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课改专题 > 初中音乐课改 >

音乐课堂要善于留白

作者:孟红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5-03   点击:
  中国水墨画讲究留白,不加底色,疏密聚散皆为留白的布局,它能创造无声胜有声的意境,从而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众所周知,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课堂充满各种声音,乐音(声乐器乐)、话音(提问回答)、噪音(笑声掌声)……在各种繁杂的声音中,我们是否也需要一些留白?
  上课之前的留白——音乐课也需要温故而知新
  大多数学校都有“教师候课制度”,要求教师提前几分钟在教室等待上课。教师提前进入教室,可以让学生因课下剧烈的活动而正处于兴奋状态的大脑安静下来,快速进入上课状态。让学生打开音乐课本,静静地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知识,预习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到承上启下,温故而知新,有张有弛,学习效率自然高。
  音乐欣赏中的留白——留给学生感受的空间
  笔者时常在音乐课上看到,课堂上回荡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学生欣赏到精彩处会发出惊叹声,或交头接耳,或嘻嘻哈哈,这样的课堂是否精彩?笔者认为在音乐欣赏中,教师要强调让学生安静地欣赏,无论有什么感受都不应该打扰其他同学的欣赏,把想说的话留到欣赏结束后与老师同学交流,会获得更精彩的感受和体验。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教师,教师在欣赏中过多地讲解和描述,只会破坏音乐的完整性和学生的整体思维。教师提示学生可以有多种方式:可以用课件字幕的形式呈现关键词、音乐结构、背景信息等;可以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暗示音乐的旋律走向、情绪变化、节奏快慢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当然,不是说教师绝对不可以说话,而是要尽量做到留白,语言简练、准确、高度概括,尽可能用音乐语言诠释音乐,让音乐充满音乐课堂。
  也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量运用各种视频。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更是模糊的艺术,过度使用视频只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冲淡音乐本身。所以,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单纯地聆听音乐,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中自由地畅游,这也是为学生留白。
  问题提出后的留白——放飞学生探究的激情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我们每次上课背流程、赶进度,一节音乐课上得像打仗,考虑过学生的感受吗?是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吗?
  课堂上教师的问题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能力水平等因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充分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探究编创。学生回答、展示时教师应默默地倾听,不打断,不插话,给予学生足够的爱护和尊重,对学生的回答适当进行补充和延展,才能达到最有效的课堂效果。
  情感升华后的留白——此时无声胜有声
  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课堂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教师的话语不妨戛然而止,留下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想象,这样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在《让世界充满爱》一课中,学生在音乐声中观看了时任总理朱镕基流泪慰问汶川灾区的视频,学生谈到了人间大爱,谈到了无私奉献,教师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默默地在投影中出示了一句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教室里一片寂静,师生陷入了沉默。这种无声的表达有时比教师的激情演讲来得更加深刻、更有意义。
  课堂小结前的留白——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学记》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大概意思是:擅长歌唱的人有能力让别人跟着他歌唱,善于教育的人有能力使别人继承他的心志。课堂结束时不妨抽出几分钟静一静,让学生想一想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此时的留白不仅让学生记住了本节课的知识,更能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以达到让学生“继其志”的效果。
  音乐是有声艺术,音乐课是欢乐的课堂,但我们的音乐课堂也需要无声的语言,需要——留白。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