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法研究 > 高中音乐教法 >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音乐课堂的师生交流与互动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摘自:《宁夏教研网》

【摘要】:在新课程下,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和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俗话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同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学的老师。教师对待学生就像农民对待土地,庄稼长得好与坏,全靠农民怎样侍弄土地,学生学得好与坏,全靠教师怎样与学生交流,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师生双向互动形式,运用沟通技巧,唤起学生的热情,激起学生的兴趣,达到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师.职能.师生关系.交流互动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互动体验的方式,而新课程下的互动体验与沟通交流有着它的内在要求。

一、课堂交流与互动的必要性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个大型寄宿制高中,学生大多来自宁夏南部山区,他们从小的素质教育是极其欠缺的,正规上过音乐课的学生非常少。第一次踏上讲台,我看到的是一双双羞涩.好奇的眼睛,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其实他们对音乐课堂充满了期待和向往。第一节课,我设计了班级小型演唱会的形式和他们认识,但效果不佳,我明白,他们不是不想唱,而是不会唱甚至不敢唱。面对他们,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敞开心扉和他们拉近心的距离,我率先演唱了一首当时很流行的《挥着翅膀的女孩》,热情真诚的演唱赢得了他们的阵阵掌声。对于高一的音乐鉴赏课,它绝对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学生参与其中,尤其在我们这样的学校更应该得到充分体现。在之后的课堂中学生几乎都是低着头,碰到的都是一双双躲避的眼睛,课后我深深的感觉到新课程下课堂师生互动和交流的重要性:要以聆听音乐为主,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导学生对所听作品进行大胆的分析.比较与评价,最大限度的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音乐课本身是轻松快乐的,它的目的是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增进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可是,有几个学生肯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呢?是的,他们需要老师的鼓励.调动和互动。傅道春在《新课程与教师行为的变化》一文中指出:“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

二、课堂师生交流与互动的实施

1.转变观念,转变角色。

以往的传统教学注重单方面的给与,老师在课堂上占主体地位,学生没有养成主动参与的习惯,导致课堂氛围死板没有生气,教师应该转变传统观念。首先,在情感态度上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都应该面带微笑给与学生鼓励的眼神,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仅仅是他们的良师而更要象是他们的益友,点亮他们抒发自己见解的自信,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和价值。其次,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在课堂上,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一片感人肺腑的文章;一段阳光健康的舞蹈;一个幽默风趣的笑话都能够打动每位学生的心,兴趣提起来了,学生自然会参与其中,交流和互动也就得以自然而然的实施,课堂的主体也就不会只限制在教师身上了。其次,角色的转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元素,以前,教师被称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被称为“园丁”勤劳耕耘.默默无闻。这样的比喻无疑夸赞了教师的奉献精神,但另一方面,却忽略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教师燃烧自己为别人带来光明的同时却毁灭了自己。教与学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而教师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就发展了学生。再说说“园丁”,这是一个非常亲切美好的称呼,耕耘在教育百花园中的教师们,精心培育着每一朵花,为了使花朵长的美丽,每天固定不变的浇水施肥,帮她们除草除虫,如此看来,“园丁”的比喻恰恰表现出传统教学中忽视了教育的全局性.教育阶段顺序的不固定性和教育欠缺的可修复性。所以,面对新课程,音乐教师一定要反思并走出传统的教师角色,变学习上的“传授”为“引领”和“促进”,变对学生的“主宰”为“合作”与“交流”,变“教书”为“研究”,变“执行课程”为“建设课程”,从而实现音乐新课程中“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的角色变化。

2.具体实施

高一的音乐鉴赏模块是高中音乐课的必修模块,所谓“鉴赏”,在欣赏的基础上已经上升了一个层面,它不是单纯的用耳朵聆听,而是结合学生自身文化修养用心去感受。在课堂上,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的参与音乐审美活动中,要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与学具,最大限度的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体验,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独到的音乐见解,实现音乐教学的自主.探究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也可鼓励学生根据制定专题或自选专题,主动收集文字.乐谱.图片.音响.音像等资料进行交流,以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整体的艺术修养。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比,对待不同风格.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音乐作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启发调动学生积及主动的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魅力,通过体验艺术美来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整个备课过程要切合主题,预想并重视学生在每个环节当中的表现,可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参与其中,身临其境,把课堂欣赏教学与课外欣赏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组织集体参与.集体讨论的方式将音乐课堂的交流与互动进行到底。

高二的选修模块包括: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这些模块的教学都离不开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与互动,如果在高一的音乐鉴赏课堂上师生交流互动没有打好基础,课堂氛围死板,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没有和学生建立起师生感情,那这些模块的教学是很难进行的。就拿歌唱课来说,它需要以歌唱作品为教学载体,以表演音乐为主要活动媒介,并通过学生的音乐表演艺术实践,达到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的能力,要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升华,要时常提醒学生树立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在歌唱课上提高艺术表现力,我组织了一次班级小型歌会,但没有几个学生愿意上台演唱,他们都认为自己“五音不全”.“唱歌像狼嚎”,这些话让我哭笑不得,我对他们说:“声音可以塑造,跑音也可以训练,唱歌时的真诚是最重要的,真正美的声音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声音!”这句话让好多同学重新拥有了自信,他们大胆的放开歌喉,阳光纯朴的歌声打动了讲台上的我,我想,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这样的鼓励和交流是每节课堂都必不可少的。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中,“师必严,徒必从”,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师生间的不平等的权威依从关系。在新课改的号召下,只有教师主动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味他们的思维动态,转变思想.化师为友,这样才能成功去掉师生间的隔阂,从而真正意义上的达成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该倾其所有而无怨无悔,对待自己的学生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成为学生的第二父母。尤其是面对内向自卑的孩子时,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

总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活泼的学.轻松的学是我们音乐教师的职责所在。对我们来说,在短短的四十分钟的课堂上,要做到有效教学,离不开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而在漫漫的教育生涯中,要做到“诲人不倦”,则需要持之以恒,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William Lovelock著赋基译《音乐教师之资格》

2.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行为的变化》

3.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

4.金亚文《理解与实践高中音乐新课程》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