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对比法”音乐教学的运用
【摘要】音乐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转变砚念,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客,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音乐。小学音乐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音乐教育可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审美能力,有效地加强品德教育。本文以“教学理念创新”为经,以“对比法”为纬,纵横经纬线达到对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以人为本对比法教学教育创新编辑。
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人们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演唱、演奏等音乐活动,能得到美的感受与享受(从生理感官到心理反映),从而达到增强身心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目的;同时,音乐又会对人体的神经、肌肉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对人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敏捷反应力、综合分析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人的创造才能和表现能力的发挥。[1]
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我们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较首要的目的和任务。
音乐课教学理念的创新
一、课堂环境 由内而外
音乐课的环境优劣虽然不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但是有效地利用就可以把课堂变成快乐的海洋。当然,教学环境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音乐教师,如音乐教学设备的先进和达标,老师几乎无能为力,但就现在的条件,老师们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创设了良好的音乐环境,学生会主动地投入进去,主动参与,积极体会,完全置身于音乐世界,和音乐溶为一体,情感大大被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得到培养。
例如学歌曲《春天在哪里》时表现的是春光明媚的景色及孩子们幸福的生活,全曲充满欢快、喜悦的情绪。所以教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来到了校园里的草坪边上课。同学们看着明媚的蓝天,感受着太阳融融的暖意,听着小鸟唧唧喳喳从头顶飞过,同时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学生能很快理解作品的情绪,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课堂环境的变化可以将音乐课变得有声有色,活泼生动。
课堂环境的变化正是凸显了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要充分发挥小学教师的想象,争取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把课程和生动性完美结合起来。
二、教学形式的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知识传授全面系统保教师的主导地位等方面有优势,但学生主体地位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缺乏合作性,学生之间交流少,实践性不强。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尝试运用分组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在进行歌曲处理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座位排成几个方块进行小组活动,活动前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首歌曲在演唱的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方面有哪些处理方法?除了演唱以外,你认为还可以用其它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
在这个时候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在小组里进行讨论,达成共识,然后进行排练,较后进行汇报。有的小组在歌曲的速度、力量上进行处理,有的小组在演唱形式方面有独特的见解等。小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进行了学习参与,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为他们主体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宽松环境,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内容的革新
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内容单一。如果把完整的教学内容分割或合并,或者围绕教学目标把学习的目光从课本上引向自然和社会,改变过去孤立死读课本的现状,把课本知识放在自然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学习,如当今的电脑音乐,流行音乐、本土音乐、外国音乐,老师和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等,把课内课外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拓宽了艺术视野。
如,有些教师在教唱歌曲《春天在哪里》时,又重新补充了其它几首《春来了》、《春天里》等歌曲,歌颂春天的主题相同,虽结构不同,拍子不同,表达情绪也不同,但较后却成了一个“春之歌”系列学习。还有些教师在向学生介绍本地音乐时,又设计了一个苏州民歌欣赏系列,如《茉莉花》、《落水天》等,在欣赏中,学生们为自己故乡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感到骄傲自豪,同时他们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音乐视野也更加开阔了。
“对比法”教学运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启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对比法”就成了一种较为直观、有效的方法,通过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特征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