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课改专题 > 初中音乐课改 >

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二)(金亚文主编)

作者:金亚文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
  (一)分配选题
  在教师公布课题后,小组或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力与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如某教师以《瑶族舞曲》教学内容设计的“瑶家风情”一课,将学生分成若干级,有的搜集瑶族民歌,有的学跳瑶族舞蹈,有的研究瑶家建筑,有的瑶家民俗,就连瑶族姑娘的服饰都引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有一组同学竟用报纸“制作”出瑶族服饰。
  (二)讨论方案
  小组负责人组织全组同学,讨论、策划探究方案,制订具体探究计划。涉及人员搭配、时间安排、探究渠道以及探究形式等。
  (三)获取信息
  学生们从画报、地图、音响、歌本、报纸、旅游手册、互联网等多方面获取相关信息,以个人或合作合作方式,通过查找、剪贴、复印、访谈、学唱、模仿、排练等,将可搜集到的东西,尽可能收集到一起,并掌握一定风格。
  (四)梳理分析
  将汇总来的资料信息进行梳理分析,判断其价值,选择有用的素材,按基础上要求进行分析。梳理分析 过程便是学习的过程。
  (五)形成结果
  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将探究的收获表现出来,如唱歌、跳舞、剪接的音响资料、电脑课件、手抄报,小展板等。形成结果的过程就是提高认识的过程。
  (六)表达交流
  课堂上由教师或学生组织全体同学表达交流各自的探究发现所形成的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形成信息交互、情感交互、思想交互、方法交互,达到资源共享、欢乐共享的目的。
  三、探究性学习中的教师位置
  随着探究性学习的启动,教师的地位将有明显改变,从原来学习成绩的“”裁判、成长过程的法官转变成为过程的设计者、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导演者、探究的合作者、成功的分享者、成长的关注者。
  学习方式 变革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教学行为地,就连教师站在哪,说什么,怎么说都会与以往不同。例如:
  ●过去教师站在讲台前,今天可能站在教室后边、学生中间;●过去教师坐在钢琴旁,今天可能坐在活动小组旁、讨论的学生旁;●过去教师要深重这样求、“那样”,今天可能学生主动“这样”、“那样”;●过去教师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今天可能学生向教师提出质疑;●过去教师围 着教参备课,今天可能要从多种渠道寻求答案;●过去教师一人面对所有学生,今天可能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对话局面;摆正教师的位置,发挥“平等中首席”作用,就能使自己和学生一起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更加自主、更加自尊、更加自豪。让教师不断创新,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将与学生俱进。
  第四节  关注合作
  音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合作,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合作,音乐就还能产生和存在。因此,音乐教育教学中合作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但要真正实现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充分合作,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在一些师生之间形成一种非常奇特的关系:教师本应是学生的保护者,不料却成了学生的“死对头”;本应是知识 传授者,反而成了学生学习的扼杀者;本应是音乐美的传递者,却成了审美能力的摧残者;本应是情感态度的促进者,竟成为学生成长的遏制者。
  新世纪的音乐教育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道”,也不是今天被某些人误解的“学道”,而是为了顺应未来世界发展的需要、符合教育“以人为本”的要求而演绎出来的一种开放式的、开拓型的新型师生关系。综观国内外众多师生关系的案例,我们深切感到,新课程强烈呼唤着的是一种“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教师处于平等中的“首席”位置,师生成为音乐学习中的“发烧挚友”,在通向“”的携手共进。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服从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一方,教师也从原来的指挥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另一方。
  如果卢新型的、充分协调的合作伙伴关系,那么,就会师乐,生乐,师生同乐;生荣,师荣,师生共荣。师生携手共进,通过音乐学习,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共同为追求美、创造美、体验美而努力,我们的音乐教育将人最佳效果,完美实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
  二、加强学生间的合作
  新教育理念与学习方式尤其强调相互合作,意义重大。今天的学生作为一个受教育者,早已不是过去那样单纯接受了。他们通过家庭、媒体、网络、社会等多种渠道,获得比学校多得多的受教育的机会与信息,我们应当把这看作是一种力量,一种资源,一种财富,一种智慧。我们关注学生间的合作,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实际上就是把力量、资源、财富、智慧集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学习,促进学习。学生通过合作,可以不断地“发现”他人,经常地重新审视自己,对学习与成长大有裨益;不仅增长知识,而且增长能力;学会与同龄人合作,就能与其他年龄的人合作,在校内能够与人合作,在社会上就会有合作共事的能力。音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音乐本身具有的合作特征,有意识地创造合作条件,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得到更多的合作锻炼。
  三、提倡教师间的合作
  自学堂乐歌以来,由于身份、地位、工作环境的关系,音乐教师的这个行业一直是个特殊的职业。音乐教师在每所学校中的数量非常少(一至数人),授课年级多(所有年级),工作强度大(课内课外),音乐教室处于边缘地带(怕影响正常教学,通常把音乐教室放在一边,远离正常教学)环境,所以,他们虽然每天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但心理上与学生、教师、社会、环境等都有一定的距离。对某些音乐教师来说,音乐教室就像一个“孤岛”,自己与其他教师和其他学科“鸡犬之声相闻”,相互往来却甚少。而且既不与他行联系,又不与同行合作,既无与其他“专业大户”竞争的机制民缺乏本行业中的相互汲取,导致音乐教师的业务、教育知识、教育技能与教学难有较大的提高和长足的进展。
  事实上,教师间的相互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新课标与教师专业发展向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必须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这种合作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教材资源共享
