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知识 > 中国音乐史 >

华夏音乐论述【13】

作者:李岩 李洲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31   点击:
 十三,秦代时期的华夏音乐     秦统一六国,完成了华夏历史性的转变。秦人将六国战俘均视为奴隶,成为徒隶强迫劳动,大兴土木建设。就是六国百姓也被多如牛毛的秦法弄得不知所措,城旦数十万,就是剁了脚趾头罚作苦役。最令人震撼的就是孟姜女一哭,哭倒了七百里长城,天地为之愁惨。亿万窍孔形成共振,暴露出城墙之下的累累白骨,哭出了天下百姓的心声。在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化过程中,各国相继废除了井田,乡社也随之解体。政府按亩征收税赋,土地私有化。军国主义成为主流思想,霸道成为强国之道。最为彻底的就是秦国,将封建等级制转化为极权专制等级制,奴化本国臣民。君主决定一切,公卿大臣是高等奴才,为鹰犬之用,辅佐君主牧民。高等奴才管理低等奴才,形成金字塔政治体系。下层广大军民作为军奴、工奴、农奴存在,没有任何公共权力。敢于乱法者杀无赦,敢于私下议政者杀无赦,只许绝对服从命令。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性质,进入战国时期,土地已经由公有制转化为私有制,社会性质为封建等级制。在封建等级制社会里,只有权力经济,而不可能存在市场经济。在权力经济的主导之下,土地兼并现象非常严重,列国大同小异。许多自耕农沦落为农奴,为奴为婢的越来越多,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在[诗经]三百篇中,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很多。孔子之后的社会变革更加激烈,那些悲愁之作已毁于秦火。十分之七的耕地为富人所占有,秦王朝括简列国富户,强制性的进行大规模迁徙,以维护秦王朝的极权统治。空出来的耕地全部收归国有。秦王朝的土地国有实际也就是皇帝所有,连天下臣民百姓也归皇帝一人所有,生杀予夺都由皇帝说了算。   举国奴化,音乐艺术也不例外。朝廷设有乐官专门为皇帝服务。乐舞有:[韶舞]、[五行]、[寿人]、[宗庙乐]、[昭容乐]、[礼容乐]等等。[寿人]主旋律为[房中乐],秦始皇集六国美人不下十万供其一人享用,流水如脂,粉黛如山。乐歌有:[封禅歌]、[大武歌]、[祠水神歌]、[仙真人诗]等等。为始皇歌功颂德的音乐歌曲不计其数,秦始皇作一曲,李斯等狗奴才和千万曲,歌颂秦始皇的丰功伟绩,称其为红太阳、北斗星、大救星等等,天下苍生感恩不尽。   民间则不然,编出了[罗毂单一歌],歌颂荆柯刺秦王。[易水寒歌]传遍天下。燕太子丹逃到了辽东的平壤,被秦兵杀死,燕赵遗民流落于朝鲜的不下三五万人。这些燕赵遗民也创作了许多音乐,辽东半岛的音乐艺术走向了成熟,成为传统音乐歌舞形式独具特色。在极权统治下根本没有民间音乐艺术留存。秦二世而亡,汉代之人根据记忆恢复了一部分,[长城歌]唱道: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体相支柱。”     “琴苑要录曰:琴引者。秦时屠门高之所作也。秦为无道。奢淫不制。徵天下美女以充后宫。乃纵酒离宫。作戏倡优。宫女侍者千馀人。屠门高见宫女幼妙宠丽。於是援琴而歌之。作为离□之操。曲未及终。琴折柱摧。弦音不鸣。舍琴而更援他琴以续之曰:       酒坐俱无,往听吾琴之所言。舒长袖似舞兮,乃袂何曼。奏章而却逢兮,愿瞻心之所欢。借连娟之寒态兮,假卮酒酌五般。泣喻而妖兮,纳其声声。丽颜歌长夜兮。