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课改专题 > 音乐课程标准 >

中美学校艺术(音乐)课程标准制定的分析与比较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 沈歌 杜悦艳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2-21   点击:

  3.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的进一步推广

  进入21世纪,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得到进一步推广,其在教育学、课程论等多个领域的影响都得到了体现。[17]在音乐教育领域中,音乐教育实践哲学、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学等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以及重视实践的后现代音乐教育理论观点对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课程观念方面,新的课程理论层出不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她提出了课程设计的4R原则,即丰富性(Rich)、回归性(Recursive)、关联性(Relational)以及严密性(Rigorous)[18],为建构一种新的课程范式带来了可能。此外,“生态学课程理论”和“现象学课程理论”等理论也丰富了美国艺术教育界的研究视野,为艺术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参考。

  二、两国音乐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及框架

  (一)中国艺术(音乐)课程标准理念及框架

  1. 理念

  《指南》在制定之初,便被确立了导向性、引领性的本质属性,旨在指导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19]《指南》中五个领域是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的。艺术领域的教学也要与其他领域相互渗透和整合,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这也与基本实施原则中“关注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的要求相一致。艺术领域的子领域被设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与创造”,而不是划分为各个艺术门类。这既体现《指南》对艺术审美价值以及创造性的重视,也体现了想改变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的学科化倾向的观念。[20]

  《2022版艺术课标》的课程理念有以下三点:(1)坚持以美育人。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理念的提出既鲜明地突出艺术的育人功能,也体现了艺术教育“以美育人”的根本思想。[21](2)重视艺术体验。这一理念突出了课程标准对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和情感体验的重视,以及对艺术课程实践导向的强调,与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强化学科实践”这一要求相对应。[22](3)突出课程综合。创造综合取向的课程设计观,既是对如何“以美育人”这一问题的有力回应,也体现了超越学科中心的基本思想,旨在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带动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23]

  《2020版高中音乐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归纳与阐述是在基于本国国情的情况下,以审美为主,同时继承和借鉴古今中外的相关思想和理论而完成的。课程基本理念被凝练为以下六点: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丰富课程选择,满足发展需求;立足核心素养,完善评价机制。[24]

  中国艺术(音乐)课程标准虽然分为三个不同的学段编制,但在理念上却存在四点共同之处:一是重视艺术的美育功能。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最主要以及最佳途径。学校艺术教育的一般目的是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三部课程标准都在理念中表达了对艺术的美育功能的重视,凸显了“以美育人”的艺术教育思想。二是关注学习过程。“重视艺术体验”“强调艺术实践”“深化情感体验”等理念都体现了课程标准对艺术学习过程的关注。这与后现代课程观对学习过程的强调相一致,呈现了从“结果取向”到“过程取向”的课程观转向。三是突出学科综合理念。《指南》中提出的艺术领域与其他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2022版艺术课标》理念中的“突出课程综合”,《2020版高中音乐课标》理念中的“丰富课程选择”,都体现了“学科综合理念”,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意见》中提出的“树立学科融合理念”的要求。[25]四是强调核心素养。艺术(音乐)核心素养是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基础上提炼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依据,贯穿艺术课程的实施,统摄各个艺术门类。[26]课标对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阐释与强调,彰显了核心素养的独特地位,突破了以往“学科本位”观念下的分科与分化模式。

  2. 框架

  《指南》主要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对幼儿学习与发展进行了描述。本研究选取艺术领域进行框架介绍。艺术领域的概述部分简要说明了艺术的定义以及艺术领域的教育要点。艺术最主要的价值即为审美,以及艺术本身具有创造性的特征,因此《指南》将3—6岁幼儿在艺术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划分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与创造”两个子领域,在两个子领域下又各设两个目标,在每个目标下又有各年龄段的“典型表现”以及对应的教育建议,为教师及家长提供参考。

表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框架

  《2022版艺术课标》按照“总分结合”的设计理念进行框架构建。其中,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核心素养、课程总目标以及课程实施等方面采用了总述的形式,凸显了各艺术学科之间的共同性。各学科学段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等方面采用了分科阐述的形式,展现了不同艺术学科的独特个性。[27]在主体板块“课程内容”中,《2022版艺术课标》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以及艺术学习规律的基础上,紧密围绕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用“综合—融入—选项”的操作形式,分学段开设五门艺术课程。[28]其中,一至二年级开设综合化的唱游·音乐、造型·美术活动;三至七年级开设音乐、美术,融入舞蹈、戏剧、影视;八至九年级开设艺术选项,每个学生至少选择两门学习。在每门艺术学科具体课程内容的编制上,课标以各学科的艺术实践作为基础,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学习内容,并通过学习任务进行组织实施。[29]不同的学习任务,搭配了相应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以及教学提示,分别对“学什么”“学得如何”“怎么学”做出详细阐释。该课标新增的“学业质量”板块,也是一大亮点。通过设置清晰可测的“学业质量描述”,让教师得以了解学生在经过阶段性学习后可以达到的合格水准,完善了艺术课程的“教—学—评”体系。

表2《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框架

图1 音乐学科课程内容框架

  《2020版高中音乐课标》主要分为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等六个主体部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整体上体现了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时代性以及思想性等特征,其课程目标的设定也是紧密围绕核心素养而展开。课程结构部分,说明了音乐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以及选修三类课程组成,并且对课程设计依据以及学分安排和选课方式也做了相应的介绍。课程内容部分,主要说明了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各模块的内涵、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以及选修课程的开设方式。学业质量作为这一版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内容为对学生需要在各类课程所属的不同模块达到的三级水平的描述,不同等级之间既相互衔接,也有阶梯状的层级关系。实施建议部分则主要包括教学与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教材编写建议以及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四个板块。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