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论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作者:甘肃礼县肖良乡九年制学校 何小丽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5-13   点击:

  摘要:基于新课改的要求,初中音乐学科改革及学科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教师应开展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的课程开发活动,并根据初中生发展关键期,融入民族音乐文化,做好课程规划,从而构建学生的艺术思维。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初中音乐学科的特点,及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关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为了进一步推进初中音乐学科教学改革,需要整合初中音乐学科建设目标,并且突出初中音乐学科发展的适应性及发展性,实现以初中生发展为目标,突出初中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且以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的学科改革及学科开发活动,以此促进初中生艺术思维的构建,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提升审美能力及艺术素养。

  一、民族音乐的含义及种类

  1. 民族音乐的含义

  民族音乐源起于人民日常生产以及生活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方特色以及文化特点,地域性特点尤为突出。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一部分,其风格多变,内容丰富。由于我国民族多、地域广,民族音乐也因地区和民风而有多种风格,西部地区的民族音乐高亢嘹亮,南部地区的民族音乐具有柔和委婉的特点,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也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学习不同区域的音乐以及民歌,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民间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2. 我国民族音乐的种类

  中国的民族音乐种类繁多,其中民谣的起源较早,比如《诗经》中的不少诗歌就是民谣,民谣主要依靠普通老百姓之间的口口相传,流传至今。其次是民乐,其主要形式是纯乐器独奏或与中国传统乐器合奏。合奏如《江南丝竹》《西安鼓乐》《广东音乐》,独奏如《高山流水》《二泉映月》。最后,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也属于中国民族音乐。除此之外,还有戏曲、评弹等。由此可见,我国民族音乐的种类十分丰富,且应用的乐器较为复杂,具有艺术性、观赏性,体现了极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学生通过学习民族音乐,能够陶冶情操,提升艺术思维,强化文化认知,提升综合实力。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

  1.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民族音乐文化教学资源来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以增加师生课堂交流频率,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要确保学生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培养音乐思维,提升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音乐教学效果。学生可以挖掘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从而真正提高自己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初中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也是陶冶学生艺术情操、提高学生音乐认知的重要途径。

  2. 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创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将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及学生实践探索活动进行结合,能够重新定位音乐课堂教学目的,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并根据实际授课情况,为学生留足课堂实践的时间。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充分依靠学生,让学生发挥学习自觉性来推动音乐课堂的教学进程,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在参与音乐课堂活动中加深对于音律、音乐的认知,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表达能力。

  3. 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效应

  学生通过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知识,能了解我国多元的文化,并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热爱本民族优秀文化。为了增强初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开展初中音乐课程设计及优化教学流程时,要凸显民族音乐元素,将民族音乐文化与音乐课程建设目标有机结合,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教学轴线,使音乐课程体系更加完整,授课内容更加丰富。

  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途径

  1. 培养民族音乐的欣赏兴趣

  初中音乐教学的基础是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及艺术创作中体现出的人文色彩。音乐教学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课程教育,引导学生赏析音乐作品,从中汲取人文精神,陶冶艺术情操,培养人文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与社会、文化之间的有机关联,学会观察音乐艺术手法,体会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将音乐与文化、社会、自然相结合,更好地帮助学生探索音乐作品背后蕴含的独特文化思想。在进行民族音乐艺术作品学习及赏析的课程中,音乐教师需要切实帮助学生理清其文化范畴及艺术作品创作的缘由,将人文意识及人文精神的培育工作落实到具体的音乐教学工作中。

  首先,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题材的选取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选择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素材,同时还能够结合当地民族音乐文化和艺术特色进行教学设计。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具有民族特色的《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歌曲进行鉴赏。其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音乐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课程活动流程。如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民族歌曲时,向学生示范《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歌曲创作过程中的技巧和音乐特点,音乐教师要结合教学主题,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融入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保持对实践活动的热情。

  除了上述音乐教学方法外,课外活动也是教师进行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良好时机,例如,带学生参观各种各样的民族音乐工坊或者是了解民族音乐家的居住地特色,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让学生对民族音乐以及民族音乐家都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不断自主挖掘探索,从而实现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落实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对于教学目的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在实践中体悟人文精神,增强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2. 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让学生能够对音准和音阶产生基本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民族歌曲歌唱活动,并利用小组合作、集体歌唱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比如,音乐教师在《茉莉花》这首歌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歌曲的二部轮唱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限制,让学生在特定的场景内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有效提升歌唱水平,降低歌曲的学习难度,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效率。在基础轮唱教学完成后,音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唱以及汇报演唱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贯彻音乐教学法,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