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课改专题 > 音乐课程标准 >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深度解读(七)

作者:吴斌 金亚文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专题六: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与课程资源开发建议


  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均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支持并影响着课程教学,同时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亦具有一定作用。


  2011 版音乐课标简化了教学评价的表述,突出评价的“诊断、激励”功能,强调评价的整体性,避免片面性。教材编写建议中,突出“学生为本原则”,增加“以学习为中心”的表述。明确了音乐教材的含义:音乐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和与之相匹配的音响、音像教材,以及教师用教学参考资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倡导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倡导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同时,提出重视家庭和包括网络在内的社会音乐资源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


  一、评价建议


  (一)评价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是对学生音乐学习评价的重要内容。对音乐情感、态度的关注,关系到学生的情感内涵、人生态度和人格健全。因此,在评价学生的音乐成长与发展时,首先应该关注学生的音乐趣味、音乐态度、音乐习惯等方面,这是评价的核心目标。例如,在测评学生对中外不同题材、体裁、形式音乐作品的体验时,要特别关注学生对作品情感内涵的感受、理解以及表达。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特殊意义。对于音乐学科来说,目标往往蕴涵在学习过程中,因此,学会学习并善于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自己的音乐学习效果就变得十分重要。通过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引导学生重视音乐学习过程,能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积极思考,乐于探究,学会分享,逐步形成有效的音乐学习策略和方法。


  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主要包括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基本技能。对于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要注意体现学生音乐学习的差异性,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学生音乐先天素质和音乐潜能的不同。评价要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音乐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自我纵向比较,尊重学生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努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自我反思和促进自我发展。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制定具体的“学生音乐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操作,在制定时要以课标的“内容标准”为依据,围绕着具体目标进行。


  (二)评价方式与方法


  1.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注重教学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通常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在音乐教学中具有明显的反馈作用和改进作用,可以多渠道、多方面、经常性地获得教学反馈信息。这样,就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采用形成性评价,有利于体现和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对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终结性评价是指对期末音乐课程结业的检测,主要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方式,它是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学期和学年音乐学习所进行的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具有概括、评定作用,对学生总结、回顾阶段音乐学习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和家长一般都比较关注。终结性评价的内容是一个教学阶段的(学期、学年)音乐学习业绩,因此具有高度的概括作用,其评价重点不仅仅在于微观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而是具有广泛的迁移效果。终结性评价的概括作用还体现在对形成性评价的积累方面,通过多次形成性评价,从而获得终结性评价的可靠参照,这点尤其应体现在音乐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上。


  在评价实践中,要将形成性与终结性两种不同评价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就是说,把平时考察与期末考察统一起来,以突出音乐学习的整体效果,强调音乐学习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例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如果没有具体记载,时间一长就容易遗忘,因此建立“音乐学习档案袋”或“音乐成长记录册”等方式,不失为较好的方法。再如,学期末采用“班级音乐会”的评价方式,亦是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良好方式。


  2.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是用语言描述形式分析、揭示被评价对象特征的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评定,以说明评价对象的性质和程度,因此灵活性较强。在音乐教学评价中,主要适用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维度难以具体量化的一些内容。如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音乐的听赏感知,集体合作完成的演唱演奏及编创活动等,都可以用评述性文字进行定性评价。对于音乐学科来说,定性评价是一种主要的、常用的方法。


  定量评价是用数值形式和统计方式反映被评价对象特征的方法。其特点是对评价对象进行数量化的分析和计算并判断出它的价值,具有严格而规范的分析程序,因此效率较高,客观性强。例如对音乐表现要素认知和掌握程度,对音乐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的分辨,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背唱歌曲及演奏乐曲的数量,识读乐谱的程度等,皆可作定量测评。“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桑代克语),所以,包括有些比较模糊因素(如情感、情绪)的方面,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如情感量表)也能够大致反映测量情况。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为了使评价的各项原则能够更好地实现和贯彻,使评价更加科学、真实、准确、便于实际操作,应尽可能地将这两种方法互相结合起来,使其互补,相得益彰。经验表明,如果评价信息主要用于帮助被评价者改进音乐学习,定性分析比定量分析更有价值;如果评价信息主要用于比较、研究和论证时,定量分析的价值才会充分体现。其实,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就能比较客观、公正、有效地做出评价结论。


  3. 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自评,即自我评价。通过学生音乐学习的自我“纵向”比较,获得本人音乐学习上的成长、发展价值判断。自我评价是音乐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它建立在音乐学习承认和尊重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自我监控的能力以及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因此,自评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学习上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改善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自我评价可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即时自评,二是学期学段自评。即时自评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随时进行,如鉴赏一部音乐作品、学习演唱一首歌曲之后,可引导学生运用写短文和进行表演的方式自我展示和评价。学期学段自评则带有总结性的特点,如自我回顾一个学期或学段的音乐学习情况,记住了几首音乐主题,掌握了多少音乐知识,能演唱什么歌曲,对音乐是否增进了兴趣,通过音乐学习是否体验到了美感和快乐,是否更加热爱生活等等。


