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瓦尔第(1678-1741),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发表并献给波希米亚伯爵W.冯.莫尔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和声与创意的尝试》共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其中三首是他首次创作,但《春》的动机却引自他自己的歌剧《Il Giustino》中的一首序曲。
这四部协奏曲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不仅照给定的十四行诗配上音乐,而且还运用了不少描写手法。维瓦尔第在总奏与主奏交替形成的复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标题。在维瓦尔第之前,还没有人以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
《四季》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因为维瓦尔第为自己的作品加了标题“春夏秋冬”,并在这套曲子里用了非常多的描写,比如鸟儿、干旱、猎人和寒风等。在这之前,还没有人用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所以从形式上看,自然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
《四季》的标题分别为:
《春》E大调、《夏》g小调、《秋》F大调、《冬》F小调。
其中以《春》的第一乐章(快板)最为著名,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葱绿;
《夏》则出乎意料之外,表现出夏天的疲乏、炎热、恼人;
《秋》描写的是收获季节中,农民们饮酒作乐、庆祝丰收的快活景象,这个乐章欢快而又活泼;
《冬》描写人们走在冰上滑稽的姿态,以及由炉旁眺望窗外雪景等景象,其中第二乐章非常出名,曾被改编为轻音乐而广为流传。
--------------------------------------
冬
维瓦尔第《四季》十四行诗的中文译本:《冬》
第一乐章:北风凛冽,白雪皑皑,冰天雪地,战栗不止,顿足奔跑路途艰,牙齿咯咯直打战。
第二乐章:熊熊炉火暖身心,室外雨雪下不停。
第三乐章:冰上溜,慢慢行,谨防滑倒要小心,忽然急转而摔倒,爬起身来又急跑,不料滑到冰窟边。
第一乐章是一首不过份的快板乐章。维瓦尔第为此乐章音乐所做出的文字提示是这样的:“冰天雪地,寒风刺骨,人们簌簌发抖,牙齿打颤,浑身冻僵。”在这一乐章中,维瓦尔第用极其形象的音乐语汇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冬天北风凛冽、大雪纷飞的严寒景象。
第二乐章是一首广板,题诗中写道:“壁炉旁度日,舒适又满足。”与第一乐章相比,这段音乐富有着很温暖的气息与恬静的氛围,它仿佛是辛劳了一年的人们在冬日里的美丽梦幻,又仿佛圣诞树下和乐融融,全家团圆。
第三乐章是一首快板,题诗为:“冰上滑行,缓慢又小心,最怕摔跤,可是一个急转身,已经滑倒在地。”这是一个充满了谐趣的乐章,维瓦尔第曾在总谱上特别写道:“这就是冬天,虽然它给人们带来了寒冷,然而它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快乐。” 尽管作曲家维瓦尔第在“冬”这首协奏曲中用音乐所描摹出的冬天是寒冷、萧瑟的,但其中也蕴含了一种对春天的渴望与启盼,毕竟“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
分段欣赏
第一乐章
基本信息:自由的回旋曲式ABCDAEC,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non molto;
乐器:主要小提琴、小提琴一、小提琴二、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拨弦古钢琴;
十四行诗内容:“在寒冷的冰雪中颤抖,在刺骨的寒风中颤抖;每时每刻都在跺脚,连牙齿也打架不停”。
00:00
“在寒冷的冰雪中颤抖”,回旋曲式A部分。均匀的跳音仿佛在颤抖,偶尔还冒出两个颤音;不同声部的音符有时构成一组不和谐的和弦,与和谐的和弦交替出现;大提琴的音变化很少,始终在一两个音符上迟钝地跳着,于是显得格外刺耳。这一系列的组合会让人有一种不舒服的体验,和它所要表现的主题是一致的。
00:36
“在刺骨的寒风中颤抖”,回旋曲式B部分。这一段一开始就是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而且整体上呈上升旋律,不仅一步步增强听众的紧张感,还预示着之后的“大招”;而快速的小提琴旋律之间仍然是均匀的跳音,说明所处的背景依然是上一段所表现的寒冷冰雪之中。
01:08
“每时每刻都在跺脚”,回旋曲式C部分。大招出现了!这部分旋律整体呈下降趋势,仿佛刚刚积累的情绪一下子全部要释放了出来。并且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仅在音符跳跃的时候才出现,以此描写“跺脚”。
01:20
回旋曲式D部分。主小提琴演奏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旋律先上升、再下降,有了整体的碎弓之后再继续上升,让人始终保持高度的紧张状态,冷到不行。
01:59
回旋曲式A部分,冰雪再现。
02:27
“连牙齿也打架不停”,回旋曲式E部分。长达三十秒的碎弓,这应该是对牙齿打架很生动的描写了吧!而这对小提琴演奏家的手臂灵活性有着很高的要求!
