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聆听,深层次体验
摘自:《教学资源网》
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离开了听觉思维,音乐就失去了意义。《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于音乐教学的过程。 ” 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注重以听觉感知,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中心,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多元化聆听音乐,深层次体验音乐上。
一、带着问题,深入聆听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敏锐的听觉,在欣赏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状态,知识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产生欣赏的热情和欲望,刺激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积极、主动、专注,形成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过程,感知和体验音乐的程度也会因此而加深。例: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 、引子是由什么歌曲的音调发展而成的?
2 、主题重复时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的作用是什么?
3 、呈示部与展开部在体裁上有什么变化?
4 、展开部中出现了哪种节奏型致使主题音乐富有动感?
5 、再现部属于哪一类的再现?(指完全、缩减、扩展)
就这样,学生们分别带着这些问题,分段聆听了音乐。课堂上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是生动热烈的讨论,时而是激烈的争论,在争执不下时,学生会主动要求再听一遍、二遍 …… 又如:在欣赏管弦乐曲《篮色多瑙河》时,考虑到此曲目篇幅度较大,故在欣赏完第一圆舞曲后,我将后面四个小圆舞曲的主题秩序打乱,让学生对照乐谱,分别听辨出各是第几圆舞曲的主题。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听,自然是积极的、主动的。这种聆听的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而无需动脑的局面,呈现了主动聆听、积极体验、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教学情境。
二、反复聆听,丰富感知
为了完成教学计划, “ 反复聆听 ” 却往往被教师所忽略。因此,为使学生深入聆听,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教师要有计划地进行课前复听、其中复听、期末复听。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一切机会,巧妙地安排同一体形、同一题材、同一曲式、同一调式、同一音色、同一作者 …… 作品的复听。例如欣赏莫扎特的《 G 大调弦乐小夜曲》时,可安排复听《土耳其进行曲》(同一作者);欣赏《蓝色的多瑙河》时,可插入复听《多瑙河之波》(同一题材);欣赏勃拉姆斯的《摇篮狂》时,可安排复听舒伯特的《摇篮曲》(同一体形) …… 同一作品反复聆听时,教师可变换欣赏的方法。如《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篮色狂想曲》经分析、完整聆听后,复听时可选用播放音乐动画片的形式,定能激起学生浓厚的欣赏兴趣。《梅花三弄》、《水中倒影》在复听时,播放全国青年钢琴比赛优秀选手的演奏实况,可以收到很好的欣赏效果。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复听时可选用钢琴、埙、弦乐或电声乐队的演奏,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将名曲主题串录在一起,让学生反复聆听,可以增强记忆,加深印象。
总之,只要教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就能吸引学生乐意地反复聆听。在多次聆听的过程中,加进自己的知识贮存、情感贮存、经验贮存,音乐的感知才会更加丰富。当然,我们要把握好普及性与经典性的关系,合理安排好教学时间。
三、群体效应,创设情境
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同环境与人的心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在不同的欣赏环境和不同的心境中欣赏音乐的情感体验也会有所不同。课堂欣赏教学应该积极发挥群体效应的优势,创设具有感染性的欣赏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感情上的群体共鸣。如:聆听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作品本身凝聚着强烈的民族精神,是以 “ 黄河巨浪般汹涌有力的主旋律 ” 层层展开的,音乐蕴涵着排山倒海、飞浪涛天的壮美气势,体现了觉醒、坚毅、勇敢的精神力量。在欣赏前,师生同唱《保卫黄河》,那激昂的旋律、铿锵有力的节奏,此起彼伏的轮唱效果,激起了大家真挚深沉的爱国之情,感受到了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永恒的、澎湃不息的心声。在这样的氛围中聆听《黄河大合唱》,情感体验定会更加深刻。又如:在欣赏舞曲、民族音乐、探戈、桑巴、日本音乐、印度音乐时,均可让学生学跳简单的舞蹈动作,通过群体舞蹈动伤的情境创设来渲染音乐特色,形成积极主动的聆听欲望。课堂音乐欣赏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群体欣赏的相互感染,群情激荡的审美感动而形成的激情和情境,是个体欣赏无法比拟的。
四、教学开放,内外结合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课时有限,我们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必须将课堂延伸,注重课外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引导,让音乐欣赏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使课堂教学形成开放型的模式。组织课外音乐欣赏、校园广播、器乐演奏会、文艺演出等等,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聆听、感知音乐。以新课堂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我校在 2003 年的元旦文艺汇演中,增设了听辨名曲的内容:即各班在节目演出后,选派代表听辨名曲主题,并将所得分计入班级总分。这些名曲主题来自课堂教学内容,激起学生极大的举。当音乐响起时,全场寂然无声,每个人都在聆听,都在检测自己是否熟悉这首名曲。当台上的代表回答正确时,场上响起一片掌声;当代表一时想不起时,全体学生会一起大声回答。会场的气氛热烈、生动、活泼,美妙的旋律深深地印在全体学生的心里。
五、链接生活,聆听音乐
《音乐课堂标准》指出 “ 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 教师在选择欣赏曲目时,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兴趣、心理特点,精选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作品,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央电视如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是学生最喜爱的节目这一。结合这一实际,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比赛中的三种唱法进行探讨,比较三种唱法的特点、形成文化背景、感受三种唱法的审美价值,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享受不同的唱法带给我们的美感。同时再将大赛中三种唱法的经典作品回放,立即激起了学生深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播放校合唱队在省、市合唱比赛中的歌曲;播放学生在各类艺术节中获奖的声乐、器乐演出;播放艺术团出国访问交流的节目,均会深深吸引全体学生。
此外,教师还应关心学生课外音乐的情况,关心社会音乐生活的动态,向学生介绍媒体播放的有关音乐节目;交流重要的音乐演出情况以及重大的国际音乐比赛信息;师生黄同评价音乐节目等等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多多接触音乐,聆听音乐,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聆听,在聆听中更好地生活。这也是欣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总之,在高中欣赏教学中,教师一定要 “ 遵循音乐是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这科特点 ” ,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为引导学生多元化聆听而作,使学生在欣赏曲目上有量的积累,在欣赏能力上有质的提升。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