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听觉训练方法
摘要:听觉训练是学习音乐的重要环节,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听觉训练更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教学内容。本文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个性特点的分析,总结归纳出音乐教学中四个方面的听觉训练方法,以期对小学音乐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音乐;听觉训练;音准;节奏;旋律;音色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同时又是时间艺术,是声音在时间中的艺术展现,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也是整个审美体验的基础,因此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是相当重要的,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目的是在听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发展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精细、敏锐的感觉和反应,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音乐听觉指的是对音乐的感知、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无论是演唱、演奏、视唱,都必须依赖于对音乐的准确的听觉判断,必须要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如果缺乏音乐美感、依赖单纯说教、忽视音乐整体形象、枯燥的音乐知识讲授和机械的操练等只能是违背听觉艺术的认知规律,影响音乐教育功能的发挥。
综观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音乐课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看这节课学生掌握多少乐理知识,唱会多少歌谱。我曾经听过这样一节全省的评优课,一位老师执教的《可爱的家》,整个过程能够展现出这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但是她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定位却不准确,在教唱过程中反复教唱歌谱,还一直注重学生高音的音色,整个一节课大概20分钟都放在了唱歌谱、高音发声练习上,导致学生唱的很累、歌曲也没能演唱好……所以我认为,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该学段的学生特点、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小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时,不能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更应该让学生去听音乐,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这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加强听觉训练不仅是他们学习音乐活动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途径之一是听觉中的想象,它也是学生对音乐审美感知的再表现,再创造。音乐不同于美术,它是无形的艺术,看不到也摸不着,需要学生在聆听的同时,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将音乐作品的形象与熟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将无形的音乐与实实在在的符号联系起来,探究性地、自主性地来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可见音乐听觉在学习音乐活动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
在局前街小学学习观摩期间,我发现这里的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很强,很会听音乐、分析音乐。经过询问我才知道,他们的老师从一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听觉训练,并且引导他们如何去听,听了又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还要对他们的感受给予准确的评价,让他们在一次次听觉实践中去感受音乐,提高音乐听赏水平。所以我觉得上音乐课,不要先急着教学生认识谱子。由于低年级学生不太识字,让他们不看歌谱、歌词,反而消除了他们视觉上的难度,没有了畏难、惧怕的心理,学生心理放松,听唱就会更准确,其掌握的程度即教学质量也并没有降低。其次在他们听、唱好的基础上,再开始慢慢地加强听觉训练。通过对学习观摩情况及个人教学经验的反思,笔者总结出能有效提高小学生四个方面听觉能力的方法,与同行商榷。
一、注重对学生音准听辨的训练
在音乐的坐标中,横轴是节奏的交替,竖轴是音的高低。在音乐的流动之中,正确地听辨音的高低,是非常重要的。训练学生的听觉,首先就要通过音准训练来进行。
(一)轻松的问好 明确音准
