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7.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视频(七)
课程类型: 声乐课程
视频格式: .wmv
教学主讲: 金铁霖
课程等级:
观看次数:
课程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上传时间: 08-12
在线观看:
下载地址:
观看密码:
密码说明: 以上为观看视频时需要输入的密码
观看帮助: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课程: 无相关信息
课程简介:

  问:您刚才谈到的目标是我们要在世界音乐之林中独树一帜。然而,从创作上来讲,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一些器乐作品,像《梁祝》、《嘎达梅林》等已被世界所 接受,可是在歌曲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国内没有新作品获国际创作奖,而有些国内奖项总是反复授予几首歌曲,当然这些歌曲也很不错,但令人担忧。长此以往,似 乎不大利于新的优秀歌曲的出现。

  答:出好作品与上级宣传、支持及各方面的保护措施分不开,这是鼓励创作的必要条件。只有在量的基础上出质,经典作品才能应运而生。在创作上,目前我们有些 问题。从经济效益上讲,一个作曲家如果为盒带配器,收入就很可观,可要写一首歌曲或写电影音乐,收入就很低。我们学校有个老师写过不少电影音乐,如《开国 大典》等音乐还获了奖,可收入微不足道。所以,相当一批人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搞盒带配器上。

  假如“谁能生存,谁能赚钱,谁就是成功者”,文艺的发展就一点前途也没有了。认真搞艺术的人少了,民族传统的东西、高档的艺术就不多了。最后,学习者和继 承者寥寥无几,甚至无人肯学、无人肯写,一些艺术形式出现断层,问题就比较大了。这样一来,也满足不了群众日益迫切的精神消费需求。

  日本许多东西都学西方,可在保留传统文化方面做得很好。它的音乐遗产少得可怜,但非常注意发掘和保留。现在国家提倡奉献,一个作曲家和我们这样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每月只有几百元的工资,而一个歌星唱一场就上千元,收入相距太远,实际上我们就是凭着事业心,靠着奉献精神在工作。我认为国家政策要提倡、鼓励创作 好作品,由此,必然会带来音乐界的繁荣。

  问:据知,现在音乐界人才流失严重,有些获奖的好演员和作曲家纷纷出国,您对这个问题如何看?

  答:现在,在国际上获奖的演员留在国内的所剩无几,几乎都到国外深造或定居了。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除了以上的一些原因造成人才流失外,还有一个培养人的 方向问题。我们那些获国际奖的演员大多学的是外国的东西,并且得到外国人的承认。他想再提高、发展,在国内不行。国内能演洋歌剧的剧团有几个?由于中国人 的欣赏习惯不同于西方,因此大多数人不喜欢歌剧,受众面很窄。这些人回来后虽然艺术造诣深厚,但没人认识。人们宁肯听小歌星的也不听你大歌唱家的。很多因 素迫使他们离开祖国,从追求事业的角度出发,他们的事业不在中国。对这个问题我有切身体会。我是中央音乐学院学西洋唱法的,老师是沈湘。学习时,曲目、录 音带、录像带很不全,我们的条件不行。所以,我认识到:必须要发展中国自己的声乐,才能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所喜欢。这些年,我在培养美声和民族唱法 相结合的人才和学术探讨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问:据知,有些人很喜欢唱歌,可唱几次嗓子就哑了,怎样才能真正提高演唱水平,在这些方面您能谈谈看法吗?

  答:这主要是演唱发声的科学性问题,有些人发声方法不正确就会出问题。其实现在的一些流行歌星如韦唯、毛阿敏、安东等,都学过美声唱法,范琳琳、苏红早先 都是唱民歌的,这些人系统地学过声乐,所以站得住脚。没学过的人唱几次也就不行了,所以,要唱,还是要好好学。目前,我国的观众欣赏水平还不高,能欣赏交 响乐的也就占10%。国外,很小就学钢琴、芭蕾等,我们现在还没这个条件,中小学音乐课也不太受重视,所以需要媒体的大力引导,并在鉴赏方面搞点介绍,逐 步培养出一部分有较高欣赏水准的观众。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