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鸣作为一种声乐训练的手段,曾为不少教学者所运用。在声乐教学中各个教师又对“哼鸣”的要求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则是以轻声鼻音去体会寻找声音的高位置的 感觉,这种“哼鸣”方法只能达到某一方面的训练效果,但对于歌唱过程中各个发声器官的运作协调、相互配合以及塑造学生的整体歌唱状态方面,又有它一定的局限性。
我在多年的教学和演唱实践中,总结出一种独特的哼鸣练习,通过几年的探索在许多学生身上得到了验证。一旦正确地掌握这种哼鸣练习方法以后,声音就会在短时 间内有一个大的飞跃。可以大大缩短声乐训练的路程,使之较快地找到正确的歌唱发声时各腔体内发声器官的运作协调状态,达到整体歌唱效果。
这种哼鸣方法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它不是简单地闭口用鼻子哼,要掌握住它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第一,在站立好的基础上,平视前方,找到刚要打哈欠时的那种腔体状态(应是软颚向上,喉头向下,喉、鼻、咽腔充分打开),然后把嘴唇轻轻闭上(注意嘴唇不要用力,里面腔体打开的状态尽量保持不变)。
第二,开始哼唱之前,喉一定要先向下挡一下气,并保持住这个喉的位置,用向下叹气的办法把第一个音叹到横膈膜处再开始哼唱(用“m”唱do、mi、Sol、mi、do)。
第三,哼唱时,是用前一个音往下、后方向带后一个音的方法去哼(如do、带mi、mi带sOl等),并且要非常连贯地去哼,音与音之间不要有缝隙。换音时要特别小心,稍不留意,喉头就容易往上移。因此,在哼唱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种喉头向下的叹气状。
第四,声带在哼唱时,始终是处于一种绷紧状态,并感觉声带上有一个拉紧闭合的着力点在不断地往下、往后(后咽壁上)带着用力,随着音区的升高,声带的下压 力应逐渐加强,使高音听起来更加轻松、自如。低声区声带的压力相对减弱,但声带并不松懈,继续保持一定的张力,这时胸腔打开,以获得丰满的胸腔共鸣。
第五,声带收紧的同时,喉咙张开,状态是里收外展。喉的两边肌肉是往外、往下用力、扩张,而不是往里使劲。每个音要从身体的深处发出,注意气的流出要很均 匀、舒畅,整个哼唱过程要保持横隔膜和两肋的支持状态,以及腰部的扩张感,将气息吸入并保持在这里,使之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共鸣通道。
第六,在以上都做到的同时,喉、鼻、咽腔还要始终保持一种打开的状态,同时感觉后鼻咽腔处有一个着力点,使咽腔处于一种又拉长、又绷紧的状态往深处用力, 这时就会产生一种气流紧贴咽壁、直上面罩的感觉,同时发出结实、明亮、集中、高位置,极富有穿透力的共鸣音响效果。
这种哼鸣效果已和艺术歌唱整体共振声道紧密配合形成一体,在进行艺术歌唱时,只需把嘴唇张开,保持里面腔体状态不变,即可发出一种又美好、又动人的音色、音质、音量。这正是歌唱者经常寻求的那种歌唱状态和歌唱技能。
因此说,做好这条哼鸣练习,就为打开喉、鼻、咽腔、稳定喉头,拉紧声带以及横隔膜的支持力提供了一个一举多得的简便方法,为美好的歌唱艺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开端。
应注意的是:开始练习时,一定要从低声区向高声区(半音、半音)发展练习。每个环节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切忌出现局部过分用力的现象。喉头必须是自然向下(即保持叹气状),喉外肌肉不能紧张,下颌不能僵硬,下巴要自然放松。
掌握了这条哼鸣练习的要领以后,音域会很快得以扩展,有人可达近三个八度。把这种哼鸣歌唱的状态正确地运用于艺术歌唱中,我们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