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法研究 > 小学音乐教法 >

学海无涯“乐”作舟――浅谈柯尔文手势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摘要】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的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小学音乐教学要求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动手、动口能力的过程中,既应该做到教育、教学的艺术性,保证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所以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寓教于乐,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愉快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海无涯“乐”作舟,收到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柯尔文手势  学习兴趣 教学情景 教育方法 学生 愉快


  一、巧用柯尔文手势与音乐语言相结合


  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和其他学科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点在于既要对学生进行站、坐、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各项练习。如:学生进入教室的律动导入我会弹:227116525676555 学生在“拍手、拍腿、翻手腕花”律动动作中荡漾。师生问候中:我会弹奏12 34 5 15. 53 . 54 32 1 中完成。而后:我弹奏:“do ―― do”八度音阶的上行、下行,学生就会在身体前方巧用柯尔文手势,在空间把所唱的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来表示七个音阶中各音的高低。例如:唱“do”时,双手半握拳将位置移至腰腹部平行;“re、mi、fa、sol、la、ti、do”各音级位置依次逐渐升高,唱到高音do′的位置越过头顶,听着钢琴声由头顶依次逐渐下行……。直观、形象的柯尔文手势相对不同高度的音高与音乐旋律语言来和学生交流,一方面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另一方面流淌的琴声使课堂气氛更加愉悦,在愉快的琴声中,让音乐课堂“动”起, 柯尔文手势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自然养成良好的柯尔文手势与音乐语言相结合习惯.当然这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督促强化,循序渐进、长期不懈地指导练习,一步步使学生走入音乐的殿堂。


  二、巧用柯尔文手势与快乐识谱相结合


  识谱能力的是学生打开学习音乐大门的一把钥匙,是为以后深入学习音乐,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打下基础。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编了如下的儿歌,让他们边指边读:


  一、开动脑筋编儿歌,培养识谱兴趣


  五线谱不难学;


  就像我们的五个小手指;


  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


  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


  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


  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


  do mi sol xi 好象上楼梯;


  一二三四间;指空上行走;


  Ru  fa la ru 越走音越高.;


  最后回到主音do ru mi fa sol la xi do。


  do  xi la sol fa mi ru do.  (加上柯尔文手势)


  这样巧用柯尔文手势与快乐识谱相结合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用柯尔文手势是提高音准的训练方式


  音乐教学中,教师用直观的柯尔文手势表示出各音的相对高度,引导学生观察手势掌握音准。匈牙利柯达伊教学法中的柯尔文手势教学法就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手势在身体前方的不同高度,来表示音阶中各音高低的。例如do的位置大致和腰腹部平行,之后的re、mi、fa、sol、la、ti、do′各音级位置依次逐渐升高,高音do′的位置大致越过头顶。此法对学生掌握音准很有帮助,特别在合唱教学中,两只手同时训练不同的声部效果很好。柯尔文手势,能够很好的把音高和这个音的倾向和特性形象得表示出来。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柯尔文手势的使用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例如:


  (二)柯尔文手势在空间上可以帮助学生唱准音准。


  利用柯尔文手势在空间表示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帮助低中年级学生和初学者理解和识别音级关系。这学期我所带的四年级学生音乐基础比较差,三年级时乐谱几乎不认识,对于初学者的他们来说,乐谱就是天书!更何况是音准。所以在我的课堂中专门加入了柯尔文手势的运用来帮助学生唱准音高。


  例如我在教授四年级孩子学唱《捉泥鳅》时,由于这首歌是的旋律活泼,节奏比较明快,具有明显的童谣音乐象征,所以我想让孩子通过学唱记住歌曲旋律,以积累更多的音乐素材。可是在唱的过程中我发现音准对于这届四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中间一句4  4 4  3 2 | 3 ― 中后十六节奏型很难把握。于是我就采用了柯尔文手势。首先一边播放《捉泥鳅》的旋律一边做手势,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都做了哪几个音的手势,然后再让学生一边听旋律一边看老师的手势唱,接着让学生只看老师手势清唱旋律,最后让学生自己一边做柯尔文手势一边唱。这样层层深入,学生逐渐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这样教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简单,学生也感到很有兴趣。在其他课中各种的节奏都可以利用柯尔文手势了解不同的节奏型。教师不出声歌唱,仅仅用手势表示出一个个短小的乐汇片段,要求学生唱出它们的音高,做内心听觉的训练。


  (二)巧用柯尔文手势与快乐歌唱相结合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在教学中,我巧用柯尔文手势搭桥,从训练声势节奏入手,使学生的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一)声势练习是音乐节奏训练的有效方法


