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指挥的条件和要求
领导乐队或合唱队进行排练和演出的人称做指挥,是集体音乐表演的舵手。其引导排练和演出的手势动作亦称“指挥”,是指挥艺术特有的“语言”。指挥作用:对 合唱歌曲进行分析、理解,对歌曲的演唱作出周密的设计、处理,指挥合唱团进行排练。指挥必须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以手势、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指出节拍、速度、力度、音色以及音乐情绪等各种表演要素,引导全体演唱者将音乐作品的内容正确地表达出来。
许多人都认为,指挥只不过是“打打”拍子而已,合唱队没有指挥也能自己进行演唱。另外,由于很多从来没有学过指挥法的音乐爱好者,在歌咏比赛活动中也指挥了合唱,似乎给人一种印象就是指挥合唱并不困难,更不需要进行专门的理论与技术性的学习。
实际上,合唱指挥远非只是“打拍子”,指挥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合唱队的水平。作为一位称职的合唱指挥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专门性学习,并把学到的理论与技术知识合理地运用到指挥的实践中,从而发挥出指挥应有的作用。
指挥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艺术的指导者,同时要不断学习、掌握纯熟的指挥技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将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体现在舞台上。
(一)合唱指挥应具备的条件
对音乐的理解与把握是指挥工作最重要的部分。大家有这样一种印象,不同的合唱团在演唱同一合唱作品时,往往产生不同的效果,这是因为不同的指挥对音乐的理解与把握有不同的见解而产生的。要具备音乐的理解能力,把握好音乐作品,需要掌握:
首先,要对音乐基础知识的了解,它包括:基本乐理、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音乐史等,是合唱指挥应努力去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也是在理解音乐作品过程中帮助你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
其次,音乐是听觉艺术,要求有非常灵敏的乐感,特别是节奏感,以及耳朵听音的敏感。因为在合唱排练中多声部、多层次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及作品的乐句、乐段、旋律的相互交织、音乐的发展变化、音乐的曲式结构、
调性布局、音响层次对比及作品的风格、演唱的合作等各方面的问题,都要通过听觉去发现和改进。所以,指挥要善于及时察觉他的队员所演唱的音准、节奏、吐音是否正确,音色是否一致,乐谱是否演唱得正确。同时,平时要多欣赏各种水平较高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以提高听辨水平。
再次,就是其他艺术的修养。如:文学、哲学、美学、戏剧、影视、诗歌,还有指挥本人的生活经历都会影响对音乐的理解。
只有具备以上条件才能增强指挥全面修养,做一个称职的指挥。
(二)合唱指挥的基本要求
指挥的要求,简单地讲:可用“省”“准”“美”三个字来概括。
“省”是指指挥的动作要节省,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设计指挥动作,动作大小要适度,既不能过分夸张,又不能毫无表现力,要注意速度、力度的对比,注意作品的语气。
“准”是指指挥在表演艺术上要美观大方。因为指挥不同于导演,导演是导完戏即可下台看戏。指挥则不然,既承担着导演的任务,又扮演着演员的角色,所以他的一切形体与指挥动作都要注意美观。
“美”是指指挥的动作美。姿势美与不美,关键在于内在与外在的统一,一切从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在感情出发,掌握好准确的指挥图示,将动作变为下意识的用心投入,它的感染力就强;用外在的手法去指挥必然会产生许多弊病,当然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合唱指挥的责任是训练合唱,并组织和指挥演出,合唱质量的好坏,常常依赖于指挥的水平,作为一名高水平的指挥应当逐层地注意以下几步:
1)首先能统一节奏,使合唱队能进行统一的起句与收句。
2)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指挥合唱团进行力度的变化,表示出强、弱、渐强、渐弱、突强、突弱。
3)在以上步骤的基础上,能预示出各个声部的进、出以及演唱方式,如连唱、断唱。
4)在以上三个步骤的基础上,能调整合唱的演唱速度,如:快、慢,突快、突慢.渐快、渐慢。避免唱得“赶”与“拖”等错误速度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