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音乐论述【4】
四,尧舜时期的华夏音乐
尧是黄帝的第五代孙,挚封尧于唐,为唐侯。上层领域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是帝王的后代子孙娇贵造成。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帝王之后要求享有特殊的政治权力,上层社会滑向奢侈与堕落,音乐被淫乐所取代。淫乐使人乐而忘忧,而且刺激了权贵们潜藏的欲望,对于财富、美女、酒肉、歌舞的追求成为上层权贵们的人生目标。他们政治权力的扩张,必然通过剥夺下层社会所享有的政治权力才能够实现,音乐也滑向了歧途。挚即帝位之后,穷奢极欲,荒淫无度,被诸侯们所废。尧被诸侯们推举为帝,尧确实有些力不从心,那些帝王之后并不把尧放在眼里。国内不但存在“四凶,”连尧的儿子朱也学坏了。面对这种状况,尧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恢复先王之道,煞住奢侈之风。尧没有住进宫中,而是在陶唐的茅草屋里垂拱而治,其实就是无为而治。尧自耕自食,后妃们纺纱织布,尧身上的衣服不烂得挂不住身就不会丢掉。后妃们也都穿着裙不落地的粗布衣裙,吃穿住行与平民百姓没啥两样。
在尧的感召之下,臣工们也都很朴素。上古时期官吏只有六十位,各诸侯国则更少,没有常备武装力量。尧不听那些淫乐,非礼勿视,非礼勿闻,坚持以德治国,以礼乐育人。真正的乐不是来自于黄钟大吕,那只是乐的末节,是演奏的技巧而已。真正的乐在于道法自然,遵循天道,尧的心中演奏着真正的天籁之乐。“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风移俗易。”尧见一民饥,就自责自己失职。见一民寒,就自责是自己的过错。见一民有罪,尧就自责是自己所害。如此一来,“仁昭而义立,德溥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
尧在位五十年,都不清楚天下治与不治。天子应当十二年巡视天下一次,尧在位五十年也没巡视,主要是怕造成浪费。尧问朝内外及臣工们,大家也都说不清楚,反正京畿一带国泰民安。尧心里没数,偷着出去转了一大圈,听着小孩们唱道:
“立我 民,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小孩说的就是当时的白话文,古时候的人说话与现在不一样,发音也不同。大意为帝王立我百姓,并没有管理。我们不知帝王是谁,却遵从他的法令。小孩说的话也许没准,白头发老汉准不会说瞎话。尧穿的与百姓差不多,也没有龙袍冠带,连随从都没有一个,就与一个老汉搭上了话。老汉高兴,用木棍敲打着田埂唱道: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
从流传下来的点滴可以看出,上古时期没有什么作词作曲规律,民歌就是百姓随口编唱的歌,没有确定的旋律。小孩子可以随口唱,老汉也可以随口唱,唱歌是为了表达心声,没有别的目的。上行下效,人们都爱好文艺,用音乐与歌声来抒发情感。在那个历史时期,音乐人才很受欢迎,社会地位高出普通人。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废礼不接於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於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然后发以声音,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箫管,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著万物之理。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旋象风雨;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小大相成,终始相生,倡和清浊,代相为经。