对学生进行音准的训练,可以先从上课问好开始,老师弹琴向学生问好,学生跟琴向老师问好,要求每一个都要唱准音,然后可进行一些发音练习,对小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不能象训练专业音乐学生那样训练他们,要循序渐进。开始只要求他们能唱准C1―C2之间自然音阶的各个唱名,然后过度到唱二度旋律音程,如:do―re、re―mi等,音的跨度小,学生容易掌握音准,但要注意自然半音的音准,接着还可以唱和听辨三度和四度自然旋律音程,随着学生升入高年级,听辨的难度逐渐加大,适当让学生听变化音,(如:#fa #sol……)。
比如:A、 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小猫 怎样 叫 喵喵 喵喵 喵
我们 来唱 歌 啦啦 啦啦 啦
(师) (生)
B、 1 2 3 4 | 5 ― | 5 0 | 5 0 | 5 4 3 2 | 1―|
1 2 3 4 | 5 ― | 5 0 |6 3 0 | 5 4 3 2 | 1―||
同学 们 好 你好 你好 王老 师你 好
(师) (生)
(二)有趣的游戏 巩固音准
比如:在三年级开始,我会带领学生做这样的游戏,在班上选出七个高矮不同的学生,从低到高排列,用七张卡片写着七个音名,最矮的拿do,最高的拿si,教师上行从do弹到si,弹到哪个音,哪个学生就举卡片,反之是下行,平行、和弦也是如此,让学生掌握do、re、mi、fa、sol、la、si; do―do、re―re……; do mi sol; re fa la……
由浅入深,从而更好的巩固、提高学生单音、和弦听辨的能力。
(三)简单的和声 强调音准
比如:1.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 1- - -|1- - -|1- - -|1- - -‖
1- - -|3- - -|5- - -|1- - -‖
2.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 A、 1- - -|1- - -|1- - -|1- - -‖
3- - -|3- - -|3- - -|1- - -‖
5- - -|5- - -|5- - -|1- - -‖
B、1- - -|3- - -|5- - -|1- - -‖
3- - -|5- - -|1- - -|1- - -‖
5- - -|1- - -|3- - -|1- - -‖
有了这些和声训练做基础,学生以后在碰到多声音合唱时就不会有畏难情绪,反而会很享受多声部合唱给他们带来美的感受。
二、注重对学生节奏听辨的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它赋予音乐以活力,没有节奏,旋律便无意义,节奏感是指具有敏锐、敏捷的感受、领会和能正确表达音乐作品的音值相互关系的能力。
在局前街小学学习观摩期间,我一边向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音乐老师学习请教,一边自己认真实践,从而得到这样的认识:要有效的提高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听觉训练,就要注重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因此在对他们进行听觉训练之前,先让他们对音乐课产生兴趣,结合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节奏,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一开始接触音乐就能同时从身心两方面去感受音乐,让他们发现音乐课的音乐美,从而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感受和理解音乐,因此笔者总结出可以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
(一)听――听辨音乐 感受节奏
1.在未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听着钢琴演奏的音乐或CD中播放的欣赏音乐进教室,从中感受乐曲的节奏,体会其中的节拍和节奏型等。通常我都是把前一节课学唱的歌曲和听赏的歌曲放在课前播放,让学生踏着音乐的节奏进教室,安定情绪,在音乐的氛围中准备上课。
2.在上课过程中进行的音乐律动,比如用走去感受铿锵有力的进行曲,用跑来感受音乐节奏密集性变化。如走的音乐:11 33 |5 ―|5. 4 32|1 ―||
跑的音乐:5566 5533|2232 1111|5566 5533|2232 11||
(二)奏――演奏乐器 体会节奏
一般是打击乐器,小学生都很喜欢使用这些打击乐器,也正是抓住学生的这个特征,引发他们的兴趣,通过演奏这些乐器来进行听觉训练。比如:我会敲打简单的节奏:
X X|X X|X ―||
X 0|X 0|X ―||
XX XX|XX XX|X ―||……
循序渐进让学生用自己的手、脚模仿节奏或者更可以在我敲完之后,请节奏感特别好的同学到前面来拿着我刚才使用过的打击乐器再给同学们示范一遍节奏,既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好办法同时让学生自己来做老师也对同学们有更大的吸引力,能让大家更仔细认真的来关注同班同学的节奏模仿能力。
(三)动――身体运动 表现节奏
节奏在自然界和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音乐的诸要素中,它是最容易被感知的;而小学生爱动的年龄特点也是相当突出,所以让他们在动中感受音乐、感受节奏,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一首扣人心弦的乐曲,很容易使人闻声而动,微微的律动,或是轻盈的舞步,比如:我让学生在听赏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春晓》这首歌时,第一遍我先是让学生非常安静地用心去感受歌曲的情绪,第二遍在学生听出歌曲情绪既抒情优美又略带悲伤的同时让学生用身体跟随音乐的旋律去感受古代诗词配上现代音乐的优美,情景交融,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自己被音乐所感动然后再去学唱歌曲,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是微微的律动、脚板轻轻拍打地面,或是用手划拍,这些动作都是随着音乐的节拍而动的。由于严格的节奏和节拍相互依存,所以我们教师经常让孩子们跟着旋律用身体、拍手、跺脚的方法来感受音乐,让学生在动觉感知中进行节奏训练,不仅符合音乐本身的运动个性,同时满足了学生好动的生理特征,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节奏训练的目的。