02:57
回旋曲式C部分。气势雄伟,旋律整体下降,把紧张与不适再次宣泄出来;最后长叹一口气,在寒冷中结束了全曲。
《冬一》是一首很有名的曲子,常常会被用在影视配乐中。但它的结构很奇怪,没有重复出现的主题(或者说有两个重复出现的主题),结构比较自由,不符合一贯的回旋曲式的结构。可即便如此,它仍然是属于比较均衡对称的巴洛克风格。它的B和D部分都是由快速三十二分音符主导,而D和E部分又都有很多碎弓,因此整体是ABC与AEC中间插入了一个和B、E分别类似的过渡部分。这个设置很巧妙啊,维瓦尔第不愧是巴洛克音乐大师!
第二乐章
基本信息:两段式AA’,广板Largo;
乐器:主要小提琴、小提琴一、小提琴二、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拨弦古钢琴;
十四行诗内容:“静静地坐在火炉旁,而外边下着倾盆大雨”。
00:00
“静静地坐在火炉旁,而外边下着倾盆大雨”,两段式A部分。这一段主小提琴演奏的旋律很优美,小提琴一和二用拨弦的方式演奏还增加了一些欢快的感觉。同《四季》前几首的第二乐章一样,这一乐章主要靠所传达的意境来打动人:在寒冷的冬日,坐在温暖的火炉旁;香茶一杯,悠闲地度过宁静而美好的时光。
00:52
两段式A’部分。旋律同上一段类似,但略有变化。
第三乐章
基本信息:自由曲式ABCDEFG,快板Allegro;
乐器:主要小提琴、小提琴一、小提琴二、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拨弦古钢琴;
十四行诗内容:“我们小心地在冰面上滑着,生怕一不留神就摔个跟头。可还是猛地一下跌倒,于是赶快起身跑过,以防冰面裂开。门窗紧锁,但仍然可以听到屋外冷风和暖风的战斗;这就是冬天,带来着只属于冬天的快乐”。
00:00
“我们小心地在冰面上滑着”,自由曲式A部分。主小提琴的旋律相对自由,但与之伴奏的大提琴却始终保持着一个音符,尽管有时候和小提琴构成一个不和谐的组合。这种刺耳的感觉我们在第一乐章也遇到过,再配上小调的旋律,会增加人的紧张感,正如在冰面上小心滑行那样。这种由刺耳造成的不适感将贯穿ABC三个部分。
00:25
“生怕一不留神就摔个跟头”,自由曲式B部分。乐队齐奏,旋律中不太跳的跳音表现了小心翼翼的感觉。
00:41
“可还是猛地一下跌倒”,自由曲式C部分。快速向下的滑音一下一下的出现,仿佛就是在表现跌倒的样子。
00:53
“于是赶快起身跑过”,自由曲式D部分。小提琴旋律很连续,表现起身行走。
01:16
旋律跨度变得很大,表现跳跃;之后是快速三连音,表现奔跑。
01:33
“以防冰面裂开”,自由曲式E部分。这部分和C部分类似,快速的音符一下下的出现,而大提琴的“鼓点”也打在这个点上。这种方式似乎在表现冰面一点点地裂开。
01:47
“门窗紧锁”,自由曲式F部分。舒缓的大调旋律给人一种安全感,也似乎在表现暖风。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02:29
“但仍然可以听到屋外冷风和暖风的战斗”,自由曲式G部分。既然是战斗,那必然是激烈的。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旋律一下子就把气氛弄得紧张起来,随之而来的是激烈的齐奏碎弓。除此之外,旋律整体上升,一步步增加紧张感;到达最高点后瞬间倾泻而下,乐队全体齐奏碎弓,清爽感油然而生!
03:01
“这就是冬天,带来着只属于冬天的快乐”。仅这短短的一句话,我们知道维瓦尔第所表现的冬天是美好的,即使在冻得“咬牙切齿”的时候。这部分很简短只有短短7秒钟,但继承了上一段的气势,最后在清爽之中结束全曲。
在最后一个季度的时候,维瓦尔第开始在乐曲结构方面任性起来了。不仅在第一乐章用了巴洛克乐曲中非常少见的非主流回旋曲式,甚至在第三乐章连固定的曲式结构都不用了。老实讲,这还是我第一次在巴洛克音乐中遇到自由曲式。因此《冬》集丰富自由的旋律和平衡对称的结构于一身,维瓦尔第大概算是人文的理性主义者、最自由的巴洛克大师了吧!
维瓦尔第介绍:http://www.musicedu8.com/Knowledge/Musician/662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