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瓦尔第(1678-1741),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发表并献给波希米亚伯爵W.冯.莫尔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和声与创意的尝试》共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其中三首是他首次创作,但《春》的动机却引自他自己的歌剧《Il Giustino》中的一首序曲。
这四部协奏曲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不仅照给定的十四行诗配上音乐,而且还运用了不少描写手法。维瓦尔第在总奏与主奏交替形成的复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标题。在维瓦尔第之前,还没有人以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
《四季》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因为维瓦尔第为自己的作品加了标题“春夏秋冬”,并在这套曲子里用了非常多的描写,比如鸟儿、干旱、猎人和寒风等。在这之前,还没有人用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所以从形式上看,自然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
《四季》的标题分别为:
《春》E大调、《夏》g小调、《秋》F大调、《冬》F小调。
其中以《春》的第一乐章(快板)最为著名,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葱绿;
《夏》则出乎意料之外,表现出夏天的疲乏、炎热、恼人;
《秋》描写的是收获季节中,农民们饮酒作乐、庆祝丰收的快活景象,这个乐章欢快而又活泼;
《冬》描写人们走在冰上滑稽的姿态,以及由炉旁眺望窗外雪景等景象,其中第二乐章非常出名,曾被改编为轻音乐而广为流传。
--------------------------------------
夏
为了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曲意,维瓦尔第在这部小提琴套曲《四季》的总谱扉页上曾相应地题写过一首14行短诗,用以简单描述每一乐章的音乐内容,以文字形式描绘每个乐章所力图表现的主题,总奏与主奏交替形成的复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标题。在维瓦尔第之前,还没有人以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在这里,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诗句吧。
《夏》
一、夏日炎炎,畜群困倦,松林似火烧。斑鸠和金翅雀在声声歌唱。清新的微风迎面吹来,转瞬间阵阵北风劲吹。牧人惊恐,为自天而降的厄运而哭泣。
二、困倦的病体辗转难眠,更惧怕那电闪和雷鸣,畜群也为苍蝇所困扰。
三、啊!他的恐惧才刚开始:倾盆而降的冰雹,毁坏了他的庄稼。
--------------------------------------
分段欣赏
第一乐章
基本信息:回旋曲式ABCBDBE,快板Allegro;
乐器:主要小提琴、小提琴一、小提琴二、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拨弦古钢琴;
十四行诗内容:“太阳炙烤着大地,让人们和动物奄奄一息,甚至连松树都要烧着了。这时人们可以听到布谷鸟的声音;随后斑鸠和雀鸟也开始放声高歌。微风轻轻拂过;但很快大风卷起。牧羊人颤抖着,开始畏惧这场风暴。”
00:00
“太阳炙烤着大地,让人们和动物奄奄一息,甚至连松树都要烧着了”,回旋曲式A部分。开头段旋律起步比较缓慢,而且还由间断性的音符组成,正好符合人们对酷夏的认知,因为人在炙热的太阳下就是无精打采的。
00:44
回旋曲式B部分。这一旋律之后会被多次重复。
01:08
“这时人们可以听到布谷鸟的声音”,回旋曲式C部分。虽说盛夏难熬,但总归是有一些美好的事物,比如布谷鸟。布谷鸟的叫声类似于“ku-ku, ku-ku”,每一次“ku-ku”后都会停顿一下,所以在这里主小提琴也是使用了了一种类似于布谷鸟叫声的节奏。这种节奏藏在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之中(为什么要把节奏藏在快速流动的音符中?可能是为了让气氛欢快起来吧),但因为它是每一句旋律里最低的两个音,所以依然很容易辨认。只不过一般布谷鸟叫声都是大三度,但旋律中的叫声还有小三度、小四度等各种度。由此印证了一个道理: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01:43
布谷鸟多起来了。
01:48
回旋曲式B部分。
02:02
“随后斑鸠和雀鸟也开始放声高歌”,回旋曲式D部分。斑鸠、雀鸟的叫声更婉转多变一些,而不是像布谷鸟一样的非常有规律的两个音。因此这里的旋律也更婉转多变一些,有切分音、颤音,不像刚刚布谷鸟旋律那样是规律的级进旋律。
02:42
“微风轻轻拂过”。这部分力度很轻,整个小提琴部分演奏的每句旋律都是重复的,有一种风中回声的感觉。这个时候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都不演奏,因为它们的声音太厚重了,表现不出微风的轻快。
02:58
