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课改专题 > 艺术课程标准 >

从音乐到艺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形式嬗变与观念逻辑

作者:无锡市梅里中学 毛玉扬 江苏开放大学学工处 宋敏 南京市禄口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5-09   点击:

  三、小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育方针一直围绕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未动摇。但遗憾的是,时代在进步,教育实践却一直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弱体美”的现象。音乐课程标准的几次调整和修订,从局部到整体,从微观到宏观,从音乐教育到艺术美育,都在全面贯彻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等教育理念,重构基础美育的良好生态,并将艺术教育看作美育的“主渠道”“主战场”。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教育处在一个亟待变革的时期,必须改变以往“重道理、轻感受,重理解、轻创造”的教育模式,大力提倡美育、艺术教育,因为这是促进变革的利器之一,可以平衡培养感性和理智的力量,达到人格的完满和谐。解读完2022年版《艺术课标》后不难发现,当下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音乐教育融入艺术教育大视野,多方面滋养人类心灵世界,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积极效用。艺术教育工作者们应当同呼吸、共命运,使音乐与艺术融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甚至生命世界,由此推动艺术教育,展开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新篇章!

  注释

  (1)[德]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7页。

  (2)王安国《〈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关内容研读(下)》,《中国音乐教育》2022年第8期。

  (3)洛秦著,罗艺峰导读《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修订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

  (4)范晓峰《论音乐本质的客观性与主观化的表现内容》,《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5)于润洋《现实苦难的表现与王国长存的讴歌-巴赫〈受难乐〉与亨德尔〈弥赛亚〉的社会历史内涵的比较》,《人民音乐》1985年第12期。

  (6)金生钅厷《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7页。

  (7)[俄]康·德·乌申斯基著,郑文樾译《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序言。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