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初探
摘自:《沐阳县建陵中学》
[内容摘要]:本文从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穿针引线,适当点拨;教师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等方面论述了笔者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初步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探索、实践与创新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是我们新时期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必须应学生而动,才有可能教得顺手,教得精彩,从而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向往。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体会。
一、创设生动、优美、特别的课前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是否精彩,关键是看学生参与度的高低,而学生的参与度往往与他们的兴趣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学习兴趣能否被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往往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音乐的美最能打动同学们的心。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音乐中的美来唤醒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追求。“听”是了解音乐的最佳途径。因为,我们只要听到一段音乐,无论是悲还是喜,总会产生一种相应的情感体验,这就是音乐的直觉。一首优美的歌曲或乐曲往往能把人带到特定的情景中去。所以,作为音乐老师,要善于在课前设置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来营造氛围,烘托气氛。这样无需教师过多的解释,音乐就会自然的把学生带到学习情景中去。比如,音乐的美有多种:优美、壮美、凄美;崇高美、欢乐美;喜剧美、悲剧美、……根据美的不同类型,我们可以选择诸如《茉莉花》、《红旗颂》《枉凝眉》;《精忠报国》《步步高》;《真是乐死人》、《铁蹄下的歌女》……等与之相对应。做成鲜明的主题音乐在课间播放。让学生在课前就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去感受音乐的美。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以往的调查资料表明,音乐教学中存在“学生大多喜欢音乐,却不是很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究其原因,无外乎是以前音乐老师教学把乐理知识及读谱等技能性目标看的过重,强制学生去记忆,去背诵。再加上有些教师象教语文那样给乐曲分段,详细繁多的解释把一首优美的歌曲或乐曲肢解的七零八落,支离破碎,学生感受不到一点点音乐的美,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由爱到烦,因烦生厌,对音乐课失去应有的热情。所以在课改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都有了明显改变,能够让学生在快乐的音乐学习中接受新知识。我也不例外。一直以来在每个班的每一学期第一节课上我都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建议,学期中途还让学生不记名提反馈意见,从中了解学生对音乐课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刚开始学生不太当回事,以为我不过是例行公事,做做样子罢了,但当同学们发现他们的大部分建议都被采纳了,兴趣一下子上来了。以后只要我征求意见,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设计着音乐课的新上法,都希望自己的建议是大家所认同并被付诸实施的。例如,大部分同学都强烈要求听流行音乐,观看流行歌星的音乐演唱会。我就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设计教案,把一些枯燥的乐理知识结合学生熟知且喜爱的流行歌星如刘德华,张惠妹,刀郎等以通俗易懂的幽默笑话,花边新闻为切入点进行讲解,学生非常感兴趣。这让我深受启发。此后,我基本每节课都这样上,师生都非常开心,教学效果非常显著。音乐课的氛围越来越好。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一首器乐曲要表达的内涵不是每个学生一听就能听出来的,需要老师详细地讲解,这就更要我们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不断吸引学生往下听。比如贝多芬的创作风格与海顿、莫扎特不同。虽然他们都属于古典时期,但贝多芬过着更为自由、自尊而且有保障的艺术家生活。为了说明贝多芬“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要选听《G大调小步舞曲》《小奏鸣曲》和《献给艾丽丝》和《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等一些作品。教这一课时可以把震撼人心的《命运交响曲》放在开头。强烈的节奏,恢弘的气势,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他们主动探究和了解的欲望。然后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模仿乐曲里面的节奏:0333 1--…,,用不同的语气,变换的情绪,激昂的语言层层深入的导入。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理解:贝多芬从听觉完全失聪到成为举世公认的乐圣的过程中要跨过多少常人难以逾越的障碍,需要何等惊人的毅力!然而,他却没有向厄运低头,以其与厄运搏击的非凡人生奏响了气势恢弘的石破天惊的命运交响曲。进而领悟:人生无时无刻都在接受命运的挑战,只有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敢于作出战胜自我的抉择,才能走上通向强者之路的深层含义。
三、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与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是音乐欣赏与鉴赏的重要内容。具体归纳为:音乐听觉、记忆能力;音乐直觉能力;音乐联想与想象能力;音乐情感体验能力与音乐理解能力。
要想在短短一年内快速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与鉴赏能力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如果教师教学方式方法运用得当,例如,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人。一名好教师是能够创设一种愉悦、和谐、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的。新课改后的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群体表演的活动形式,如:齐唱、合唱、重唱、歌舞表演、话剧的表演、即兴创作、分小组讨论、知识竞赛、小型音乐剧、戏剧小品、配乐朗诵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大面积的动起来,使他们有大量的实践音乐,运用音乐的机会,从而既提高音乐学习能力。也为开展歌咏比赛、文艺汇演等积累了经验与储备能量。
