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
为了验证气息力度对共鸣所起的作用,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
用嘴吹一个小口径的空瓶子,我们会发现用力过大吹不响,用劲过小也吹不响,用力恰到好处,它才发出悠悠扬扬悦耳的声音;如果吹响之后,气息力度逐渐加大, 到了瓶子里的气流冲击波过于急速到某种程度时,就“失音”不响了。相反,如果吹响之后,把气息力度逐渐减小,小到使瓶子里的气流冲击波,造成非常慢的慢旋 涡时,也会“失音”不响了。
这个实验,对我们理解歌唱发声的气息力度如何引起共鸣腔体的共振共鸣音响:气息力度的强和弱会影响歌声的良好品质等,可以得到一定的启发。
这里谈一个有关歌声品质的问题:“声流振波”(vibrato)。
声流振波是我们歌唱艺术的一种决不可少的表现技术。它是歌声形象上的一种“力”的素质。声流振波既能消除歌声乎直、僵硬的毛病,又能消除歌声软弱空虚的缺陷。
声流振波有时象大海的波涛那样起伏有力,有时象击打军鼓那样激动流畅,有时象银铃滚动那样清醒爽朗。
正确的声流振波没有音高的变化,它不是震音或颤音,它象把一个小口径瓶子倒过来倒水那样——噗、噗、噗、噗干净利落。它能使激荡反射的声流集中靠前,对歌声起美化的作用。
声流振波的速率在一般情况下,慢不能少于每秒钟三次,快不能超过每秒钟七次。少于每秒钟三次或超过每秒钟七次的声流振波,听起来就不顺耳。
声流振波不是硬做出来的。但我们经常听到一种摇摇晃晃的、甚至有四分之一的“音差”的振波,音准含混不清,听起来象走调,也容易引起走调。另一种是咽喉肌 肉发抖,抖出来的,速度快,声音飘,象羊叫,声乐术语称它为“羊声”。不正确的振波,甚至从外形上就可以明显地看到他的喉结或者下软腭同振波的速率一致地 眺动。这种不正确的声流振波,对发声和吐字,都起了阻碍作用,一旦形成习惯,改起来很困难。
声流振波不是由呼吸肌肉群一张一弛硬做出来的,也不是咽喉等肌肉发抖,抖出来的。
恰当的气息力度,通过声带,使这股声流在共鸣腔(尤其是在口腔)里连续不断地激荡反射,影响咽喉肌肉,引起相等的反应,形成声流振波。这些肌肉受声流激 荡,引起相应的细微活动,非但不影响发声,而且恰恰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学唱练声开始阶段没有声流振波,等到有了一定气息控制能力,能够运用共鸣腔体的共 振共鸣之后,声流振波才逐渐形成。因此我们不要急于求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