(四)念――唱念歌词 表演节奏
节奏有各种念法,可用“大”字来念,可用象声词来念,如模仿火车的声音“咔嚓”来念节奏,可用衬词来念,如加上“啊、嘿……”等词来念节奏,也可通过念一些词句来感受不同的节奏型,音乐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语言本身是有节奏的,让学生从语言出发,掌握节奏,学生不仅容易掌握,而且效果会更好。如:有时在课堂上用节奏填词的办法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受力:教师先出示一小句句子,然后由教师用钢琴或某种打击乐器奏出,学生根据节奏来填词。比如:有一节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XX 的节奏,如果单纯的去教授这种节奏,效果不一定会好,于是我在课前就制作了一个小卡片上面写着: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同学 们呀 你们 好 我们 大家 来唱 歌
学生自己填词: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王老 师呀 你也 好 我们 跟你 来唱 歌
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卡片,学生就非常轻松愉快的学会了XX 这个节奏
三、注重对学生旋律听辨的训练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基本表现手段之一,音乐形象的本质,作品的内容、体裁、风格及民族特征等都集中在旋律上表现出来。训练时注意音高的分辨、音高的想象、音高的记忆,培养“有声”听觉能力,同时也培养“无声”听觉能力。
(一)“有声”听觉训练
当学生在能逐渐听辨音的高低、音程和节奏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旋律进行听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程是以乐理为主线,以识谱为中心,有的地区和学校以唱歌为主,忽视了旋律听辨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旋律听辨的方式很多,如:我在钢琴上弹出一段旋律后,让学生用唱名说出旋律中出现的最高音和最低音,或说出乐句的结束音和旋律中某一音出现的次数等。接下来可以让学生听辨旋律短句,旋律短句可以是(1)节奏相同、旋律不同(2)旋律相同、节奏不同(3)旋律、节奏都不同。让学生在旋律短句中感受旋律与节奏的异同。
比如:有一节课我让学生欣赏《自新世界交响曲》中的第二乐章主题,以前我就是直接让学生听赏,然后找出主题旋律哼唱给我听,但是我发现小学生毕竟不是专业的音乐学生,他们对一些细微部分的附点、长音总是不能很好的哼到位,于是我就结合电视节目中的一些办法,让学生听音乐选出正确的旋律:
1、3. 5 5 3. 2 1 | 2. 3 5. 3 2― ||
2、3. 5 5 3 2 1 | 2. 3 5 3 2― ||
3、3. 5 5 3 2 2 | 2. 3 2. 1 2― ||
这样的方法既让学生听的时候更认真,也让他们看到选项之后能更认真的自己进行模唱然后选择,一举两得,正确率也比以前高了60%。
再如:我觉得我们现在的音乐课也可以融入一些流行的元素,既适应学生的胃口,又可以让课堂更加富有生命力。在一次教学中,我试着这样来训练学生的旋律听辨,结果效果非常的好:
下面的主题乐句是当今比较流行的歌曲,请听完后选择:
2 3 3 | 3. 2 1 | 6 1 2 | 1 ― ― ||
1、《夜曲》 2、《嘻唰唰》 3、《希望》
我发现当出现这样流行的音乐时,学生会变得异常的激动,因为流行音乐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很喜欢,而且也比较有特色,这样的音乐适时地穿插给学生当作听辨训练,我个人认为非常的好,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有成就感、对自己更有信心,还会更喜欢上音乐课。
(二)“无声”听觉训练
旋律听辨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对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内心听觉是指对声音的记忆、想象能力,对声音的思维活动能力,就是用心去“想声音”。
默唱对学生旋律听辨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学生不发出任何声音,在心里唱出我刚才播放的音乐或所弹的曲调,或者看着歌谱,边看边跟着音乐在心里哼唱……很多学校,甚至可以说所有的学校,在音乐课中,都有要求默唱的环节,有的学校也称之为“哑巴唱”。以此来培养学生默唱的良好习惯及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内心听觉。当然,旋律听辨的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多探索、多研究,就一定能把小学生的旋律听辨训练好。
四、注重对学生音色听辨的训练
音色是音乐要素之一,它带给人的感受是丰富的。由于发声的原理不尽相同或者原理相同但因为每种乐器有其自身的结构,材料,所以它们有各自擅长的表现手法,音色的表现力上是有差异的。在小学阶段,对学生音色听辨的训练,我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器乐听辨
