密集,听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朗读歌词,这样可以引起学生欣赏歌曲的注意力。

3.唱歌《其多列》

《其多列》是一首哈尼族的民歌。歌曲短小、易学,旋律欢快、流畅。本课还对音乐欢快与抒情的情绪,做了一次小结,除教材中提示的歌曲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分辨更多的音乐作品,通过演唱或欣赏表达音乐的感受。

4.欣赏《小放牛》

《小放牛》是一首河北民歌,通过对歌的形式,一问一答,使人了解了赵州桥、鲁班、柴王爷以及八仙的传说等传说。这首歌曲虽然不长,但包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可鼓励学生在课下收集这些资料,丰富他们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另外还有一首河北民歌《小放牛》,是一段载歌载舞的对唱。内容是说一个小姑娘去买酒,走到三岔路口,不知往哪里走。看见路边有一个牧童,于是上前去问路。但是牧童却没有直接回答她,俏皮地要小姑娘回答他的问题才肯告诉她,音乐诙谐风趣。也可让学生欣赏。

5.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藏族民歌,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属于藏族踢踏舞曲。踢踏舞是锅庄的一种。锅庄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热烈奔放。在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之后,应鼓励学生进行新的组合,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第六单元童谣

这是一组饶有趣味的音乐,给学生留有很大的空间,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唱出自己知道的童谣,与同学交流。在这一单元中安排了自制打击乐器,要与说唱歌谣、活动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创作与音乐实践相结合,从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1.唱歌《水牛儿》

《水牛儿》是北方地区流传很广的一首童谣,这里的“水牛”就是蜗牛。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歌词非常富有童趣。就像在同“水牛儿”说话一样。因此,要启发学生用自然、天真的声音演唱。

这是一首北京的童谣,北京方言的特点是儿化音,在演唱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另外,歌中还有一些难读的字,要注意读准:

蒿(hāo):香蒿、草蒿,叶如丝状,有特殊气味。

莴苣(wōjǜ):草本植物,叶多长形,分叶用和茎用,叶用的叫莴苣或生菜,茎用的叫莴笋。

哉(zāi):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2.欣赏《蜻蜓你来吧》《编花篮》

童声独唱《蜻蜓你来吧》是一首山东的童谣,风格与《水牛儿》相似,除感受歌曲的童趣外,还应让学生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

《编花篮》是一首河南民歌,有着浓厚的河南豫剧音乐风格。歌曲短小、流畅,很容易学会。在欣赏的基础上可以唱一唱,也要注意河南方言的唱法。

3.《自制打击乐器》《小老鼠上灯台》

本套教材一直在贯彻《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精神,第一册的创造声音,第二册的化装舞会,第三册的布老虎和这一课的《自制打击乐器》,都力图给学生一个动手的机会。不要认为,制作乐器和音乐无关就不重视。学生通过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将会获得另一种感受。比如:

用铁丝把啤酒瓶盖串起来,模仿串铃;绳子的两端各系一个铁片模仿碰钟;用空塑料桶模仿鼓等。要相信,学生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性,教师的责任就是挖掘他们的潜力。

4.活动《童谣说唱会》

《打花巴掌》是一首北京的童谣,前面一段是念白,学生可以任意创编其他的歌词。一边唱歌一边拍掌是这首歌曲的特点,应鼓励学生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拍掌形式。

《童谣说唱会》是这一单元的总结,除教材内容外,一定要鼓励学生找出更多的童谣。教师在执教这课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帮助学生查找材料,创设《童谣说唱会》的情境,用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表演,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音乐能力的培养。(请看教学录像片段)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