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中高年段大型器乐曲欣赏教学策略——以《北京喜讯到边寨》为例

作者:常州第二实验小学 李静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1-11-10   点击:

  (二)巧用图谱,内化音乐特征

  在《北京喜讯到边寨》的主题2中(如图2),启发学生把音乐的形象以图谱的方式呈现出来,用点和线的组合来感受双簧管的音色和乐器齐奏的音区变化,在画图形谱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高位重复的特点。教学中,先让学生关注到演奏乐器的音色——扁扁的双簧管。接着在老师提供的三种图形中(直直箭头、弯曲的箭头、圆点)选择与旋律特点符合的进行组合。在选择的过程中,学生能关注到旋律特点,是拐弯的感觉,而不是直直的;是点状的轻巧,而不是连贯的线条。有了这样的初步感知后,再让学生感受力度、音区的变化,会发现旋律在有规律地进行高低重复,学生的图形谱也可以跟着音乐画得更加高些、更加大些。

  (三)体态律动,表现音乐情景

  在欣赏教学中,体态律动运用的较多,特别是小学低年段的欣赏教学。而中高年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大,心智成熟,不太愿意参与体态律动的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设计符合孩子年龄,易于学生接受的一些律动。如在《北京喜讯到边寨》中的四、五主题的欣赏中,两段对比性明显的音乐让学生想象二个不同的舞蹈场面,学生不难选出,柔美、舒展的旋律就像是苗家小姑娘的舞蹈,而强劲有力的、情绪激烈的旋律就像是年轻小伙子的舞蹈。有了这样的对比感受后,学生可以在苗家小姑娘音乐出现的时候学做几个苗族舞蹈的动作,动作的大小幅度和高低,也要和音乐的高低、强弱相符合。在小伙子音乐出现的时候,男生围着女生拉成圈,跟着音乐的发展,用强有力的动作表现(跳起来、跺脚等等),在主题五中,音乐有呼应的感觉,就像男女生之间的对舞,女生音乐出现的时候,可以用串铃表现细碎的、弱的感觉,男生音乐出现的时候,配以强劲有力的动作。男女之间的配合,需要学生聆听的专注性,对学生的听,有较高要求。

  三、理性回归音乐,化远为近

  当一首大型器乐曲欣赏分段细听之后,要给学生以完整的整体感知。整体欣赏的第一层可以让学生大胆的根据已学知识经验,在不同音乐片段出现的时候用相应的活动来表现。第二层可以设计有一定深度的听,把离学生较远的音乐会现场搬进教室,让学生通过现场视频的演奏,近距离感知音乐。

  在《北京喜讯到边寨》中,乐器种类的繁多,给学生丰满的听觉体验,但是具体是哪些乐器的独奏、齐奏、合奏呢?学生在一节课中,不一定能较好地掌握,在最后整体听赏音乐之后,让学生观看音乐会现场演奏的视频,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提示学生每个主题出现时的演奏乐器,让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整合,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除此以外,也可以启发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模拟乐器演奏的姿势,体验小小音乐家

  总之,大型器乐曲的欣赏教学需要在老师精心的备课下,有梯度、有针对性地将作品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远为近,让学生真正的学会聆听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冯彤彤,周友良,尹诗睿.视听通感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04):119-122.

  [3]薛晖.主题型音乐欣赏课的几种教学方法[M].长沙: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基教所,2012.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