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课改专题 > 高中音乐课改 >

高中改革民族音乐欣赏教学刍议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摘自:《崇明教育信息网》

在高中学生中有很多学生不喜欢民族音乐,他们排斥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认为这些音乐已经过时了,觉得民歌不好听,常常要求听唱一些流行音乐。近年来流行音乐充斥着大街小巷,有些流行音乐的确不错。但我们绝不能因此排斥民族音乐。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新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可见,通过扬民族音乐,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民族音乐表现形式有民歌、戏曲等。如民歌具有的朴实、简洁的特点。它一般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并在人们一代一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的一门艺术。短小精悍,易于传唱、记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色。在音乐语言、音乐风格上都单纯朴实,清新自然,音乐没有繁复的地方,又没有浓重的和声,在独具特色的伴奏音乐的陪衬下,充分发挥旋律的美丽,整个音乐朴实无华而又充满生机,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又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而戏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它是音乐与戏剧紧密结合的综合艺术,既具有音乐艺术的听觉特征,又需要与剧情紧密结合,需要塑造人物形象,还得注意与舞台动作的配合;既要有戏曲的剧种特色、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有要有代表本剧种的声腔、语言的地方特点及时代特征。

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改革民族音乐欣赏教学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本人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情境。师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陶冶性情。在民族音乐欣赏教学中本人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一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融的氛围中去,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注意力便会全部集中于眼前。

例如:在介绍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一段青海高原的风光并启发学生思考: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音乐会形成怎样的音乐风格?学生很容易被直观的画面吸引住,在这种情境下,很自然地感受到到辽阔、舒展、自由,然后再运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方式欣赏歌曲,学生马上就能感受到这首歌曲的风格特征:旋律高亢悠长、节奏自由宽广,同时又能理解地理环境会对民歌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在介绍民族风的课中,我先播放了一首学生都很熟悉的流行歌曲《天堂》,一下子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在欣赏的过程中还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由于歌曲具有蒙古族音乐的风格,通过这首歌曲的导入再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学生自然会感兴趣。

二、主动参与,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音乐教育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艺术,音乐课堂教学也是教师施展才华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的艺术。而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学生主动参与面广,有效程度就高,教学效果就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提供各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尤其是在民族音乐欣赏教学中,要让学生与民族音乐多次面对面地接触,品尝民族音乐的“原汁原味”,使民族音乐中蕴涵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感染学生,从而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例如,在欣赏二胡与乐队协奏曲《江河水》时,先不告诉学生曲名和背景,在丰富的内心体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在学生叙述后,教师再告诉学生听的曲目,并适当地介绍一些作品的内容,教学生理解民族管弦乐曲中的谐和美、创新美以及作品情思深切、意味隽永、动人心魄之处。等到第二遍听赏音乐时,要求学生根据曲名和提示,进一步感受和体验作品,这样一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去听、去感受。

而在欣赏民歌的过程中,我发现不仅要让学生去听,更要让他们去唱,有部分学生认为:民间民歌手的演唱“很土”,于是我选择一些短小易学的民歌让学生模唱,而且要求尽量用方言学唱,哪怕是唱几句,也能让他们体会到民歌手的演唱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这时候再让他们对比欣赏专业歌手的演唱,学生反而更欣赏原汁原味的民歌,因为他们发现民歌手的演唱更富有生命力。

三、拓展探究,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

如果在民族音乐教学中仅限于教材,学生会觉得枯糙,对内容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拓展教学内容。此外,音乐学科本身以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表现和想象理解过程中,能够丰富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激起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对音乐作品的意境的想象过程中,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明显优势。所以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使他们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收集和聆听大量音响资料,学会分析作品,体验情感,辨别良莠,从而提高对民族音乐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形成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尊重和热爱。

另外我还布置学生课下收集各类民族音乐,音乐课上以各种形式进行展示、交流。课后学生反映很好,说道:“原先自己只喜欢流行歌曲,通过自己的学习,才知道原来民族音乐竟有如此的魅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高民族音乐鉴赏能力提供了舞台,也为他们在今后的音乐之旅中关注民族音乐作了有益的尝试。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