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法研究 > 高中音乐教法 >

音乐欣赏教学中设问的艺术性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摘自:《浙江省奉化中学》

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最多的实践活动就是提问,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情绪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等等,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方式的质量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方式和效率。教育家苏格拉底曾提倡用提问和反驳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折和解决问题。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使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成为一个巨大的磁场,时时吸引学生,就必须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在欣赏课堂教学中必须合理设置提问,教师用巧妙的设问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疑问提出问题,好的提问要有“诱导性、趣味性、悬念性”能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克服提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欣赏的方法、提高欣赏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一、把握设问的度。

设问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启发全体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1、角度。提问的角度不同,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截然不同,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力求新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例如:欣赏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老师为了在欣赏前提起学生想听这首歌的兴趣,于是问:你们知道帕瓦罗蒂吗?也可问:你们知道这首歌为什么在意大利如此流行?你们可知道歌曲成名背后故事吗?这三种提问都很新鲜,都能激起学生想听这首歌的欲望,但问的角度是不同的。

2、难度。一般来讲,教学过程是设疑、解惑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的提高。因此设置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使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处于“邻近发展区”,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是让学生伸手就可摘果,而是让他们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例如:高中教材中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第一遍欣赏时老师可问“音乐描绘的是怎样的舞蹈场面?”然后在第二遍欣赏时加深难度地问“哪段音乐具有群舞感、哪段具有独舞感?”这样,学生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思维就在第--个问题解答后有了一定的坡度,会在再次欣赏中仔细思考问题,真是“跳一跳就摘到果子”了。

3、广度。成功的提问是提问的目的和适当的提高技巧相结合的产物。老师的提问如果引起全体学生的思考,设计的问题注意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快乐、思维得到发展,这也是成功的提问。例如:在欣赏小学教材中的《狮王进行曲》,教师不要问学生“你们听到这段音乐联想到什么?”因为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不会马上转到狮子身上,所以老师应该在音乐出现厚重的低音旋律时间:“这样的音响象哪种动物的酣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都会去猜想他们所感想到了音乐形象,这样的问题就考虑到了学生的全体性。又如一些老师先指定个别学生再进行设问或提问后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只有两三秒,都是忽视了全体性,缺乏提问的广度。

4、精度。设问触及核心是把握提问精度的根本。我们在课堂中的每一次提问一定要有精密的逻辑性,要精确发问,不能只停留于表面“隔靴搔痒”或围绕问题的边缘打转、不触及主题内容。例如:高中教材中欣赏热烈奔放的拉美歌舞,那么教师在指导中必须抓住“热烈奔放”这四个字,在设计提问时可问:“这段音乐的情绪如何,节奏怎样?”这种节奏可能是用怎样的拉美乐器演奏出来的……这种提问就是扣住了音乐欣赏的重点、难点,学生围绕问题的思考马上会捕捉到音乐的主题是热情奔放。

二、慎选提问方法,体现最优化。

提问是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提问的方法恰到好处就可充分挖掘音乐的潜在魅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音乐欣赏课尤其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充分体现最优化,引导学生由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真正达到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发展。

l、间接提问。曲问能激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从静止的潜能转到活跃的显现状态,从而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求知欲的问题,使曲问含蓄幽默、符合学生的心理。有一次我听一位中学教师上民乐欣赏课,学生情绪不是非常高涨,教师说下面我们欣赏《男儿当自强》,全班气氛当即活跃起来。一曲完毕后,老师又问:你们知道这是根据什么曲调改编的吗?学生摇头,老师便说是根据民乐《将军令》主题进行创编的,全班哗然。这好似在自问自答,但学生在教师的巧妙提问下对《将军令》这首民乐曲感兴趣了。

2、直接提问。提问要求新,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课文和原有知识为依据,把有关内容推想出来,得到跃的结论,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由一点生发开去,扩散到各个侧面、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多面性。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结尾部分有长笛奏出一段美丽动人的旋律,教师可问:“根据前面欣赏的内容,想象一下音乐带我们进入一个怎样的境界?学生很快会在提问中想象出另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两只蝴蝶翩翩起舞,学生的思维进入了一个创新的空间。

3、逆向提问。逆问要求异,在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对有些问题老师如能引导学生突破常规的思考方法,采取反向逆推往往有助于总是的解决,创造出新的天地。例如欣赏丁善德的《第一新疆舞曲》的第二段,老师不妨问:“新疆人民解放了,新疆踏上了社会主义的建设洪流,而这段音乐为什么情绪低沉,是否偏题了呢?这样的逆问好似乎静的湖水激开了涟漪,学生的思维就如湖水一般发散出去了。

有位外国教授评价中国的留学生:中国学生回答问题的水平很高、很令人佩服,但遗憾的是没有几个敢提问或者会提问。我想这和我国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提问模式有必然的联系。我认为教师在精心设计自己提问的同时不妨先问学生:你们欣赏完这段音乐最想提什么问题?如果学生提的问题很好,老师就可引导全班学生来回答问题。这样的放手和转位,其实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教师成为了学生共同学习的参与者。那么当学生走出课堂也会有意、无意地在欣赏音乐时自问自答,真正体验到我是音乐欣赏的主体地位。

音乐欣赏教学往往以学生听、议为主,音乐欣赏课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精心设计提问是欣赏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在学生欣赏音乐缺乏角度、方法和深度的现实状况下,教师要设置好富有艺术性、科学性、情趣性的提问,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和评价音乐作品,真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但若把音乐欣赏课仅仅是从音乐知识的角度去上,那肯定是上不好的,只有从艺术的角度,从人文的角度去上,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广泛的知识面,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善于调动学生情绪,挖掘音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在课上挥洒自如。一曲《二泉映月》,表现的是阿炳痛苦的生活和向黑暗旧社会的抗争。这首乐曲表现主人公悲惨的命运,不是靠无力干瘪的哭诉,而是把这一苦涩的悲剧置于一段如泣如诉的旋律中,旋律紧扣情感,悲剧使人痛苦,旋律越凄惨,悲剧色彩也就越浓烈,从而激起人们对主人公的无限同情,又激起对悲剧制造者及其社会制度的无比愤恨。如果我们上课能抓住这一条情感线,这课还会难上吗?要是顺势再以今天的幸福生活加以对比,使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美育和思想教育,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坚信教师的提问技巧将对提高教师教学的水平、促进学生欣赏能力的发展、美化音乐课堂的色彩将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