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一语中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之人,与社会地位无关。小人指的是心理淫邪之人,也与社会地位无关。“四凶”虽然是帝王之后,却是些小人。他们与蚩尤同样,所做所为全是为了满足私欲。尧将不学好的朱放逐到了丹水,没有把帝位传给他的意思。“尧作乐,名曰[大章]。”可见尧帝是精通音乐能够领悟天道和倾听天籁之声。随着牛耕的出现,车辆的普遍使用以及灌溉系统的逐步完善,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上层社会有了奢侈的强烈欲望。诸侯们也渴望拥有更多的政治特权,君主居于国人之上。尧选择平民百姓为帝位接班人,最终选择了舜,将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同时观察舜的品行。
尧并没有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丹朱,也没有传给其他的儿孙们,而是通过禅让形式,将帝位传给了舜。舜是乐师瞽瞍的儿子,精通乐理,姓姚,属于有虞氏,是黄帝的八代孙。舜的出身很苦,生母早亡,瞽瞍娶了后妻,总想把家产传给小儿子象,就总想害死舜。多次将舜丢在荒野之中,舜凭借风向与星宿,每一次都平安的回到家里,令瞽瞍很是失望懊恼。
尧将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舜,为的是考察舜的品德。大女儿叫做娥皇,小女儿叫做女英。蛾皇与女英都很精通音律,与舜感情很深,总在一起弹琴歌咏。舜即帝位之后,就作了[大韶之乐],共分[九韶],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是亦文亦武,气势宏大的天子之乐。含六和之声,八风之音,宇宙万物无不包容,是天地人的整体融合,神鬼人的完美结合。[大韶之乐]早已失传了,孔子听了[韶乐]赞叹不已,美仑美 无以复加矣。通过[大韶之乐],舜结交下了八伯乐正,就是四面八方的艺术大师,这一点对社会政治管理非常重要。
元祀春祭是在泰山,东岳阳伯与羲伯负责此事,礼乐是最重要的一项。演奏[阳伯之乐],舞蹈的名称为[侏离],有着端正民风、开启民智的重要使命。民风不端正就走向淫邪,正乐轻缓宏大,让人一听就肃然起敬,如同神灵充满了肺腑,人的精神世界都变得纯朴善良,灵魂爆出火花,导民以王化。正乐与舞蹈伴有歌曲的,就是[ 阳]。这些歌曲与后代的流行歌曲大不一样,是华夏正统音乐,不是靡靡之音。据说其歌曲调出自于余谣,可见民歌之源远流长,在上古就已经流传甚广了,成为了正统曲调。
[羲伯之乐]舞蹈是[鼓(长)哉],是鼓字下面有个繁体的长字,歌曲为[南阳],是源自于大谣的声调。南阳的民歌端正,有古遗风。音乐来自于民间,艺术来自于民间,上古时期还没出现高雅的宫廷音乐。
以上是两伯之乐,主要用于元祀春祭祀。礼乐在华夏文明中占主导地位,就是上古的教育事业。那时候没有出现工尺谱,用于记载的都是三角方块,还有加减等符号。乐谱先于文字,因为史官与巫师另有他们的记载方式,每一位乐师或是巫史记录的都不一样。
中祀夏祭在霍山举行,由夏伯与相邻的羲伯共同合作举办。[夏伯之乐]舞蹈是[谩 ],歌名为[初虑],源自于民谣的中谣,这是与羲伯相会时演奏的礼乐。进行祭祀之后,进行政治文化艺术交流。相会时,[羲伯之乐]的舞蹈是[将阳],舞蹈是完整的一系列,不是一种。歌曲源自于大谣,唤做[朱于]。民谣按不同的地区分成了多种,现在难以窥探其原貌。
秋祀是在柳古华山,由秋伯与和伯共同进行。八伯都是世袭,后人不用费心,耳濡目染就啥都学会了,这就是家庭教育。[秋伯之乐]舞的是[蔡 ],唱的是小谣,名曰[零落]。古人多愁善感,秋风萧瑟,草木凋零,予人一种哀思。[和伯之乐]舞的是[玄鹤],歌声是中谣,唱的是[归来]。礼乐分等级,八伯只能演奏八伯之乐, 上与卑下都不行,连乐师都不肯从命。祭祀是敬神敬天更是马虎不得。
