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课艺术实践表演中体验情与境
摘自:《福建省周宁县第一中学》
从事音乐教育十多年以来,一直有两个问题困扰着我。并且这种评价能否帮助一个学生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在一次电视节目中我找到了灵感。我们为什么不将学生音乐才能展示的机会交还给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我试着采用以下方法在课堂上进行操作。
一、以生为本,面向全体
每节课导入新课的环节成为学生艺术实践表演展示的时间,每节课前十分钟,安排2-3名学生上台表演节目,节目形式不限,学生自主选择,可表演唱歌、器乐演奏、舞蹈、小品、魔术、配乐诗朗诵、音乐家小故事、音乐剧等,任选其中一种去展示。歌唱表演的同学可以选自己喜爱的中英文歌曲、说唱音乐、民族歌曲、流行歌曲都可以。器乐演奏的同学可以选择西方的铜管乐器,也可以选择中国的民族乐器,以及教室里现有的键盘乐器等。对于热爱舞蹈的学生可以选择民族舞蹈、现代舞蹈、街舞等。甚至有的同学几个一起表演小品、音乐剧等,只要是学生所擅长的,均可以作为自己的才艺向大家展示,表演时即可以个人表演也可以合作完成。
以往的音乐课只有少数课外经过专业音乐训练的同学才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而采用课前艺术实践表演的做法后,每个学生每学期都要上台至少展示一次,无论表演的优劣与否,这种做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施展音乐才能的平台,让他们都能够有机会彰显自我并提高了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自信。
二、创设情境,各显身手
“新课导入”的传统模式由教师引导变为学生自主展示,课堂由单一传输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学习,因而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艺术实践表演既为学生施展才华,彰显个性提供了舞台也为老师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提供了锻炼的契机。
如一位同学在课堂上表演歌唱----周杰伦的《东风破》,这首歌词是完全根据宋代苏轼的《东风破》一词改编:歌曲开头飘来了思乡的旋律,那份幽怨那份惆怅的韵味便呈现出来。当我打开酷我音乐盒,点击《东风破》通过扩音器播放出来的时候,令我惊讶的一幕出现了,90%的同学竟然都能准确地跟唱,而且歌词都记得非常熟,欣赏完那位同学唱的《东风破》后,一阵热烈兴奋的掌声响个不停。欣赏完《东风破》后是谈感受的环节,大家都说初次仅听到一两句歌曲的旋律,就被吸引并喜欢了。悠悠的旋律,淡淡的哀愁,那所有的情思,所有的爱意都尽洒在东风破。蓦地,发觉自己也开始对这位征服了千万歌迷的大男孩有些喜欢了。一位艺人评说他的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感受,最不喜欢的是他的歌,最喜欢的也是他的歌。这两种评说虽有些极端与片面,但也未尝没有道理。原来他成名前也饱经风霜,但对音乐执著如一,才气夺人,勤奋钻研,谱写了众多的歌曲。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一位经纪人发现并受到赏识,最后一举成名。有着这样的一种背后经历的他,让自己对他的印象有所改观,起码不是被媒体张力炒作出来的“空皮囊”。这在他那些有着中国曲风及其词牌浑然一身的歌曲中有了体现。也许,不同曲风的歌曲适宜不同年龄段不同的人倾听吧!一曲《东风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老师知道了“流行音乐也可爱”。我们不必再为学生迷恋流行歌曲而大伤脑筋,并对学生横加指责,我们也不要对流行歌曲一概而论,不要总是给它加上一顶帽子而将其打入冷宫。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对学生人生观的确立和价值观的形成是非常有益的。一首优秀的流行歌曲可能会胜过空洞的万言说教。
再比如,第二位同学他选择了钢琴独奏----《北风吹》,在他表演的同时,大屏幕投影上出现了学生自己做的课件,是作曲家的图片、生平简介、作品列表等详尽的资料。欣赏的学生一方面可以从听觉上感知作曲家的作品,另一方面从视觉上了解作曲家的个人资料。当学生演奏完毕后,热烈的掌声响起,这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刚才同学们在专注欣赏的时候,听出乐曲分为几个段落?如果用AB来表示的话,如何标明?ABA三部曲式学生立刻就明白了,一个乐理知识迎刃而解。在这一过程中,演奏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聆听的学生了解了作曲家,学到了乐理知识。这种在毫无预设的情况下生成了课堂效果都给师生带来了更多的惊喜。课前艺术实践的展示环节无疑极大推动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不少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这是因为他们知道在每学期的才艺表演中,老师同学关注的目光,安静的聆听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无言的期待。另有一部分学生从初上讲台的拘谨、羞涩到沉稳、自如、自信,将他们喜爱的音乐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这种自信心的成长对每个同学来说是何其重要。作为老师,我更要感谢学生,他们为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材料。从古典音乐家到欧美流行音乐,从电影配乐到各类乐器介绍,从印度舞到爵士乐……真是包罗万象,异彩纷呈。一个种类繁多、风格多样的音乐库由此而建立起来。这一过程不仅完成了对学生的音乐等级的评价,最重要的是不断地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拓展了音乐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同学们听着聊着,不知不觉十分钟过去了,同学们都意犹未尽。
三、情感和谐,评价鲜活
音乐课堂中具有多种形式的情感交流,主要有师生之间、师生与作品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和把握,在促进情感和谐交流时注重融洽有度,不能让情感交流过于“泛化”和“失控”。如何做到课堂中情感交流“有度”呢?
首先,我们要正确理解课堂气氛的融洽。课堂气氛的融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老师平等的对待学生。但是,对待学生的参与并不是“听之任之”,“融洽”也不是一味迁就学生,否则教学活动的有序就会成为问题。在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基本感受和体验。“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这种感受和体验的获得不是依靠外在的知识的灌输、技术训练,而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自然的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审美情趣。积极有效的语言评价不仅能融洽师生关系,而且对课堂和谐情境的创设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论学生表演是否优异,如果教师都能用激励性的话语去进行评价,用赏识的目光去注视着他们,就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鼓励和安慰。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评价的功能掌控不好,有时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武断和单调,会有“你说的不对!”“不是这样的”“这首乐曲是很优美的”之类的话,有时评价的时机的把握不够好,不管表演的好坏,都在事后进行,否则容易伤害学生的积极性,有时评价的标准过于刻板,忽视了音乐的情感和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演唱的过程中不时响起鼓励的掌声,当学生表演完后更要对学生的表演做出应有的肯定,这样才能激起其他同学的表演欲望。
四、情境和谐,身心愉悦
音乐课是具有“灵性”的课,课堂过程中学生的瞬间感悟、表现都可能影响课堂的气氛,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随时出现的“火花”和“闪光点”,适时进行生动而有效的评价,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音乐课堂和谐情境创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它也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愉悦,体现了音乐的审美价值----“乐”(音乐)即是“乐”(快乐)。当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才会以满腔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在轻松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才会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形象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获得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
同时,它还促进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教师由高高在上的“严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鼓励者。总之,和谐的音乐课堂情境应该是一种无形然而又无处不在的天籁,是我们努力追求的“大干”音乐世界,处处能给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精神上的美感。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把学生引进更广阔的音乐艺术领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接触更多的音乐形式,有民族的,有古典的,也有流行的…….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作为学生音乐学习的引路人,我也从中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江波.才艺展示三分钟与音乐评价[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年2月,第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