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教学的声音训练原则
一、科学性与形象性统一的原则
教学的科学性与形象性是辩证地联系着的,科学性与形象性的统一,体现了音乐学科教学的特征和本质,反映了唱歌教学声音训练的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中小学生的声音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科学的训练。教师还应该做出正确的示范,在训练的过程中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或者是一些形象的模仿,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下,就较容易地接受到科学的发声方法。科学的发声方法是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也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二、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就是要求音乐教师在唱歌声音训练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化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怎样去促进这种转化。所以,启发式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眼看、耳听,通过自己的实践训练掌握发声的正确方法。
凡是符合要求的各种声音训练方法都属于启发式的范畴。教师应该给学生示范,启发、引导学生进入练声的良好状态。教师的启发就是给学生指出一条路子,例如,要求学生打开喉头获得头声就可以用一个软水管做为道具,当水管的径口越小时,喷出的水就会更远的原理启发学生打开喉头获得头声。再例如,在训练学生气息下放到腰部时,怎样体会到腰部的张力和腰部搭上气息的感觉,就可以让学生用双手搬一个像钢琴等很重的东西时,用力的地方不仅有手臂在用力,更大的地方是腰部,只有腰部用劲才能有更大的力气搬动一个较重的东西,用这种搬重物的感觉启发学生用腰部用劲歌唱,这样就可能很容易找到气息下沉,搭上气息的感觉。由于中小学生的年龄都处在青春期,思想活动、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不长,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知识,所以启发性教学显得更为重要。
三、循序渐进的原则
音乐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要获得知识和技能技巧,从不懂到懂,从懂到应用,并熟练掌握,在客观上有一定顺序。这个顺序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这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性。声音训练的循序渐进性就是指学生在练声的过程中,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过程的系统性。
循序渐进是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循序”和“渐进”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循序”是为了很好的“渐进”,只有“循序”才能“渐进”。也就是说,要学生获得训练声音的方法,必须由浅入深,逐步积累,反复多次,细水长流,扎实地打下基本功。例如:初学者应该先模仿一些简单的动物叫声,这些简单的动物叫声是在放松的情况下发出的声音,学生开始模仿,很容易获得一种放松的正确的发声方法。从最简单的音阶开始向上半音模进时,开始要简单直接,学生才能容易接受,对此产生兴趣,慢慢开始学习下去。如果一开始就搞一个成人的练声曲,音域跨度较大,学生就不容易接受,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和厌恶感。所以,循序渐的原则在中小学唱歌课声音训练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四、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处理好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即要注意到科学发声的共性,又不能在发声训练中抹杀学生的个性、特性。对个别学生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一条练声曲不可能适应每个学生,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有分别地安排练声曲。声音发虚,那么就要多练气息;要体会气息支持歌唱的感觉,那么就应该多利用喊“啊”、“依”等母音来完成训练。呼喊的声音先短后长,先弱后强,先低后高,嘴不宜张得太大,唇、齿、舌仍要放松。有的学生在歌唱时有挤、卡、压、撑的现象,那么就要有针对性的训练了,有时学生需要多练一些长线条的练声曲,而有的学生侧需多做一些跳音练习,反正不能千篇一律,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五、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学生认识活动规律的反映,因为学生掌握知识是以他们的感性知识或经验为基础的,学习的过程总是先获得感性认识,并产生鲜明的印象,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为深刻理解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打下基础。直观教学方法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理解和回忆知识创造条件。中小学生的年龄都较小,他们更容易接受直观性的东西,应该把理论性与直观性结合起来,教师给学生多做示范,讲解要领,让学生学动物的叫声。例如,小猪在哼叫的时候,声音放松,学生可以模仿小猪的声音,逐步加进简单的音阶,就形成一个练声曲;还有学生可以模仿小孩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哼声,这样就会很形象很直接地引导学生找到一个放松正确的发声方法。总之,在中小学生的歌唱声音训练中直观性教学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