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音乐欣赏教学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就某一单元的主题内容为出发点,比如选择“春之声”的主题,“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事物,也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也对此有所感触。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向学生提出诸如“大家对‘春’有什么感受?在你的脑海中,对它的印象是怎样的?”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回答,这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灵感。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此进行音乐创作,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对“春”的想法。在此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聆听与“春”有关的音乐,在作词、作曲方面有更好的造诣。这样一来,通过让学生进行主题创作,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四、践行核心素养,有效提升音乐综合素质
音乐核心素养是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形成的各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强调了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音乐欣赏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愉悦感,也应该有成就感。因此,教师需要给与学生更多心灵上的陶冶,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充实。初中生在音乐课上主要是带着放松的情绪,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来面对课堂,在课堂的参与度上热情不够高涨。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会生的人文修养,给学生创造有利于他们未来发展的教学活动。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共同体”的理念来实施。[4]
所谓的“共同体”是指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每位成员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都强调共同发展、相互促进。教师要通过“生命”唤醒“生命”,还可以实现家校合作共育,从而促进学生、教师乃至家长的共同发展。教师要考虑到,虽然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但是仍然离不开家庭因素的影响。于学生而言,家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努力促进家校合作,邀请家长参与到对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过程当中。在课下,家长可以陪同学生观看音乐会,参与音乐艺术演出。这样一来,通过促进家校合作共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五、践行核心素养,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进入教学领域,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形式,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拥有更多机会来学习知识。对音乐欣赏课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信息资源来遭到更多的教学素材,然后将其传递给学生,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不要让学生总是局限在一种形式的学习当中。因此,教师可以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分享更多有关“音乐”的资料,让学生的“欣赏”能力得到锻炼,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西班牙舞曲》这部分内容时,本着践行核心素养的理念,教师可以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由于此舞曲是芭蕾舞剧《天鹅湖》的选曲,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芭蕾舞剧《天鹅湖》的片段,让学生以视听结合的形式来进行音乐欣赏。综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音乐”与“舞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也可以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上一个层次。这样一来,通过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视觉与听觉体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六、践行核心素养,有效变革音乐教学模式
在音乐教学中,为了提高欣赏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往往会在音乐鉴赏之前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聆听,让每一次听音乐都有目的,在同学听完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给出问题的答案,不一定要求答案必须正确,但是我们要给予积极的引导,让学生爱上音乐,爱上这种鉴赏的熏陶。然而,在欣赏教学提问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存在一些尴尬现象——教师提出的问题脱离了音乐的本体,提出的问题空洞而且繁杂,学生无法解答等。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音乐欣赏的实效,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了反作用。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要注重以“核”为贵,提升音乐综合能力,发挥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情感教育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良性的课堂体验,这样也能够让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充满信心。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专业素养,以身作则,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音乐理念,帮助学生在中学课程的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