叹曰;骑美人旖旎纷雍仕霜罗衣兮,羽旄夜褒圭玉珠参差妙丽兮。被云鬓登高台兮望青埃。常羊啖还何厌兮归来。”       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是两层天,上层社会是繁荣昌盛,国家富强。下层社会是民不堪命,逃避无门。上层社会歌舞升平,秦王朝可传千代乃至万代。下层社会宁愿与秦同亡,反抗的怒火在地下燃烧。秦王朝强征耕地,强迫拆迁,修建宫殿园林。咸阳二百里内,修建宫殿二百七十余处。秦始皇巡游天下,各地修建离宫三百多处。以甬道相连,骚动天下。咸阳宫、阿房宫、秦川宫、西垂宫、平阳封宫、大郑宫、阳宫、雍宫、频阳宫、霸宫、芷阳宫、羽阳宫、长安宫、六英宫、步高宫等等不计其数。每一个宫殿建成,李斯等狗奴才们都创作新声,用新的曲乐来大肆赞美,歌功颂德是秦王朝的主旋律。民间音乐根本听不到,敢于诽谤朝政者祸灭九族,没人敢于以身试法。历史选择了秦始皇,历史事实证明:实行奴隶制劳动效率最为显著,秦国始终保持奴隶制,是富国强兵之本。极权专制是最佳的选择,暴政是最佳的治国方略,霸道统治是最有效的统治方式。奴化教育是必要的,以秦始皇思想统一华夏,秦政与秦法使得国力迅猛发展。     秦王朝以霸道治国,出动大军将北方游牧民族逐出七百里之外,见人就杀实行种族灭绝。军乐成为主旋律,带着血腥的杀气鼓励征战。所有的音乐艺术都为皇帝皇权服务,秦始皇求仙访道,命令天下皆歌[仙真人诗]、[海上仙岛赋]等等。秦时代的音乐艺术主要是奴才音乐艺术,秦始皇被后代帝王奉为榜样,百代皆秦政,只是拿王道作为遮羞布罢了,尊儒是假的,真正的内涵是霸道思想。秦始皇陵墓的墓道里活埋了民夫二十万作为人殉。秦始皇死后,后宫未生子的美人全部殉葬,不知死了多少人。那些悲歌已经无处寻找,秦始皇的高大形象仍旧,后世对其歌功颂德之声不绝于耳。因为后人也在继续推行秦政,实行霸道统治,秦王朝之后的华夏音乐已经完全变得奴化了。     音乐艺术沦为权贵的奴仆,需要什么用什么,音乐的教化功能不复存在,音乐的本来面貌不复存在。音乐本是自然之声,变成了矫伪之声,言不由衷,滑向歧途,沦为娼妓。权贵们骄奢淫逸,酒宴离不开歌舞音乐,音乐人才也是奴的身份。这种转化是渐进的,从礼崩乐坏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了。夏桀、商纣是先驱者,最终奠定人是秦始皇,秦始皇当然懂得音乐,茅焦、高渐离就是例子。琴瑟是乐器中的王中王,古人对于制琴择材很是严肃:        “凡制琴者,多以桐木为阳,以梓木、楸木为阴,阳面阴背也。桐取峄山之阳孤桐为上,水石间者为奇,孙桐次之,径九寸以上,一尺二寸以下。需仲冬月(十一月)采之,周官仲冬斩阳木是也。楸梓取石生而青色者为上,围尺二尺以上、三尺以下,亦仲冬采之。立於屋阴候乾,剖桐梓,并除阴面,取向阳面者。乃作(土),除阴面取其阳面,以炭火焙之。近壁为之,高三尺,阔狭随时以横铁置其木。覆焙之,若烧糠火,木声必浊。五日以上,十日以下,其木自有烟色,乃称其木轻重,以定乾湿,候其斤两,已定,不减其木,则乾,乃上爆焉。”     “木既出,出击而听其声,坚劲清响为妙,或若爆日久尤佳,故蔡邕焦尾其声妙者,盖烬之余也。既出灶已,置之高阁,可停旬余,其木曲直已定,又加坚燥,然後置之,定期长短,均匀厚薄,张弦考之。”      “太史公曰:「琴长八尺一寸合正度。」;风俗通曰:「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各家说法不同,这里以伏羲所制之琴式为正。琴长三尺六寸六分,法之数,古之制也。琴身自额至岳长二寸;岳厚三分,中间自临岳至龙唇处三尺四寸六分,共常三尺六寸六分;两傍自岳至冠甫角三尺三寸;自额舌处横量阔五寸二分;承露前阔五寸一分;岳後入项处阔五寸比额收煞二分;项中间阔四寸;肩阔六寸;腰中间阔四寸一分;尾阔三寸九分并取底比量。”     “底面制度,舌处中间底面共後一寸二分,两旁连护轸共高二寸二分;承露外中间厚一寸三分五厘,两旁共後九分,岳後并项中间共厚一寸四分七厘,两旁共厚一寸一分,面收煞三分,底收煞七厘。肩处中间共厚一寸五分,两旁共厚七分,面收煞七分,底收煞一分。中徽处中间共厚一寸四分两旁,共厚六分半,面收煞六分,底收煞一分。十徽处中间共厚一寸三分;两旁共厚七分,面收煞五分,底收煞一分。冠前中间共厚一寸二分半,两旁共厚六分,面收煞五分,底收煞一分。自肩至岳面,要平肥;肩至腰连弦外,要慢圆而肥;自足以後,要瘦平。”       “琴需应合时令,当於立夏之後收其材,秋分後合其胶漆,立冬後当何其身,春分後当以五灰髹周,岁而成琴。凡缝合适用上等生漆入黄明,胶水调和,挑起如线。以细骨灰拌匀如饧,然後涂於缝头尾,勘定相合齐整,於腰项处用软绳缚定次於额、天地柱中。徽尾六处,以木楔,楔令紧缝,上漆出,随手刮去,入窨候乾,以七日为度,日久越佳,取出修治,上弦试之,已无大病,然後用错打棱角,涂以生漆,无露脉之病。”       “琴之漆灰,以鹿角灰为上,牛骨次之,或杂以铜等屑尤妙。第一次灰粗而薄,候乾,用粗石略磨;第二次中灰匀而厚,候乾磨过;第三次用细灰,要平匀,候乾,用水磨,或用油磨;次,细灰纬,作棱角,候乾磨过;第四次灰补平候乾,用无沙细砗,长一尺许,用水揩模,有不平处,以灰漆补之,直须平正无碍,方可缀岳及焦尾、安徽试。[安徽需视徽之厚薄,如厚则於中灰後安;如薄则於第四灰後安。]”      “第一次用上等生漆於向日暖处,另漆浸润入灰,往来刷之以多为妙,候乾,以水磨洗.第二次糙亦用好生漆,候乾磨洗过,安徽正岳刻冠,冠中间取两线,绕龙口入而名曰龙须。”       “用真桐油半斤煎,令微黑色,将退,以好漆半斤以棉滤去其渣,令入灰坯。半两乾漆等分,光粉半两,泥矾二钱重,和杂并煎取其色,光黑新鲜为度,候冷以藤纸遮盖,候天色晴明上光,再用棉滤过,用诚可造妙矣。”       “先用牛骨烧灰,捣灰为细末,筛过,次用十分好生漆,使棉滤去其渣,交和骨灰,微微薄上琴身,候乾,次日以细嫩石磨之取其平博为度,再上生漆,糙一次候乾,在用细嫩石磨平,却使光漆一次候乾,以旧绢揩拭,取其自然,光如镜照人面矣。”       “凡安徽法,自岳至龈均分为二,其所折断处,为琴之半,为至中处,正是七徽为立徽之本,又以其二各均分之所折断处,又为半为中其中,在上者为四徽,在下者为十徽。又以其所分之半,自四徽至岳、自十徽自龈,各均分之所其折断处,又皆为半为中,在四徽之上者为一徽,十徽之下者为十三徽。”       “徽又自岳至龈均分为五,以五之中,其两端之所折断处,为附近於七之中,在七徽上者为六徽,在七徽下者为八徽。又自六徽上至岳、自八徽下至龈,均分之所其折断处,又各为半为中,在四徽上者为三,十徽下者为十一徽。又自岳至龈均分为三,在以三之中,其两端之所折断处,亚於六与八之为附近於七之中,在六之上者为五徽,在八之下者为九徽。又自五挥至岳、九徽至龈,均分其所折断处,又各为半为中,在三徽上者为二徽,在十一徽下者为时二徽。”     “凡缀玉徽并蚌徽,需先用胶粉法为底,然後缀之庶徽,永不黑矣。”         古琴瑟已经绝迹,就连古琴乐谱都见不到了。就是有了古琴瑟乐谱,后代人也是难以理会古人的弹奏水平。古人弹琴分时辰,分场合,要的是天人合一,与大自然完美的结合。临泉抚琴,松下抚琴,月下抚琴,山中抚琴等等,不同的景色,不同的心态,不同的琴艺,不同的琴具,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帝王即位时,必须制新琴五百, 以金玉为徽,每张琴制作费用不下三百金。制新琴,谱新曲成为定例,乐在礼仪之中是重中之重的。   
此文章使用快速荐稿系统投稿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