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蜻蜓》教学设计及点评
教学目标:
1.
用柔和、优美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小蜻蜓》,懂得爱护益虫的道理。
2.
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3.
在听辨中认识并知道如何使用碰钟。
4.
通过倾听、体验,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感受到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三拍子的特点。
教学环节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板块一: 聆听《野蜂飞舞》 1.组织教学,自我介绍 2.导入 3.初听乐曲 4.复听乐曲 5.欣赏乐队演奏视频 | 师:孩子们,大家都知道哪些小昆虫啊? 生:……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那我们就听一段音乐,它表现了哪种小昆虫? (初听) 生:蚊子、蜜蜂…… 师:你为什么说是蚊子、蜜蜂呢? 生:(嗡嗡的声音……) 师:1.是它在做什么发出“嗡嗡”的声音? 2.音乐表现的还可能是哪种小昆虫? 3.能发出嗡嗡的声音,说明它飞的怎么 样? 4.学生听音乐表现快速飞的样子。 分段听 1.它在飞行的时候声音(大小)有什么变化? 2.当它飞的离我们很近的时候声音怎样?远时声音怎样? 3.用“嗡嗡”的声音来表现:忽远忽近的飞舞 1.出示课题《野蜂飞舞》及曲作者 2.复听乐曲,用动作随音乐表现自己对“野蜂飞舞”的感受。 欣赏乐队演奏视频 1.欣赏乐队演奏,看看指挥家是怎么表现的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做简单介绍,拓展延伸,导入歌曲教学。 | 引入学生生活中的 直接经验来进行教学。直接引出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细心的聆听音乐,并结合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用动作有针对性的表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 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想象力、发散性思维及肢体表现音乐的协调性。 |
板块二:歌曲教学 1.导入 ① 感受旋律: ② 听音乐,画旋律线。 ③记歌词 ④学唱歌曲 ⑤感受强拍 ⑥认识碰钟 ⑦情景表演 板块三:小结― 随音乐出教室 | 师:大家笑了,好像指挥家用手中的蝇拍把蚊子、苍蝇都消灭了!大家知道吗?在昆虫的世界里还有一个小昆虫―小蜻蜓,知道它是怎么飞的? 生:答 师:请你来听,用动作感受,小蜻蜓飞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1.师范唱 2.小蜻蜓和野蜂飞的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师:小蜻蜓飞的时候比较平稳,伸出你们的手, 模仿小蜻蜓在飞舞,再来感受音乐表现的小 蜻蜓。 1.师范唱。 2.生用手臂模仿小蜻蜓在飞舞,再次感受。 师:大家听的很认真,那我们来做个“我做你猜”的游戏,我来做动作,你说一说是歌中的哪一句歌词。 1.听歌曲。说说歌曲中人们是怎么夸奖小蜻蜓 的? 2.游戏:“我做你猜”。说出歌曲中相应的歌 词。 3.看动做说歌词。 4.师做动作,学生演唱歌曲。 师:它的翅膀又薄又轻,飞的时候那么轻盈优美,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呢? 生: 1. 说说小蜻蜓的翅膀有什么特点。 2. 用轻柔、优美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师:小蜻蜓今天来到我们这里,,想给大家表演两个节目,让我们用掌声把它请出来吧!它表演的时候需要一个合唱团来给它唱这首歌,那我们大家一齐来唱吧。 1.观看小蜻蜓的拿手“节目”,看看它在做什么。 2.听歌曲找一找,是在唱到哪个字时捉虫子。 3.我们也来学一它吃蚊子动作。 4.观看第二个“节目”,听听它演奏的这段音乐中有什么特殊的声音? 5.再听一遍,用拍手的方式表示听到的声音。 6.找找是在唱到哪个字时拍的手。 7.介绍碰钟,探索,掌握碰钟的演奏方法。 8.生用碰钟为歌曲做伴奏。 师:大家演奏的真不错。多么可爱的小蜻蜓啊,它们都在什么地方飞呢? 生:池塘、草地、荷叶…… 师:小蜻蜓飞累了,哪朵小花、哪朵小草愿意让我停一停,休息休息?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休息呢? 生:小草,大树…… 师:想好表演谁了吗?做出动作,看一看。噢,这么多小花小草呀,这时候有风吹来它们会怎样啊? 生: 师:我们做花草的时候一定要跟上音乐啊,哪朵花草的动作能和着音乐的感觉和韵律,小蜻蜓就会落在它那里。 生:(听音乐与师一起做) 1.小蜻蜓可以在什么地方飞舞? 2.演唱歌曲并表现这些花草……, 3.分角色自由表演,充分感受三拍子的音乐。 师:可爱的小蜻蜓,外面有更多,更新鲜的事物在等着我们,走,让我们这唱着歌出发吧! (生随音乐出教室) | 运用聆听、对比的方法感受、体验音乐的不同情绪,并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总结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表自己对音乐感受的独到见解。 利用聆听、看图、游戏、感受强拍等 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使其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采取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调动学生的演唱愿望,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熟练掌握歌曲。 通过不同的方式充分感受三拍子,在听辨中熟悉碰钟的音色,学习掌握碰钟的正确演奏方法 通过相互协作,利用分角色表演发展实践,使低年级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感受、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在实践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丰富情感体验。 |
教师简介:
张晓佳,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音乐教师,2004年毕业于哈尔滨学院音乐系音乐教育专业,教龄4年。多次获得南岗区音乐教学比赛一等奖,曾做 “南岗区教学百花奖”研讨课;省规划办“十一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音乐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撰写《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尝试》等多篇论文和《小蜻蜓》等教学设计获得区、市、省及国家一等奖。
===================================================
教学点评《小蜻蜓》是一首三拍子的优美、抒情歌曲。取材于人音版第一册第七课。张晓佳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到了自己的教学对象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依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贯穿始终,积极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
此课教学目标,教师是按着三个维度设计的:其一,用柔和、优美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小蜻蜓》,懂得爱护益虫的道理―体现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二和其三,用动作感受三拍子、认识并知道如何使用碰钟―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其四则比较集中的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由于该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恰当、合理,并通过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下面就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逐一分析。
情境中学习,愉悦中求知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教师抓住一年级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常为具体而鲜明的音乐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这一特点,将“情境创设”作为本节课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引导在学生模拟的花草、树丛中体验小蜻蜓飞翔,来感受音乐的要素,为学生创造并提供出一种积极想象空间,充分唤起学生的音乐注意力,诱发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在愉悦中获得知识的学习。
听觉中体验
图谱中感知
肢体中感受,动觉中记忆
音乐是有生命的,因此,音乐教师的肢体语言有着特别的意义。教师以哈佛-迦纳博士提出的 ‘肢体―动觉’智能原理为依据,在教学中设计了‘我做你猜’游戏,以肢体语言为媒介,运用肢体语言有节奏的巧妙的表现歌曲内容,使学生在教师肢体语言中记忆歌词,在动觉中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和记忆能力。
想象中模仿,拓展中延伸
小学生学习欣赏音乐常常从想象、模仿入手,因此,想象与模仿是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在欣赏《野蜂飞舞》的教学环节,教师注意让学生聆听音乐表现的音乐形象,从速度、力度方面入手,让学生用动作模仿音乐所表现的野蜂飞舞感觉,并鼓励学生自编与众不同的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模仿力;在观赏《野蜂飞舞》视频环节中,教师通过指挥家对本首作品的不同理解,从而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
评课人:陈戈(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评课人:陈戈(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