1.对于低年级学生一般是采用打击乐器听辨音色,在小学课堂中所用的打击乐器通常有:铃鼓、沙球、碰铃、木鱼、三角铁、双响筒、大鼓、小军鼓、镲等十来种。通过演奏这些乐器来进行听觉训练。比如:我把乐器藏起来,敲打声音,让学生猜出乐器的名称。
2.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会把一些电视节目中的音乐形式搬进课堂,比如有一次,我让学生听赏《彝族舞曲》,第一次的时候我是让学生自己单独来听主奏乐器,仅有一小半的学生猜对了,第二次我灵机一动,给了学生几个选项(1)古筝 (2)琵琶 (3)吉他 (4)扬琴。这次的结果就比我想象的好多了,很多同学都听出了是琵琶的音色,正好借此我在幻灯片上出示了这四种乐器,一一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下它们的构造及音色。
3.对于同一首歌曲,不同器乐演奏的听辨。比如:我在给学生欣赏《二泉映月》这一课时,我通过播放小提琴版的《二泉映月》和二胡版的《二泉映月》让学生非常直观的就从音色上感受到,同样是《二泉映月》,用小提琴演奏,给人以抒情、向往、憧憬之感,而二胡的演奏则低沉柔美,凄凉悲伤,挣扎倔强……
(二)人声听辨
1.首先让学生懂得人声的分类――男声、女声、童声,其次男声又可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声同样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童声分为――童声独唱、童声齐唱、童声合唱等。在小学阶段,简单的人声分辨学生还是能做到。
2.演唱形式的听辨,比如在让学生听赏《小龙人》时,通过老师之前对“领唱齐唱”这一概念的解释,学生可以很快通过音色的改变从而判断是哪些地方是一人领唱,哪些地方是众人齐唱。对于演唱形式的听辨,老师课前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各种演唱形式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听辨训练。
3.不同音色演唱出不同风格的乐曲。比如:三年级音乐课本中有一首《对鲜花》歌曲抒情婉转、清澈的音色,使学生很快就能感受出这是一首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至于到底是属于什么地方的民歌,这就需要老师介绍歌曲的特征,让学生慢慢积累,等到高年级以后就能更好的进行判断了。再如我让学生听赏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和童声独唱《种太阳》,感受同为太阳的歌曲,男高音歌唱家的音色表现出宏伟的气势,童声的演唱则带给我们活泼、欢快,富有青春活力的感受。所以通过这样的对比听赏,学生能体会到同样的素材,不同的人声演绎出不同的音色给大家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也可以让学生慢慢积累出什么样的发声方法演唱出的声音是属于什么风格的歌曲,比如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风格就属于美声唱法,这不仅让学生对这种唱法慢慢熟悉,还可以让他们引申到现实的生活中,比如在家看电视或观看音乐会等时可以更关注音乐的内在。毕竟我们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也是为了普及音乐教育,让他们能够学以至用,爱上音乐课、爱上音乐……。
由于听觉训练与音乐课其它部分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音乐感觉总是建立在音乐听觉之上的,所以,提高音乐素质应该从音乐听觉的培养开始。因此,听觉训练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必须十分重视,但是音乐听觉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技能,需要在教学中注意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直观性、巩固性等各项教学原则。要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听、唱的实践中得到巩固,在理论指导下,通过听、唱的实践获得熟练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通过系统的听觉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从而最终获得音乐感受、鉴赏和音乐表现的能力。(王粲 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金亚文.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张建平.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器乐辅助教学.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
[5] 颜军芬.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学中范唱教学策略浅谈.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4.
[6] 刘智勇,郑红.音乐教与学问答 388.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04.
[7] 苏军.浅谈“趣味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大众文艺,2010.02.
[8] 丁佳萍.以学生为本 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成功(教育),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