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音乐教学加强高中生情感教育初探
摘自:《宜都市外国语学校》
[关键词]:音乐教学、高中生、情感教育
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经常从报纸以及其它媒体中看到一些青少年走向极端、走向不归路,甚至用一些过激的行为报复社会或自残的报道,偶然身边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近期,笔者又从一篇权威报道中看到:经社会学家调查了解,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越来越高,违法犯罪的人群越来越低龄化。同时,在工作中也接触有少数学生不尊重父母、师长,与同学关系不融洽,自私、偏激等现象。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除了惋惜、痛心之外,留给我更多的是思考,这些孩子究竟是怎么啦?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怎么才能帮助他们?能不能通过音乐、音乐课教学来帮助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带着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笔者尝试着通过音乐教学来加强高中生的情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让他们能以正常的心态面对挫折、懂得感恩与宽容、珍惜幸福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未来。
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类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能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去拨动人的心弦,比其它艺术更能“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音乐被誉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因此通过音乐进行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健全人格的直接途径。《义勇军进行曲》号召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与侵略者抗争,《国际歌》号召全世界的受苦的人团结起来将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要做天下的主人。音乐就具有这种神奇的力量。高中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力远比小学生深得多,他们对音乐的欣赏不仅是感性的,更多的溶入了一定理性的成份。音乐教师,要抓住这一点通过音乐、音乐课教学培养学生具备一种高尚的审美情趣,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一、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很多高中生是在掌声、表扬、呵护中成长的。一点的不如意,一时的委屈,严厉的批评,生活中的打击往往让他们无法承受。不少高中生面对挫折往往采取的是一种消极、抱怨、偏激的态度。那么我们在上音乐课的同时要适当的、有意识的培养他们勇敢的面对挫折,正视挫折的能力。
比如在欣赏《长征组歌》时,我们可以节选一些影像资料,再现长征时的艰难与困苦,结合歌词、配上音乐、时而从音乐中体会到凄苦,时而从音乐中品味出迎难而上的恒心与毅力,时而从音乐中感受到胜利的喜悦与幸福,从而体味红军面对困难时的乐观主义精神,学习红军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不知不觉,乐与心的碰撞会让学生达到一种“随风潜入夜,润无细无声”的效果,如果能适时开展一些讨论,发表一些感受和观点会有更多的收获。又如在欣赏《命运》交响曲时,我跟学生说:“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名听众会有一千种的‘命运’”。每个人的命运都会有所不同,但贝多芬是怎样“扼住命运的喉咙”,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的呢?从乐曲的四个乐章就不难看出。第一乐章:惨痛的绝望;第二乐章,是用慢板表示挽悼悲痛与悲哀的申诉;第三、四乐章是自由的号角、青春的不屈以及坚强的欢呼。通过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使学生从《命运》中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并通过了解贝多芬其人,在心中产生强烈的震撼,从而激发学生不畏艰难,勇敢的面对各种困难与挫折。
二、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具备感恩的情怀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现在的高中生基本上都在一种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长大,父母、长辈都在围着他们转。很多孩子一般很自我,他们想到的最多的是自己的感受,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利益。他们对社会、长辈,更多的是索取,很少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体谅父母,回报社会。我觉得可以通过音乐课教学来培养学生具有一种感恩的情怀。比如用欣赏或演唱歌曲等内容来影响他们。像《祖国,慈祥的母亲》、《祖国颂》、《人间第一情》、《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白发亲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感恩的心》等等,通过对歌词的理解来触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同时怀着一颗感激的心去生活,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这样会让孩子们懂得珍惜、学会感恩。
三、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具备宽容的美德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己。通过与一些高中学生的接触,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别人要求很高、很严格,但对自己很宽容。有的学生因为一句话会与别人争论不休,有的学生会为一件小事而大动干戈。校园里偶发的打架斗殴的事件往往都是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在了解事情经过的过程中,可经常听到“因为他如何如何”,而很少听到“因为我才怎样?”很多事件落下点也许仅仅是因为一句话或一个动作。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宽容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社会需要宽容,宽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人离不开音乐。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胸开阔;音乐能让人忘记烦恼,豁达开朗。比如在欣赏《蓝色多瑙河》时,让学生心随乐动,时而悠然恬静,时而翩翩起舞,能让人忘记时事的纷争、生活的烦恼,而感到心情舒畅。又如在欣赏《黄河大河唱》时,让学生体会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魄,像母亲河一样以博大的胸怀哺育各族儿女的心怀。又如在欣赏第18、19世纪欧洲音乐时结合歌剧、舞剧音乐来分析人物时,透视出“宽容”这种美德对于人物命运的影响。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奥杰塔的宽容。让她最终获得了幸福;歌剧《卡门》中的主人公正是缺乏宽容以悲剧结束。
四、通过音乐课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妙与幸福、充满自信地憧憬未来
音乐欣赏教学是以乐器和音响为载体,将经典的音乐作品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在心旷神怡的自然美和艺术美中陶冶情操,培养纯洁的情感、崇高的精神,并激励他们不断奋进。
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与乐曲配上相一致的影像让学生视听,同时,配以生动的语言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的迷人意境中,轻美的暮鼓送走了最后一抹夕阳,婉转的箫声迎来了一弯新月,柔柔的风、清清的水,两岸山影叠翠,好一幅妩媚秀丽的诗画,使学生首先从视觉上和听觉上产生美感,学生情趣盎然,并在这种融视听艺术于一体的情境中获得美的陶冶,让他们觉得生活是美的,要珍惜美好的生活。又如在学习《音乐与生活》这一章中,提醒学生注意通过音乐观察和感受生活:老人们唱着“夕阳红”在广场上翩翩起舞;中年人唱着“红红的日子”事业蒸蒸日上;青年人唱着“飞得更高”开创世界,孩子们唱着“我们是祖国的春天”快乐成长;祖国唱着“明天会更好”欣欣向荣。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充满阳光,乘着歌声的翅膀,带着自己的梦想扬帆远航。
结论: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让学生在学习和欣赏中使思想、性格、情操乃至意志受到感染熏陶。前苏联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于艺术,特别是音乐,首先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音乐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人。”高中生正处在人的发展时期中可塑性很强的阶段,面对他们现在实际的心理状况,我们音乐教师有责任为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做点什么,我们唯有用音乐教育这种独特的方式,通过学生在音乐中的感受和体验来影响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对人对事的看法和价值取向,具备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珍惜幸福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