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音乐识谱创新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城东分校 张爱文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1-10-29   点击:

  (二) 运用科技提高识谱能力

  小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难以长时间集中,乐谱又十分抽象。如果教学的过程略微枯燥,就容易让学生丧失兴趣,出现心不在焉的情况,嘴巴跟着唱,心却不在课堂上。因此,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多媒体等科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将陌生的音符化为学生可见可感的物件,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地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识谱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赶花会》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A 段与B 段不同,教师可以在播放音乐时配上符合音乐场景的视频画面,给学生以沉浸式的体验。在学生对不同的节奏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制图、动画软件将学生生活中可见的物件结合起来,绘制成图谱。星星随着音乐的节奏出现,特别的音符如八分休止符则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星星替代,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提高识谱教学的成效。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软件将难点录制成视频。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果不能在当天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及时复习,那么掌握的知识只剩下原来的25%,75%的知识都会被遗忘。如此一来,音乐素养较弱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课堂所学,其他学生也能巩固识谱知识。

  (三) 学习乐器实践识谱知识

  正如前文所述,识谱是音乐教学的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学会了识谱,学生即便没有外界引导,也能够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弹奏自己喜欢的乐曲。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谱知识后,一定要为其创造充分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其对音乐的感受,这样才能让其意识到识谱的重要性,体会到识谱的乐趣,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比如,在《瑶族舞曲》教学中,歌曲的引子部分有一段节奏反复出现。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熟悉这一节奏,教师往往会让学生通过鼓掌、跺脚来进行模仿,但是使用真正的乐器进行演奏则会给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体验。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和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识谱教学,以便于学习、易于携带为佳,如口风琴、竖笛葫芦丝等。另外,如今不少软件也有模拟各种乐器的功能,如WeDrum。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演奏,在实践中巩固识谱知识。总之,将乐器引入识谱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节奏感、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结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和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人们对音乐的认知越来越深入。通过学习音乐,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陶冶情操。音符是音乐的基石,识谱则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遗憾的是,如今小学生的识谱能力不容乐观,识谱教学的方法亟待优化。首先,教师应该克服自身对识谱教学的恐惧心理,我们应该相信,既然学生有能力掌握汉语拼音、数学公式和英语单词,自然也能掌握简谱和五线谱。其次,教师应该不断创新识谱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掌握学生的认识能力、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为其营造沉浸式的学习氛围、创造多种多样的实践机会,并将科技融入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识谱教学的成效,最大限度地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余丽萍.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6):90- 91.

  [2]陈艳.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教师,2018(S2):78.

  [3]唐恬.互联网+ 背景下小学音乐识谱教学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8):77.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