其次,要把音乐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培养他们的音乐理解和感悟能力。例如:我在讲《音乐与影视》提到广告音乐时,把广告音乐和产品进行有机分类。。如:有些广告是表示产品类别的;有的是暗示产地的;有的是针对消费者的;有的是突出产品时代特征的等等。我让学生做听一听,选一选,连一连的练习。每放一段音乐,就让他们说说音乐所暗示的主题,找出他们所代言的食品、药品、洗发水,卫生用品等等。学生马上就恍然大悟,反应过来,体会到了音乐的神奇魅力。如食品音乐的轻松明快,药品音乐的深沉凝重。说到体育广告学生马上选《运动员进行曲》。我还列举音乐与颜色的关系,音乐与情绪的关系,学生反应相当热烈。简洁生动的几个例子激活了他们思维,使他们说出了许多有创意的生活事例,丰富了他们的音乐认知和想象力。我对每个学生有创意的回答都给予了积极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师生间的对话就变的民主、平等。
三、创新丰富,灵活,机动的课后教学氛围,发展学生的音乐自学能力
音乐课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想深入理解一些音乐家的著名作品及其特点,就需要全面地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与其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短短四十五分的教学时间远远满足不了这一要求。因此,作为教学经验丰富的音乐老师会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设置一些有趣而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在课后继续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从而解决课堂遗留问题,获得分外的成就感。如上节课,我专门用一课时的时间跟同学们讲《香港流行音乐》,从50年代讲到90年代,对各个时期的流行风格,歌星演唱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学生听得很入迷,下课铃响了还缠着我往下继续。我顺势抛给他们一些有趣的话题,并告诉他们,想知道详情,可以访问我的博客,因为那里搜集了许多音乐方面的资料。我还向他们推荐了一些网站供他们继续学习。下节课开始进行交流,发表各自的理解领悟和收获。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典型的例子是一个学生在学习了流行歌手的歌曲创作生涯后,竟自己也灵感大发,自创了一首爱情歌曲。丰富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情感。没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对音乐的理解就不会太深刻,无法感悟音乐的真谛。因此,教师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帮助学生:1、了解与音乐相关的背景文化。2、增加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3、音乐、诗歌、绘画三结合是开阔学生文化视野的最好途径。教师同时要有充分的审美能力,教师的情感是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决定因素
四、教师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学内容模块的设置,设计了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创作六个模块,这些都对音乐老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如今的中学生求知欲旺盛,学习渠道多,知识面广,探求能力强,他们期待的是信息量大的教学,更欣赏那些素质全面的教师。这些都要求音乐教师要不断的创新,迫使教师要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专业水平的提升,进修培训,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只有主动去学习,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不断积累,才能成为会弹、会跳、会唱、能编能导的多面手,适应新课程的导航者角色。
1、要多读书。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主要读三类书:⑴关于你教学的那门学科的书籍。⑵关于作为青年人楷模的那些人的生平和斗争的书籍。⑶关于人特别是青少年和儿童的心灵的书籍。首先,我们要读些与我们专业有关的书籍,如中外音乐史,中外优秀名曲鉴赏,音乐创作,歌唱技巧和音乐美学等专业书籍;其次要善于运用网络、录象、同行观摩研讨的机会进行学习,因为每年都有大量的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的优秀作品产生,如电视、电影主题曲、音乐电视、电视歌手大奖赛、中外流行歌曲、网络歌曲等;
2、多与学生交往,从学生那里获取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艺术的灵感与智慧。因此,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3、积累生活。叶圣陶诗云:“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因此,作为教师还要读好生活这本书,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明事晓理,利用好生活资源,把生活的源头引进课堂,感化教育学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世界教育教学发展的潮流,不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淘汰。
4、多创作。我利用余暇时间写一些歌曲。我记得好象有100多首了,并合钉成册。如1999年《好歌唱建陵》;2007年《就看老百性》等。有的歌曲已录成CD,传在网上。告之学生地址供同学们去欣赏:http://6079085.5sing.com/。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课堂上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学生能力、彰显学生的个性,又具有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紧学习,从今天做起。胸中无墨怎能面对渴望知识的学生畅所欲言呢?我相信,只有不断去努力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去贴近生活,体验生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课程。
[参考文献]:
1、《音乐教学新视角》吴文漪著
2、《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方国才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