  声势是一种是可以发出声响的人体语言,人体的许多部位,乃至全身的自由活动,都可以作出不同的姿势。姿势创造出声音,就是“声势”。最常用的声势有:拍手、拍腿、拍肩、跺脚、鸣指等。在运用声势动作时,学生必须十分注意对方发出的声音,并立即作出反应。对于锻炼学生的听觉能力、反映能力、记忆能力、音的高低及音的强弱的辨别能力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每节课前的一些准备活动中,我都采用了一组声势动作,先拍手然后加腿部的动作以及分男女生合作,最后加入全身动作配合。再引出打击乐器(碰铃、舞板、双响筒、铃鼓)进行轮奏、合奏。最后指挥学生用声势为乐曲进行伴奏。这样学生对乐曲加深了印象,教师再对乐曲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就会很自然投入,从而提高了学生欣赏乐曲的乐趣。


  例如:在教授六年级歌曲《故乡的小路》时,可用声势动作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歌曲的诗歌的韵味,降低学习的难度,增进学习的趣味性。这节课我是这样开展的:


  师:同学们看老师都做了哪些动作?(一边哼唱旋律一边做声势动作。


  生答:(有拍手、拍腿、叉腰、鸣指等声势动作。)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老师都做了哪几组动作?(老师边唱边做动作)


  生:边念边拍回答有哪些动作。


  师:那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好吗?(带领学生把这几组动作练一练)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些动作的运用有没有规律?(一次边唱边做动作)


  生:四组:第一组拍手、第二组跺脚加拍手、第三组男女生合作、第四组全身动作。


  师:那你能和老师一起慢慢地把这几组动作做出来吗?(老师慢速地唱歌曲并带领学生做声势动作)


  这样在反复地看,声势动作的过程中学生每节课一遍又一遍地听唱了旋律,对旋律已经有了一定地印象,再过渡到跟着旋律做声势动作。学生对声势非常感兴趣,对学习歌曲旋律也感到很有趣味。同时声势和歌曲旋律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巧用柯尔文手势进行二声部合唱训练。


  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统一、和谐是合唱的要求。音准与节奏是合唱艺术的基础,是合唱艺术生命力。要保证音准、节奏的绝对准确,必须进行严格、系统地训练。在二声部合唱的音准教学中,我首先巧用柯尔文手势进行固定音高的训练,先让学生国际标准音“a1”的音高手势位置。将学生分成左右高声部两组。将进行二声部间的和声训练。如:生:观察老师柯尔文左右手不同“do”“mi”手势,闭口哼鸣“do ”“mi”大三度声音不同位置及音准高度,依次推出各音的音高“ru 、fa” “ mi  、sol”等。在各声部唱准单音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各声部间三度音阶模唱,开始要求唱准自己声部的音高,慢慢就要求“唱一听二”,即既要唱准自己声部的音又敢于听另一声部的音,以培养音准能力,自控能力。要注意的是要保持轻声有力的歌唱,这样的合唱清晰可辨。通过动口,动耳,动脑,不断强化学生的和声感觉。这样的练习在五年级的教学中,每节课都能安排五分钟左右,由浅入深。单组音程唱准之后,可进行音程旋律的演唱。和声练习曲不在于长、难,而在于坚持不懈地练。加深和声感觉是目的。然后逐渐扩大到三声部、四声部的和声练习。可采用“找朋友”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按三度音程关系叠置和声音程练习。如“1”的好朋友是“3”,“3”的好朋友是“5”即 类推……他们很有兴趣。教师还可以与不同声部进行合作的辅助训练,即教师奏或唱第一声部,与担任第二声部的学生合作,以后让第一声部的学生先轻声、再逐渐放开声音地跟自己唱,当教师感觉到第一声部的学生较有把握后,自己的奏唱再随机地由大声转为小声、由完整地唱变为只在需要的地方甚至只在某些音上“搀扶”他们一下,当一点问题都没有后,再让学生两个声部合起来,这样就“水到渠成”了。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反过来辅助第二声部,使之能顺利地与第一声部合作。在演唱训练中,声部的均衡与清晰度也是很重要的,它决定着合唱的协调、和谐和统一。为此:在排练合唱歌曲《山童》高难度四声部、移调中,我巧用柯尔文手势进行声部间的处理,也得心应手,同学们声部间互相配合,做到默契合作,以达到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通过二十几年年来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我认为柯尔文手势,创设愉快教学情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音乐的兴趣,即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而且对良好性格的培养、判断能力的提高、心理的发展、身心的健康、都有很好的作用。学海无涯乐为舟,让我们一起享受学习,柯尔文手势,在在空间把所唱的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挖掘学生自身的音乐潜在因素,使音乐教学更好地完成培养素质的任务,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所以,音乐课就是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学生就是作品中不断跳动的音符!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2]常汝吉?全日制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3]吴红英?谈新课标下音乐课堂常规的培养?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年第2期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