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其中发声方法是歌唱艺术中根本的重要的问题之一。所谓发声方法主要是帮助学习声乐者把普通的嗓音训练成为能够发出持久的、科 学的、艺术的嗓音,有了发声方法再与民族语言、风格、情感紧密结合,才能通过美好动听的歌声表现出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与思想感情,塑造出健康的、生动的艺术 形象,才能深深地打动观众的心弦,产生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创造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唱法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也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增多而相互沟通,二者在发声方法上有共同之处。民族唱法在培养学生歌唱的整体感、呼吸的支持、共鸣腔体的运用,以及喉头位置相对稳定等方面和美声唱法虽在说法上不同,但实际要求却是一致的。通常,民族唱法的学生容易犯喉头过度用力,颈部肌肉紧张,下巴使劲,共鸣位置低,单纯使用口腔共鸣等毛病,因而影响到唱高音吃力,嗓音持久力差,共鸣不丰满,演唱范围受限制,只能演唱一些小型的抒情民歌,象一些音域广、力度大、感情幅度变化较多的民族歌剧、创作歌曲等就难以胜任了,而哼鸣练习正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之一。
在歌唱方法中,正确运用共鸣器官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扩大和美化声音的一条必由之路。只有掌握好共鸣,才能得到歌唱的高位置,才会有明亮、宽松、优美动听的 声音,而哼鸣正是一种很好的调节声音高位置和发展共鸣的练习方法。在哼唱过程中可以想像着从软口盖小舌处到头顶后上方有一个细小的洞,让声音穿针引线,从 这个小洞穿过去,感觉声音集中在鼻腔顶端,眉眼后上方,不管音的高低如何变化,声音的感觉位置至少要保持在这样的高度。歌唱时的位置和哼唱时的位置相同,哼鸣位置有了鼻腔以上集中亮音后,可以打开口腔使声音往鼻咽以上的眉心处集中而获得高位置的头腔共鸣,这样得到的声音高亢明亮,集中统一,具有金属般明亮光泽和穿透力,而且还能很好地与中低音区的声音自然衔接。哼鸣练习不仅容 易感觉到声音高位置的存在,尤其能针对民族唱法中有些学生所存在的口腔声音太多,声音位置低且不集中,喉头不稳定,内口不开,声音尖细、扁浅、缺圆润等现 象能给以很好的解决。
哼鸣训练法正确地运用于民族唱法,可以迅速改善演唱的音质、音色,扩展音域,提高歌唱的能力,加强共鸣腔的运用,产生高位置的“亮心”,对有喉头、气息的稳定等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哼鸣在声乐训练中的独特作用是任何其他练习都无法替代的,它是一把快速启开声乐之门的金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