“但很快大风卷起”。此时风声萧萧,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再次加入了演奏。而小提琴部分是很快的三十二分音符,整体的力度也比之前强了不少,用了类似于钢琴中震音的技巧(指快速重复地演奏两个音;顾名思义,它通常用来表现气势庞大),把风的快速和呼啸描绘了出来。
03:23
回旋曲式B部分。
03:36
“牧羊人颤抖着,开始畏惧这场风暴”,回旋曲式E部分。这一段应当是忧伤的,小提琴和大提琴再一次强强合作(上一次是《春》的第一乐章),用悠扬婉转的琴声紧紧勾住了听众的心。拨弦古钢琴横也横插一脚,发出单薄刺耳的响声。但其实拨弦古钢琴在弹奏地比较慢的时候自带抑郁效果,这个地方反而把牧羊人的孤单无援映衬出来。
04:59
这是《夏一》中我最喜欢的一段,不过Mutter主小提琴起的前两个音听着不对劲,好像和乐队没有配合好。这一段和“但很快大风卷起”部分很像,但它除了把风的强劲和快速表现出之外,还营造出一种大雨倾泻而下的感觉。旋律从高音到低音迅速移动,再由低到高,再由高到底,犹如排山倒海之势。最后乐曲在重复的激烈旋律中结尾。
第二乐章
基本信息:三段式ABA,慢板(柔板)Adagio;
乐器:主要小提琴、小提琴一、小提琴二、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拨弦古钢琴;
十四行诗内容:“对雷电的恐惧,让疲惫的牧羊人休息不得,就像蚊子和苍蝇在耳边嗡嗡作响。”
00:00
“对雷电的恐惧,让疲惫的牧羊人休息不得,就像蚊子和苍蝇在耳边嗡嗡作响”,三段式A部分。从十四行诗内容知道,这一乐章要表现的特点就两个,疲惫和嗡嗡作响。所以乐曲开始就用慢板带节奏,只靠小提琴拉出一种疲惫的感觉。
00:16
提琴用碎弓(琴弓急速往返,发出紧密细碎的声音)表现嗡嗡作响,而且速度也变为了急板Presto,和前面的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然,拨弦古钢琴也凑了一发热闹。
00:20
这段的旋律和开头是对应的,速度又变为了慢板,也属于A部分。
00:43
碎弓。
00:47
三段式B部分。这段有几个小高潮,具体表现在由低音直接跨越到高音,揪住观众的心。
01:25
碎弓。
01:29
三段式A部分。这段的旋律和前面是对应的。
01:47
碎弓。
01:52
尾声。
这一乐章技巧和旋律都是全曲最简单的,但它的曲式却不好辨别,得仔细听好几遍才能听出两个A部分旋律的相似性。除此之外,整首曲子的小提琴旋律是很连续的,即使是去掉碎弓部分也不会影响到凄美的效果。因此也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维瓦尔第特意安排的一个回旋曲式的结构,而碎弓部分就是回旋部分。
第三乐章
基本信息:回旋曲式ABACADA,急板Presto;
乐器:主要小提琴、小提琴一、小提琴二、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拨弦古钢琴;
十四行诗内容: “唉,他害怕也是很正常的。毕竟冰雹伴着轰轰雷鸣,无情地摧毁着庄稼。”
00:00
“唉,他害怕也是很正常的。毕竟冰雹伴着轰轰雷鸣,无情地摧毁了庄稼”,回旋曲式A部分。乐曲开头除了低音提琴,其他乐器全部是急速紧致的十六分音符碎弓(注意这是急板,每拍四个音!你可以尝试模仿小提琴手臂摆动感受一下这种速度与激情),而且这种急速基本贯穿了全曲!暴雨冰雹倾盆而下,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00:47
力度没有那么强烈了,但是小提琴巨大的跨度让人依然紧张不已 。
01:05
回旋曲式B部分。几乎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旋律(除了低音提琴),对位的使用加上轻快的节奏让这一段格外热闹。
01:20
回旋曲式A部分。让你再紧张一下!
01:28
回旋曲式C部分。也许你认为小提琴和大提琴组合抒情起来最好听,但它们这次的相遇,证明了它们不仅可以抒情,而且还可以给你一个欢快的surprise。
01:42
回旋曲式A部分。怎么又紧张起来了,人家都不行了!
02:19
回旋曲式D部分,给你个缓冲。
02:24
回旋曲式A部分。大招继续,乐曲最后在激烈中结束!
《夏三》是整个《四季》中最燃的一首,旋律好听,甚至常常被用为手机铃声。仔细辨别急速的音符很爽,看着紧致跳跃的乐谱听更爽,看高水平乐队的现场视频简直要爽到不行!小提琴的技巧要求相当高,甚至连大提琴都疯了!不过一般的乐队演奏这首时总会有人冒泡,毕竟整个乐队只有十个人左右,每个人都可以被看得很清楚。
另外《夏三》中还用了一种黑色幽默的手法。它要表现的是暴雨冰雹摧毁庄稼的一幕,但根据节奏和旋律来看,它似乎并不是一首很悲伤的曲子。想像一下自己的眼前就是耕地被毁的场景,脑中的欢快旋律是不是有一种答不对题的感觉呢?这种黑色幽默也许会引起你的思考,思考人生、思考自然。
用强烈的节奏感引起听众的爽快感,用黑色幽默表达情感,维瓦尔第大概得算是摇滚的先驱了吧。
维瓦尔第写意的水平相当高,在《夏》中把级进旋律和碎弓的作用发挥到极高的水平!他多次用上升旋律带动情绪,一点点揪住听众的心;而且还善于运用急速下降旋律进行情绪的宣泄,畅快淋漓。《夏》犹如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前面的旋律不停在为后面埋下伏笔。我们在第一乐章就可以看到第三乐章的影子,而第三乐章想表达的情感似乎在第二乐章就可以找到。所以说,无论在结构技巧方面,还是旋律构思上面,《夏》绝对都称得上是一部佳作!
维瓦尔第介绍:http://www.musicedu8.com/Knowledge/Musician/662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