冬祀在幽都弘山,这就是北方了。人类处于大四季的严冬时,幽燕地区非常寒冷,居民很少。[冬伯之乐]是舞[齐落],花草树木已经进入冬季了。歌为[缦缦],是冬伯与阳伯共同进行的。
八音四会,是华夏的盛典。舜代天子尧巡狩,奏天子的[大韶之乐]。[韶乐]首先兴于大麓之野,后来配上了[大唐之歌]。早先封国为陶唐的尧,就把[大唐之歌]定为国乐。舜合二而一,就成了天子之乐,天子不在不准演奏此乐。
舜功德感天,佳禾生于阶,凤凰舞于庭,后人就在家里的院落种上了花草树木,也养了些美丽的禽鸟,这就是上古遗风。舜是艺术大师,敲打着长短不齐的石磬,奏出了[九韶],装扮的百兽都跟着跳起了舞。
舜即位十四年,正在悬乐庆贺;演奏的有编钟、石磬、笙管乐、 琴乐,是一场盛大的演奏会。没等演完,突然刮起了狂风,下起了暴雨,将鼓乐钟磬吹得四处乱滚,连大树都被吹折,房屋都被吹散了架。乐工们与歌舞演员们都爬在地上不敢抬头,只有舜神色不变。这些他从小就经历过多少次了,瞽瞍就是魔鬼教练。舜并没有采取报复行动,而是供养瞽瞍。象也做了官,这就是以德报怨,父可不父,子不可不子。
舜背靠着墙壁,扶着横木笑着说道:“明白了上天之意,天下不是我一个人的天下。我见到了钟石笙 的狼狈样,马上就让禹来料理国政。”
话刚说完,风雨顿息,满天乌云飞散,这就是天人感应。此前舜已举用了众多贤良,上天之意是让他野无遗贤。不大一会儿,多云转晴,似烟非烟的云雾郁郁纷纷,缠绕着君臣百工,渐渐飞升。在天上出现了五彩霓虹,这就就是景云、卿云,是祥瑞之兆。舜喜欢唱歌,见景生情忍不住高声唱道:
“卿云灿兮, 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臣工们见舜高兴,一齐下拜合唱道:
“明明上天,灿然星辰.日月光华,弘予一人。”
舜是个男高音,唱歌是他的强项,而且即兴编唱出口成歌。舜见大家高兴,接着高声唱道:“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圣贤,莫不咸听。鼓[长]乎鼓之,轩乎舞之。精华已竭,骞商去之。”舜摄政二十八年,即帝位时已经八十一岁。又在位了十四年,高寿九十五岁,是该选择接班人了。舜一作出了决定,八风循通,万象更新,顺天应人。不但人高兴,连天上的蟠龙跟海里的蛟龙都跳跃不止。祥和之物龟鳖也从山里爬了出来,放弃了冬眠。黄龙负图长约三十二尺,宽九尺,在舜准备禅让帝位的坛边跃出水面,绿色衬底,赤文为字,天命舜禅帝位给禹。
舜也是以乐治天下,华夏文艺蓬勃发展,涌现了许多文艺明星。重黎见舜爱好艺术,建议成立个大型艺术团体,万人演出,肯定非常壮观。舜摇头道:“那得多少百姓养活那些个闲人?音乐当使灵魂爆出火花,是天下之精,得失之节。夔能和之以平天下,一而足矣。”看起来夔不一定是一足,而是有他一个就够了。舜会弹五弦琴,而且喜欢一面弹琴一面放声高歌,就唱了一首[南风]: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富]吾民之财兮。”
尧即帝位十二年治兵,战胜了有苗。舜即位之后放逐了“四凶”将其流放于四裔。“四凶”之后就是苗族、彝族、黎族等山地民族,四五千年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乐战好杀,争强斗狠。弱者沦为奴隶、娃子,强者成为主子,视抢掠为荣耀。山地民族始终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进入了二十世纪才知道了牛耕。以渔猎、采集、养殖、农耕为生,与内地隔绝开来。这些山地民族的击打乐来自于远古时期,以情歌求偶的方式都源自于远古时期,保留着部分走婚的习俗。他们的音乐与文字、文化都来自于远古,是些活的上古居民,音韵应该还保留着上古时期的特色。
北方游牧民族是炎帝之后,黄河以北都曾是他们的活动范围。炎帝之后以农耕和游牧为主,只有极少数处于原始状态的土著以渔猎和采集为主,成活率并不高。北方与南方交流不断,已经找不出远古的影子了。音乐是人类社会的影子,是人类社会精神的具体表现,也是华夏精神文明的历史缩影。
此文章使用快速荐稿系统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