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教案 > 初中音乐教案 >

《丰收之歌》教学

作者:潘朝阳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丰收之歌》教学案例 
潘朝阳
(南京市六合区仕金学校,江苏  南京   211521)
设计理念:《丰收之歌》是苏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希望的田野》的内容,目的在于希望通过音乐的生动形象唤起学生对田野、对农村、对收获、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关注,在赞美田野、欢庆丰收的音乐声中受到启迪,在丰收锣鼓和颂扬劳动的乐声中受到鼓舞,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教学目标:1、演唱、欣赏有关丰收的音乐,感受丰收的喜悦。
          2、随着音乐初步学习新疆切分节奏,体验参与的快乐。
教学内容:1、《丰收之歌》
          2、切分节奏学习
          3、《丰收锣鼓》
教学重点:从多首作品中体验丰收的欢乐,感受表现丰收的不同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学习
一、《丰收之歌》教学实录
1.导入:由题目得知,这是一节反映农民喜获丰收的音乐课。内容有歌曲(新疆民歌)、小提琴曲《庆丰收》、民族管弦乐曲《丰收锣鼓》等。首先我设计了一个比较适宜的开头。(背景音乐:小提琴曲《庆丰收》。)
师:同学们,今天由我来为你们上课,希望我们共同度过快乐的40分钟。
师:我带来了一些物品,请同学们辨认一下。
师:我还准备了一组词语,葡萄满串、金橘飘香、麦浪滚滚、果实累累,从这些物品和词语中我们联想到两个字,是什么?(丰收)。
以小提琴曲《庆丰收》作为背景音乐,在背景音乐下请学生识别一些农作物(花生、辣椒、大蒜、扁豆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我在准备的葡萄满串、金橘飘香、麦浪滚滚、果实累累一组词语中,让学生从这些物品和词语中联想到两个字――丰收。简略介绍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一首西北风味的表现丰收的音乐《庆丰收》(南京艺术学院张靖平教授创作),提问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本课的主题。
(七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加之现场农作物展示,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算是开了个好头。)
2.学习歌曲《丰收之歌》:我采取了自弹自唱,边唱边打手鼓的形式,让学生边听边从歌词中找出有关新疆的地名(伊犁、哈密)、特产(麦子、稻谷、马奶子葡萄、哈密瓜),使学生产生学习歌曲的愿望。(貌似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双双高举的手,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新疆。)
新疆音乐有着浓郁的特点,表现在节奏上许多地方是切分节奏,以及大量使用的附点音符和装饰音。我让学生从歌谱中把它们找出来、要求在学习中引起注意。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注意提醒学生努力领会新疆音乐的风格,唱出歌曲的味道。
(这一要求显得过高,普通学生对什么是切分节奏都不清楚,最后还是会乐器的几个孩子找出。)
3.节奏练习:在学习歌曲之后,我设计了让学生学习切分节奏 X  X  X  X  X |(拍 右  左 右  左)。要求第一个音要齐,右手略强,训练4小节。并要求学生尝试为歌曲伴奏,学生轮流打节奏、唱歌,上台表演,这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演欲望,学习进入了高潮……
(兴趣归兴趣,弄不好一团糟。为了整齐划一,我不得不在台上领奏。孩子们嘴里念着拍 右  左 右  左,逐渐跟上了节奏,节奏练习初步成效。)
4.音乐欣赏《丰收锣鼓》(民族管弦乐曲):趁热打铁,让学生们欣赏了民族管弦乐曲《丰收锣鼓》(课件展示),使他们再次感受农民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
(人们欢乐的心情和火热的劳动场面感染了学生,随着音乐的展开,学生被丰收的喜悦感动着。)
5.尾声: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丰收的欢乐,但在丰收的背后有让人更加感动的场面,那就是辛勤的劳动。这首诗我们都学过,让我们朗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们是否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而在父母眼里,孩子是他们最大的丰收,让我们一起感谢父母,感谢他们。在农民插秧背景图片下,学生们富有感情地朗诵了这首诗。在课堂接近结束时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在《丰收之歌》歌声中结束了这课。
(简单的一首诗,给孩子的教育是震撼的。从一些孩子的表情上,看出他们对父母的愧疚,以及对丰收的理解上的升华……)       
二、《丰收之歌》教学反馈  
1.本课成功之处:课后,我收到了许多积极的反馈意见。有的老师认为,这节课的导入设计很好,不知不觉中把学生们带入了主题。结尾的设计也较为出色,使学生们体会到丰收背后的辛勤劳动。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教学中的讲解、释疑、归纳和强化,教学中通过学习学会歌曲,以及教学中通过切分节奏训练掌握已学会的知识,他们认为恰好与玄武区教育局倡导的四边四学(即导、教、学、练)要求相一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已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音乐学科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又使音乐学习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也就是说:音乐的学习原则是不能依靠描述、讲授的,必须要依靠审美主体的自身体验。
在课堂中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轻松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并使本课顺利进行。课标中强调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为达到这目的,我在教学设计上尽量做到以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并且结合直观形象,让每个孩子在模仿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师生共同体验,享受了音乐美。全部教学的活动以学生为本,师生共同参与,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首位,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会歌曲,唱好歌曲,完成了教学任务。
2.本课不足之处:有老师提出,切分节奏训练对学生来讲,显得比较困难,所以这样设计有没有必要?会不会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李欢老师也给我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这节课总体来说是成功的,从教案的设计,音乐课件的制作、钢琴伴奏的织体到教学过程的反映都较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有一点,情感的深入不够。比如歌曲教学,我们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会唱《丰收之歌》就完了,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挖掘。另外,在音乐欣赏《丰收锣鼓》单元,显得过于简单。欣赏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把学生的精力从知识方面解脱山来,细致的观察孩子在听音乐过程中的表情变化,对于他们反映的现象及时地问了一句:“为什么这么高兴?你们听出了乐曲的速度?感到了他的情绪?”由于学生对声音产生了想象,被声音唤起思维,内心的声乐思维在支配他们,在高低强弱节奏的感知中获得与音乐作品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学生对这节课的反映:课后学生们也向我反映,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疆民歌《丰收之歌》,观看了一系列精美的新疆图片,让我们度过了一节快乐的音乐课。只是歌曲中的有些音(他们指装饰音)唱的不准,老师应该多给我们时间练习。切分节奏的训练太难,老是打不正确……
4.我自己的体会:李欢老师的教导一针见血,让我感到如坐针毡,确实这是我所没有考虑到的地方。正如李老师所说的,四边四学不是一个导一导再教一教、学一学再练一练简单循环,而是应该是一个围绕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的“导教结合”与“学练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必须有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总结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促其消化和成长的有效循环……
对学生的反映我认为很正常,课堂上时间有限,要掌握好教学的节奏,突出重、难点,以提高课堂的效率。教育心理学表明,当需要指向某一具体对象时,产生达到目标的欲望时就形成了探索的动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那么他参与探索活动的动机就愈明确,他在探索活动中能表现出比别人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说明还有待我再进行思考。当然正如人的手指有长短一样,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够把歌曲唱得很好,把节奏敲正确,这是做不到的。我个人认为,学生从音乐课中能感受到快乐,我的努力就已经得到的回报。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