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课改专题 > 高中音乐课改 >

高中音乐欣赏课创新教学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摘自:《菁田教育信息网》

新课程教学大纲强调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音乐的兴趣,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音乐欣赏当然应以聆听为主,但是,应与其他音乐实践活动形式(歌唱、演奏、律动、对音乐的讨论、评价以及创造性活动)相结合。”目前,由于一部分教师对音乐欣赏课的片面理解,使音乐欣赏教学走入误区,把音乐欣赏课上成了单一的欣赏课。音乐欣赏课还是以教师讲解,学生聆听音乐的旧教学模式教学,如何改变这个现状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不成熟的做法与同行一起探讨:

1、师生相互问答。音乐欣赏课不仅是唱唱歌、做做简单的舞蹈动作,而更多的是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资料,培养学生自我欣赏、自我分析的能力。每节课教师在上欣赏课前向学生设问:①你所听到的音乐都采用了哪些乐器来进行编配?其中哪种乐器作为主奏?②音乐的风格是怎样的?乐句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③能用色彩来表现你听到的音乐的风格?能用自己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情感?④用你自己的话写一下你对本次音乐欣赏课的感受或体会。下课前,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给予一一解答。师生互动教学,能使学生更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

2、学会音乐分析。高中音乐欣赏内容丰富多彩,要让学生学会音乐分析,寻找音乐作品的亮点在哪里?作曲家在作品中运用了哪些特色的音乐语言,也就是分析作品的艺术魅力在哪里?音乐欣赏课可从音乐作品的风格(音阶、旋律、节奏、和声、调式、曲式、配器等方面)进行分析。如在中国民歌音乐欣赏课中,分析中国民歌风格时,可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最常见的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和五声性。再分析理解某一地区民间音乐独特风格色彩的特殊音阶。如陕西北部和中部有清角音和清羽音构成的七声音阶。湖南中部、东部地区有以微升徵和微升商音装饰的特殊音阶。旋律特点分析,可把北方南方旋律音程进行对比,北方民间音乐的旋律音程较大,旋律多采用跳进和较大幅度的上下进行,所以多使用七声音阶。南方民间音乐的旋律音程较小,旋律多采用级进和回旋环绕式的进行,所以多使用五声音阶。节奏分析,可让学生说出最感兴趣的流行歌曲中的rap、R&B、Hip-Hop、摇滚乐、爵士乐恰恰舞、桑巴舞、伦巴、探戈舞、霹雳舞等节奏特点。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知道rap、R&B节奏活跃、速度较快,既有摇曳的节奏,又带有忧郁的色彩。在《拉丁美洲的音乐》一课教学中,通过桑巴和探戈音乐节奏对比,让学生知道桑巴和探戈音乐节奏的共同特点:切分音丰富、典型节奏、热情奔放、充满活力。和声分析,让学生在欣赏合唱歌曲中,知道和声织体在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内容起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学生在掌握和声知识后,可根据旋律用音乐软件Cakewalk Sonar,Bandina Box进行编配,感受体验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曲式分析,教师把曲式结构比作写作中的开头、主体、结尾,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3、旋律创编。学生在创编中体验到音乐的不同情绪,同时也感受到作曲家音乐作品中音乐的美。理解、体会作曲家的音乐语言特点和音乐风格。如,学生根据“北风吹”旋律,进行创编,把它创编成带有切分音的旋律,表现喜儿幸福美好的生活被打破;再把它创编为带有重音的旋律,表现喜儿愤怒的感情;最后把它创编成带附点的旋律,表现喜儿不安的情绪。学生自编旋律是多种多样的,除以上旋律创编外,还可以根据老师给他们的调式音来创编旋律,也可以按时值随心所欲创编旋律。

4、和声配器创新教学。在和声配器教学中,师生共同选用Cakewalks nor、Band-in a box、tonica、MW3、tt作曲家等软件,这些软件本身所特有的丰富的音乐风格编配功能(TT作曲家软件提供了多达100种不同风格的节奏型;Band-in-a-Box软件可以自动生成由钢琴、贝司、鼓、吉他和弦乐组成的完全专业品质的伴奏织体,这些伴奏织体可以表现各种各样的广受欢迎的音乐风格----爵士乐、流行音乐、乡村音乐、布鲁斯、古典、拉丁、摇滚以及更多的音乐风格),利用这些软件可以非常方便地把同一旋律分别由单一乐器、同组乐器、不同组乐器进行编配,学生熟悉单一音色、统一音色、对比音色及混合音色的配器效果,以学习多声部的乐器编配。学生不但学习和了解许多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配器特点和方法,而且能把软件中古典、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的配器手法,应用到自己编配的作品中去。

5、变奏练习。在《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欢乐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听《欢乐颂》变奏片段,让学生思考:你所听到的旋律在节奏、速度、力度、音高、情绪上是什么样的?之后,学生可以用节奏的变化,音型的变化,不同情绪的变化,调式、调性的变化,速度、力度的变化即兴创编旋律。通过创编歌曲的演唱练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反应能力和自控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终达到自由表现音乐的目的。

6、音乐欣赏多种教学方法。暗示欣赏(如动作暗示、语言暗示、线条暗示、眼神暗示、情感暗示等)。教师让学生欣赏音乐时,边听音乐边指挥来感受、体验音乐。学生根据乐曲情绪、意境、速度、力度等的变化创造性地进行指挥,不要求指挥动作如何规范,只要求指挥的动作能体现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等,注重于情感的体验。如欣赏乐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在了解乐曲指挥图式和了解、分析了乐曲的情绪、情景、段落、速度、力度后,让学生自由地进行指挥。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乐曲的情感体验,并感受到创造带给他们的无限快乐。类比法欣赏,它把同一题材的不同乐曲进行相互比较,得到新的启示、新的感受、新的知识。如以“青春”为主题的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选用了《一支难忘的歌》、《当兵的人》、《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进行类比欣赏。对比法欣赏。对比法欣赏是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认识。对比欣赏主要是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呈示部与展开部进行对比,再如将不同情感的音乐进行对比,把欢快的《喜洋洋》与悲愤的《江河水》的情感作比较;同一乐曲或歌曲的不同演奏、演唱的对比欣赏,如巴赫《d小调托卡它》多个不同演奏版本对比欣赏。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知道怎样对音乐作品进行多种的艺术处理。

音乐欣赏课是以一定音乐作为审美对象的,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就在于怎样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美,要让学生感受音乐,懂得音乐作品的美,就必须知道音乐作品运用了哪些音乐语言来表现美,就必须知道作曲家运用了哪些特色的音乐语言,就必须学会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美?为什么采用这些特色的音乐语言?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聆听大量不同风格的音乐,熟悉音乐语言,体验不同音乐的情绪变化,分析和声结构、曲式结构、配器等音乐实践活动,才能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