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1.声乐入门(下)-董华主讲
课程类型: 声乐课程
视频格式: .mp4
教学主讲: 董华
课程等级:
观看次数:
课程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上传时间: 08-11
在线观看:
下载地址:
观看密码:
密码说明: 以上为观看视频时需要输入的密码
观看帮助: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课程: 无相关信息
课程简介:

  声乐入门教学的几点思考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声乐入门教学的初级阶段,作为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概念明确、思路清晰、手段可行、有条不紊,并在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和启发诱导,扬长避短的教学方法。关键词:

  声音概念 不随意性 因材施教 心理状态

  近年来,随着艺考热的升温,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加入到专业学习音乐的行列中,成为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的考生。然而,面对在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学生, 究竟在声乐方面如何施教是众多音乐教师面临的问题。笔者作为高等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师,根据多年来对中学声乐教学的认识和了解,对声乐入门教学阐发几点思考。

  明确概念,有条不紊

  中学时期的声乐教学是整个学习的启蒙阶段,在音乐理论基础上、生理上、理解能力上以及心理上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对初学的中学生来说,了解和认识自身“乐器”的组成,从理论上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对其声乐学习的健康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1.了解现成乐器与人的“乐器”的异同,认识人的“乐器”的组成。现成的各种乐器都是根据物理学、音响学的原理,经过制作者的设计、绘图、选材、制作而成,对现成乐器而言,制作和演奏是分魏凡俭(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进行的,因此,作为演奏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标准,对现成乐器的颜色、尺寸、音色进行选择,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 随时更换。但学习声乐的人却不能,其一从材料的选择来讲,歌唱者的乐器就是其自身与歌唱有关的生理器官,具有不可选择性。其二从演奏者而言,人的乐器并非 现成,歌唱者本人既是乐器的制造者又是乐器的演奏者,并且必须按照歌唱的需要将人体内部与歌唱发声有关的器官,遵从生理机能运动的规律,合乎生理学、物理 学、音响学的原理,组合成自己的乐器。当然,作为乐器是否现成只是它们的区别,它们的发声原理应该是共同的,作为乐器,要发出声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动 力、振动体和共鸣箱,作为人的乐器的动力是来自肺部的气息,气息通过喉部使声带振动,声带是振动体,声带的振动向下引起胸腔的共振,向上引起喉咽腔、口咽 腔及其他腔体的共振,最终使声音得到放大和美化,与之有关的腔体就是共鸣箱。除此之外,作为人的乐器和其他乐器的另一区别是:在演唱中,不但有音乐的存 在,语言也伴随其中。也就说人的“乐器”的组成不仅包含现成乐器所具有的动力、振动体、共鸣腔,还有语言器官。

  2.分清自然状态下的呼吸与歌唱的呼吸的区别,认识歌唱呼吸训练的不随意性。人在自然状态下的呼吸与歌唱状态下的呼吸尽管都是通过生理系统的呼吸器官来完 成,但由于所要达到的目的上的差异,呼吸的方式、部位也不尽相同。自然状态下的呼吸仅仅是满足正常生理活动和完成日常上,没有情绪上的大起大落,所以,说 话的双方在交流时并没有考虑气息问题,完全是在无意识的自然状态下完成的。而人在歌唱时,人本身就变成了一件“乐器”,对歌唱者来说,与听众交流的距离和 空间远远超乎近距离和小空间,一般的演唱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是台上台下,演唱空间至少容纳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音乐厅和剧场,要求歌唱者的声音不用任何音响 扩大能够传到音乐厅或剧场的每一个角落,也就是说声音具有相当的穿透力,而声音的穿透力直接来自呼吸的压力。再者歌唱时,歌曲是在不同的音高上进行,而音 高的变化是声带的整体或部分变化振动的结果,声带振动的变化则来自呼吸的变化。从歌唱的内容来说,不同的作品表达不同的情绪,而这些情绪上的变化对呼吸的 强弱变化也有着不同的要求。由此可见,歌唱对呼吸的要求远远超出了说话对呼吸的要求,歌唱的呼吸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它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训练的结 果。因此,歌唱的呼吸完全是在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支配下完成,换言之,大脑参与的呼吸训练对歌唱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3.明确说话时的共鸣状态与歌唱时的共鸣状态的区别,认识歌唱状态建立的不随意性。首先,应让学生通过生理学了解人体结构中与发声有关的共鸣腔,人体的共 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咽腔(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口腔和位于面部的上颁窦、额窦、蝶窦等。人在说话时的共鸣状态是来自肺部的气息引起位于喉咽腔内的声 带的振动,喉咽腔下接胸腔,上连口腔(后为口咽腔)。由于位于口腔后软腭上的悬雍垂自然放下,口咽腔被关闭,通往鼻咽腔的惟一门户被堵塞,因此,人在说话 时的有关共鸣腔仅仅是胸腔、喉咽腔、口腔;而歌唱时必须运用“打呵欠”状态即吸气状态,把软腭和悬雍垂抬起,口咽腔被打开,咽腔上下连在一起,整个腔体上 下贯通,此时所运用的是胸腔、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及面部腔体上颌窦、额窦、蝶窦等的共鸣,上下腔体形成共鸣的“通道”。歌唱时的共鸣状态是在打哈欠状 态(或吸气状态)下完成的,除偶然情况,人在说话时不会刻意打着哈欠说的,因此,歌唱时的共鸣状态也属于不自然状态,是经过大脑有意识支配下完成。其存在 同样具有不随意性。

  4.了解歌唱的呼吸与歌唱状态在歌唱中的作用,有的放矢,逐步提高歌唱能力。意大利男高音卡鲁索先生在《歌唱的艺术》一书中写到:“在所有学习歌唱的人 中,谁掌握了正确的呼吸,谁就成功了一半。”笔者也极力赞成卡鲁索先生的观点,气息是歌唱的动力,也是发出各种声音技巧的能源,更是歌唱中重要的表情手 段。如果没有气息,就根本不可能有歌唱活动。同理,如果没有正确高效的呼吸,便不能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更不可能有淋漓尽致的艺术表现。在整个歌唱活动 中,尽管需要身体各部位的协调一致,但呼吸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整个声音建筑的基石,也是歌唱艺术的生命。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呼吸能力的训练和培 养是至关重要的。

  歌唱除了正确的呼吸以外,也离不开共鸣腔体的共鸣作用。共鸣能使音域更宽广、声音更响亮,表达歌曲感情的各种声音色彩也离不开共鸣的作用。共鸣能够形成的 声音质量变化,要比声带自身的发声能量大得多。因此,在歌唱中,共鸣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而歌唱共鸣是建立在正确的歌唱状态之上,没有正确的歌唱状态,共鸣 腔上下不通,良好的共鸣就无从谈起。可见正确的歌唱状态更是重中之重。但歌唱的呼吸、歌唱状态的建立都是在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参与下完成的,都具有不随意 性。因此,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思路清晰,“三思而后行”,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逐步提高自己的歌唱能力。对于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