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清晨》歌曲分析
一、歌曲创作背景
《清晨》是一首具有民谣色彩的校园歌曲,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这首歌曲在中国台湾地区被称为《晨》,传入大陆名为《清晨》并广泛流传。赵树海作词,王梦麟作曲兼演唱。曲作者是中国台湾校园民谣的代表人物之一,1978年以歌曲《木棉道》获“金韵奖”优胜歌手,1979年发行了两个专辑——《雨中即景》《阿美!阿美!》。《清晨》收录于后者。
二、歌曲分析
歌词质朴简练,生活气息浓郁。“清晨听到公鸡叫,喔喔,推开窗门迎接晨曦到”,似有一幅图画浮现于眼前,表现人们在阳光明媚的早晨快乐锻炼的情景,拟声词的加入更是赋予歌曲以口语化的特点。“春天的草原对我笑”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更显活泼生动。歌曲通过描绘春天的草原、 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和白茫茫的云雾等自然景象,渲染的是人蓬勃向上、只争朝夕的精神面貌。
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第一段是四乐句方整乐段。一、三两句重复,二、四两句同头换尾。 节奏型以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为主,展现了校园歌曲简洁清新的特点;旋律平缓,娓娓道来,抒发平淡生活中的美好;乐句间小乐汇增加了一种惬意的效果。第二段与前段结构相同,通过四度音程跳进到高音区,加大旋律起伏,并使用大附点音型,使情绪更饱满、演唱更激昂,凸显了中段与前后两段的对比。
作品明朗欢快的基调由G大调奠定。第一乐段以主和声统领,中段进入下属和声并运用了副三和弦,以属和弦结束,为再现段做好准备。第三段为完全再现,歌曲结束在一种轻快的基调中。
三、教育内涵
这首歌曲的歌词很生活化,旋律朗朗上口,音乐基调轻快活泼,在描绘大自然美丽清晨的同时, 表现人们日常生活的美好情趣。学生通过演唱这首歌曲,可以获得这种真切体会。
音乐教学应通过音乐素材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培育起积极的心理活动,建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学习这首歌曲,学生还可以初步了解中国台湾校园歌曲的文化特征,拓展音乐审美和文化理解的视野。
四、适于演唱的群体
歌曲适于10至12岁学生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