  教材资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死”资源,例如:课本、教参、音响资料、相关书目、视听设备等;另一部分为“活”资源,如:教师、学生、环境、家长、社会等。充分利用更有资源,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相互沟通有无,相互提供信息,可以减少资源重复,提高教学质量。
  2、方法技能互探
  跳出本学科固守的小圈圈,多向其他兄弟学科学习,多与其他姐妹学科联手,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与教育技能,学科间加强交流,互听、互评、互学、互动,他长,我也长,他强,我也强,既符合新课程学科综合的理念,又利于拓宽师生视野。
  3、情感心理互助
  音乐学科独立于“孤岛”的应该结束了,走进其他学科办公室,走入大“家”心理,从情感心理上相互支持,相互了解,相互帮助,在给他人带去欢乐的同时,他人将给你带来广博。
  4、课内课外互援
  众人的智慧是无法估量的财富,音乐教师应当学会利用校内有效,与姊妹学科在教学上互相帮助,互相支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不断丰满羽翼,不断取长补短,音乐教学的小学科就会在学校发挥大作用,各学科的优势也将不断影响音乐教学,使良性循环,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共同向前。
  四、教育与环境之间的合作
  以往的教育是向教材要结果的教育,因此,教师带领学生死啃书本。今天的教育是“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是四因素持续交互的动态情境。”今天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活动的教育、成长的教育、有生命力的教育,这就 们努力朝着四因素的整合迈进,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挖掘社区环境的潜能,通过教育与环境嶮和,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
  第五节  加强综合
  新课程提出加强综合的理念,不仅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更反映了音乐教育的世界性发展趋势。许多外国学者对综合的评价,对我们理解综合将有一定的帮助。霍斯曼告诉我们一个不需要增加学习时间、教师数量和设备却能扩充艺术课程的方法,那就是使整个艺术教学课程一体化。他确信,就像语言教学能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一样,艺术教学也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等融为一体。穆塞尔提出点融合,一是内部的相互一致,二是外部的相互联系。如欣赏课就必须同其他音乐教学工作结合进来,应把它渗透到一切音乐创作和演出计划里去;而声乐和器乐的教学工作必须融合成一个密切而有效的统一体。对外部联系,他认为,音乐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因此音乐教学应该同其他领域尤其是艺术领域互相交织在一起,这样可以互相增强活力。否则,音乐教学将是贫乏的。雷莫认为,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主要要素,音乐中有旋律、和声、节奏、绘画中有色彩、线条、质感、诗歌中有比喻、形象、韵律,如此等等。每种艺术可以借用其他艺术的要素,财与自己的领域同化。舍吉宁认为,现在整个教材被分割成零碎的、彼此脱离的条块,知识的世界成了彼此隔离的“孤岛”,学生有时都很难相信,这是一个整体的各个部分。而艺术本身恰恰又是善于综合融合零碎的现象,提供完整形象的东西。他的做法是,把各门类的艺术融合起来教给学生首先启发他们对艺术的一般兴趣,对提高那些所谓艺术天分不高的学生的演唱、演奏水平有明显的效果。奥尔夫认为,从来就没有孤立的音乐,而只有与动作、舞蹈、语言同时存在的音乐。因此,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一是注重音乐与舞蹈、逡、语言综合的动态音乐课,二是注重每门课程本身的综合,像“普通音乐”这门课,就是一门包括声乐、器乐、节奏训练、合唱、指挥等多种伯综合性课。达尔克罗兹也说,任何乐思可以转译为动作,任何动作也可以译成与之相对应的音乐,就是随着音乐的节奏通过得体动作来感受音乐要素和表现情感,把音乐和舞蹈高度地融合起来。
  一、以音乐学科为主体的综合
  以音乐学科为主体,根据内容需要,软化学科边缘,有机地与其他学科交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由于是以某一学科为主体的综合,故与之交融的学科通常较为集中,适合于主题教学。 案从事贸易,对于我们理解音乐如何与其他学科融合,以及融合后的结果与反馈是很有帮助的:
  课例5  音乐与诗歌
  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歌曲《春晓》的欣赏,感受音乐与诗句结合的完美贴切、珠联璧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声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的意境,并对音源有新的认识,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3、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细心揣摩、体验词曲的完美结合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开阔思路,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表现《春晓》的意境。
  教学过程
  1、导入
  创设情景 用投影仪打出唐诗《春晓》彩图。
  师:请大家欣赏一幅画(出示画)这是一幅唐诗《春晓》图。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诵一遍彩图上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作《春晓》。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荣誉称号知多少。
  师:谁能说一下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
  生:这首诗描绘春天的夜晚,诗人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听到处处是鸟叫声,想到昨夜里刮风下雨,又不知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掉。
  师:很好。全诗写春天夜雨晓睛诗人梦醒后的感觉,谈谈几笑声就把春天的景色以及诗人对春光的喜爱和异花的尽情写出来了。
  2、讲授
  师: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是人类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之一。唐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今天学习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欣赏根据唐诗谱写的艺术歌曲《春晓》。
  (1)简介艺术歌曲。
  投影仪出示: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通称艺术歌曲。
  特点:歌词大多采用著名的诗歌,侧重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旋律的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钢琴伴奏占重要地位。
  师:此后,世界各国凡具有类似特点的创作歌曲均被划归艺术歌曲之列。现在我们来欣赏女生独唱《春晓》,请同学们欣赏后回答两个问题。
  投影仪出示:歌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听后有什么感觉?词与曲的结合有什么特点?