  他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这是伴随音乐教学过程教师经常进行的一项工作,因此,音乐教师不仅要了解有关学生音乐学习评价的理念和指导思想,而且还要熟悉评价的各种方式方法,以达到促进学生音乐学习水平提高的目的。比如,若了解学生的音乐基本情况、对音乐教学的意见与要求等可采用问卷法;若确定学生在歌唱、演奏等方面的学习成绩可采用表演法;若评估学生的音乐兴趣、情感、态度、习惯以及音乐学习状态和效果,则采用观察的方法最为适宜。其中,测验法是最常用的评价形式之一,因此,结合音乐教学来编制和运用音乐测试题,对于音乐学习评价非常重要。


  同学之间的互评是音乐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的音乐学习评价方式。在大力提倡合作学习的新课程中,音乐学习的许多任务都是通过小组的形式完成的,音乐学习质量的高低,音乐学习效果是否良好,同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在评价上,由于小组同学之间的平等关系,使评价淡化了自上而下的那种权威性,突出了亲和性与互动性,评价过程趋于自然。又因为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比较熟悉和了解,因此特别有利于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目标的评价。这是因为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得到的评价信息,要比教师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更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通过互评,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以便更好地学习他人,改进自己的音乐学习。音乐教师对于学生之间的互评应给以鼓励和引导,并注意调整和端正评价双方的态度取向,淡化彼此之间的比较,坚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相得益彰。


  自评、互评及他评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是实施综合性评价的重要方面。学生的自评以描述性评价为主,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可运用“音乐成长记录册”形式记载学生的自评。同学间的互评可采用分组演唱演奏会、音乐才艺或创意展示等形式,在观摩交流中相互点评。教师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音乐成长记录册”上的评语,以及通过音乐聆听分辨、现场演唱演奏等形式所作的评价,是进行他评的有效形式。


  二、教材编写建议


  (一)教材编写原则


  2011 版课标将“学生为本原则”提到教材编写的第一位,并增加了“以学习为中心”的表述,以此规范与引导教材编写不仅有利于“教”,更要有利于“学”。具体提出:“音乐教材编写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以学习为中心,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及提高音乐审美素质奠定基础。”这无疑是教材编写最重要的基本原则。


  在此基础上,2011 版课标还表述了教材编写需要遵循的其他一些原则: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体现音乐教育规律的教育性原则;注意音乐知识、技能的准确性、严谨性,符合学生音乐学习认知规律的科学性原则;重视实践活动设计,利于全体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原则;注意发掘音乐文化内涵,加强音乐文化与姊妹艺术、其他相关文化联系的综合性原则;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华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开阔学生音乐视野的开放性原则等。


  (二)教材内容与呈现方式建议


  在教材所选曲目中,传统音乐、专业创作的经典作品、优秀的新作品等均应占有一定比例。中外作品的比例要适当。选择教材要有利于欣赏、演唱、演奏、创造性活动等内容的综合运用,使音乐与相关文化相互渗透。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应与音乐审美有机结合。音响教材应包括歌曲示范演唱、歌曲伴奏、欣赏曲、实践范例及供教师选用的一定数量的备用曲目。所选教材的难度、分量要适度。教师用参考书应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及有关参考书目等。编写内容既要有利于教学的规范性,也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用教科书要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文字要简明、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教师用参考资料除了文字表述的教师用书之外,提倡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音响、音像教材要紧密配合教科书的内容,运用多种载体(如录音带、录像带、CD、VCD、MP3、MP4 等)呈现。演唱、演奏与录音效果要具有良好品质。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一)《标准》和教材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资源


  音乐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音乐学科课程指导文件,是编写音乐教材和实施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基本依据,因此,音乐课程标准和据此编写的音乐教材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资源。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标准》,音乐教师应该熟悉和掌握《标准》,依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精心地、创造性地实施音乐教学。学校和音乐教师应该选择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的教材实施音乐教学,这是音乐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


  (二)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


  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如有人所言:“不听信天游,便不知道黄土地;不懂得黄土地上的人们,就无法读懂中国。”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民歌,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此外还有品种繁多的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艺及戏曲种类,都具有鲜明的音乐风格,它们集中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因此,绚丽多彩的民间音乐文化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地方教育办出特色的优势所在。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现在很多孩子都不会说自己民族的语言,也不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作为音乐教师,有责任利用身边的环境资源,在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挖掘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


  (三)利用好音乐教学设施和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等资源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应按不同学段的教学需要,配置音乐专用教室、专用设备和实施集体演奏教学所需的课堂乐器,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西洋乐器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置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的学生阅览室也应配备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网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要配合课堂教学,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应重视家庭和包括网络在内的社会音乐资源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为此,一方面要对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文化生活进行积极引导;另一方面要防止低俗、不健康的负面信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学生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有责任协助学校组织学生课余艺术社团,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少先队及共青团活动日,组织歌咏比赛、文艺会演、师生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集体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四)音乐教学培训、交流活动是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


  2011版课标规定,各种形式的音乐和音乐教学交流活动能有效地促进课程资源和信息的沟通,学校要支持教师参与这些活动,同时应积极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丰富课程资源。


  强调教师培训也是音乐课程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应支持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交流、教学研讨或教师培训活动,这对于提升音乐教师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联系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