  (2)听赏《春晓》。
  生:歌曲的基本情绪:优美抒情,恬静婉转,略带感慨感伤,钢琴伴奏渲染了诗意的氛围,歌曲的意境很美。词与曲的结合特点:旋律流畅好听,与诗句结合自然贴切。
  师:这首歌节奏平衡,速度许缓,力度在中弱与很弱之间,旋律委婉质朴、柔美。前半部分带有喜晴的感觉,后半部分咏唱最后两句诗,在音区力度上作变化,把诗人为花木担忧、感慨的尽情表现出来。请同学们看乐谱,用的最多的是哪些音符?歌曲结束在哪个音符上?属于什么调式呢?
  生:用的最多的是1 2 3 ,歌曲结束在6音上,是小调式。
  师:很好。《春晓》采用小调式,并通过速度、力度、节奏、旋律的变化给我们营造了一种非常酹非常美好的意境。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再来反复欣赏,请同学们跟着录音小声哼唱,要细心揣摩词曲、钢琴侍奉结合所表达的诗意。
  (3)复听并小声哼唱《春晓》。
  师:通过欣赏和哼唱,同学们对《春晓》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现在请大家思考,能否用其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创作、表现《春晓》的意境?大家讨论,人人参与,要注意同的有机结合。
  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物品(纸、彩笔、塑料袋、矿泉水瓶、米、水、玻璃杯、红色皱纹纸、剪刀、小录音机、有关春天的音乐磁带等),大家可根据需要来选择。
  (4)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分组展示表演。
  朗诵组:配乐诗朗诵。第一段,男女分别领诵全诗;第二段,学生有分有合朗诵自己创作的片段。
  歌舞组:两个学生跳舞,其余同学唱,并将旋律作了改编。用红色皱纹纸剪成花瓣,当唱到“花落知多少”时配以洒落花瓣的动作。
  自然音乐组:同学们有蹲有站,利用教室里现有的音源,选择老师提供的物品惟妙惟肖地塑造了诗的意境,教室里响起了鸡叫、鸟鸣、鼾声、风声、雨声、泉水的流动声等,他们揉搓塑料袋、纸张、抖动书本表现风声、用矿泉水空瓶装上米,发出“沙沙”的雨声,水桶撩起水声,玻璃杯倒水加入钥匙的抖动声,模拟营造诗的意境。
  图谱组:投影仪出示图谱,学生代表讲解:枝头绿了,春天到了,诗人睡觉不知道黎明的到来(双手交叠作睡眠状)。醒来到处是鸟儿欢快的叫声,夜里起了一风雨,代表声波。花儿不知又荣誉称号了多少。
  图画组:投影仪打出画面,一位同学上前讲解图画:春天的早晨,觉总是睡得那么香,瞧,太阳都老高了,诗人却还在酣睡。这时,窗外清脆的鸟呜声惊醒了他,他睁开朦胧睡眼,抬头望着窗外,突然,一串雨滴沿着屋檐滑了下来,他这才猛然想起原来昨夜这里所有的一切都经历了一场风雨,望着池塘中片片落红,诗人不同地感叹到:“一场风雨打落了多少花儿,真是可惜啊!”
  师:刚才同学们用各种方式展示了讨论的结果,丰富多彩,都非常有个性,有创造性。请大家考虑如何把我们的创作表演跟我们欣赏的艺术歌曲《春晓》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6)讨论:自然音乐组表现鸡鸣鸟叫、鼾声、流淌声。朗诵组前奏中朗诵原诗。紧接着全体一起唱前段歌词,歌舞组舞蹈。至“啊”处,学生朗诵最后两句诗,配上“洒落花瓣”、“风声雨声”、在“鸟鸣”中结束。学生图画在大屏幕上出示,作为背景。
  (7)完整欣赏《春晓》,加入学生的创作表演。
  (8)一个作品可有多种演唱形式,请大家欣赏女领、童声合唱《春晓》。
  3、小结
  同学们,通过欣赏歌曲《春晓》,我们对音乐与诗歌的珠联璧合有了初步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进一步感受《春晓》,开阔了眼界,使个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感知美、体验美,上升到创造美、表现美,相信同学们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此案例由江苏省江阴市高级中学缪丽君提供)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