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音乐论述【3】
三,礼乐是华夏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
礼乐是华夏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华夏古人认为“乐由天作,礼以地制。”“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天人合一思想是礼乐的思想基础与理论基础,黄帝将早期华夏文明系列化、规范化,形成有文字记载的华夏文明,为万世立则。黄帝封禅于泰山,将泰山作为祭坛,将自身作为牺牲,为天下万民祈祷上天的恩惠。“大乐必易,大礼必简,”封禅的音乐是与天地音律相和的,是天作之乐。天地人融合于一体,天心即为民心,民心即为天心。“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天心与人心融汇贯通,黄帝于泰山封禅并非仅仅是一个仪式,而是与天地之灵的交流。黄帝被视为圣人,就因为他的智慧超越了常人,言行附和天道人心。金、木、水、火、土五行都可作乐,大自然就是一部宏大的自然交响乐,风雨雷电都是其音乐。古人用心灵来感受这一切,并记录在案,用于祭祀大典。
音是由人心所生的,人心感于物而动,形之于声。乐是由声的变化而形成的韵律音调。不但与天地万物相同而且相通,人类是有灵性的高级智慧生命体,与动物大不相同。乐生自于音,是由于情感上所发生的变化所致。无论高兴、悲伤、愤怒、亲切、恩爱等等,都是由心动而生音,由音发而生乐,是人类情绪的外在表现。人类的精神是无形的,而音乐使得无形的人类精神得以充分表现,这就是音乐的重要意义。
黄帝时期,地球上的人口数量不超过一千万,主要集中于东亚与西亚,东西方之间横贯南北的是昆仑冰山。东方华夏纵横万里,天下万国,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平均几百人。国与国之间居住分散,距离遥远。同姓是不许通婚的,求偶就成为了一个社会需要,唱情歌成为主要的求偶方式。女娲氏时期应为母系社会,男子走婚,女子是家的主人,养猪养鸡等。家字是房盖下一个豕字,就是猪的古代称呼。猪与牛羊有所不同,不适合于野外放牧,估计家字的形成是在华夏民族的渔猎采集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高于男子。胡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禹成了家,却十几年不回家,治理洪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亲生儿子都不认识。许多古人都是母亲吞月而生,吞卵而生,吞珠而生,履巨人脚印而生,早期华夏社会存在过母系社会。处于渔猎采集状态的山地民族数千年之后仍旧处于母系社会,男子走婚。聘礼是一张兽皮,这是渔猎时期形成的民俗,被黄帝确立了下来。婚丧娶嫁时有乡饮之乐,有适合于各种社会活动的音乐。由于农耕文明,华夏逐步形成以男人为主体的社会,礼乐成为整个社会最重要的教育方式。
“礼所以制外,乐所以修内。”通过音乐潜移默化的端正人心,导人归之于礼,归于王化。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各有所指,五者不乱。“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 ,其臣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徵乱则哀,其事动。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上古时期一对夫妻三四代之后就由家变成了国,国就是大家,国民都是同姓同宗,所以家与国很难分别。家是小家,国是大家,也称为公家。国主最初是选有德者居之,属于民主自治。由公有制转化为私有制之后,才逐步形成了国主的嫡长子世袭,主要是世袭家业,政治权力并不大。作为乐师的瞽叟想让后妻所生的小儿子象来承继家业,父子俩屡次三番的想害死舜。象不单想独霸财产,连舜的两个妻子都要霸占,尽管两位嫂子是尧帝的女儿。作为尧帝的政治权力也是很有限的,主要在于其影响力。“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正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正通矣。”
伏羲氏之后、同为姜姓的帝胄之后蚩尤族以八十一人暴虐天下,炎帝榆罔对其无可奈何。蚩尤战士铜头铁额,刀戟大弩,无人可敌。炎帝榆罔没有办法,安排蚩尤族居于少颢,以临四方。蚩尤更加无所顾忌,专门恃强凌弱,对各国进行欺凌与抢掠。蚩尤野心膨胀,欲王霸天下,夺取炎帝之位。出洋水、登九漳,以伐炎帝。炎帝榆罔从空桑逃避到涿鹿,轩辕氏率领诸侯们打败了蚩尤族,被拥戴为黄帝。
涿鹿地处河北张家口地区,有洋河流经涿鹿,并有黄帝大战蚩尤的历史遗迹,这段史料应该可信的。黄帝即了帝位之后,并没有奴役与占领炎帝之后姜姓的疆土,而是回到河南轩辕氏的发源地有熊地区进行发展,王畿设立于河南新郑一带。王畿千里,爵分五等,幅射分封拱卫王室,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公室,黄帝一族的姬姓迅速发展壮大了。 黄帝生有二十五子,没有都随他姓姬,而是分为十二姓;姬、酉、祁、巳、藤、葳、任、荀、僖、 、擐[人]、依、青阳、范林与姬姓同。这十二姓同是黄帝子孙,属同一氏族,又各有姓氏。其中金天氏承继了帝位,名字唤作挚,字青阳,赐姓巳。以金德王天下,故名为少昊。黄帝是老太阳,少昊是新太阳,下面有些不服气。少昊作了[大渊之乐],以谐人神,以和上下,还是以乐化人。少昊的威望远逊于黄帝,天下万国都出现了先人的神鬼,蛊惑人心,祭祀下移,家家都祀神鬼,作巫史。巫师与跳大神形成了狂潮,各种音乐舞蹈形式随区域的不同,产生了千变万化,就是后来的民族音乐舞蹈。
作为山地民族的九黎最为乱德.将音乐与舞蹈引入了淫乱,男女滥交,没有婚姻与伦理的约束。一旦乱了五德,就没有了章法,民风强悍,胆大妄为。结伙外出抢掠是经常性的,小国寡民当然没有能力进行抵御。最小的国家只有几十户人家,就是一个小村落。九黎处于渔猎采集历史阶段,与进入农耕社会的汉人有所不同,很少接受外界文明。几千年之后,山地民族还没有太大的变化,仍处于贫穷落后的渔猎采集状态。少量的农耕也是刀耕火种,还不懂得牛耕。
接替帝挚的是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礼乐是帝王及其后裔必须掌握的,颛顼也是音乐人才,懂得音乐的作用。古人与现代人有所不同,他们所作之乐都是来自于大自然,对天地神灵的感悟,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旋律都能打动人的心灵。他们不轻易作曲,一旦作出来就感天动地,成为千古绝响。接替帝位二十一年,颛顼感悟到了天地熙熙、凄凄、锵锵,这是来自于九天的旋律。颛顼很有谋略,任命南正重掌管天文,修订历法。任命北正黎管理农业,九黎之乱被有效的控制住了。历法修订之后,农业有了大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人神混杂的现象就被有效的控制住了。如此一来,惟天之和,正风乃行。顺天应人,天下安宁。颛顼命飞龙效八风之音,作[承云之乐]。
颛顼之后是高辛氏的帝 ,是少昊之孙。他平定了共工之乱后,庆功会上演奏的是大型钟磬管弦交响乐,有各种皮鼓.演奏的有[唐歌]、[六列]、[六英]等曲目,这是乐师咸黑所作。鼓乐的总指挥为有 ,这是一场军乐盛会,表现的是武功与军功,演员全都是瞽人,就是盲人。这些瞽人都是立志于献身音乐的,他们的双眼都是自己主动熏瞎的,如同后代的师旷。乐师的名称基本上都是师某,师是一种尊称,也是王室乐师的代称,是王室的一部分,礼乐的一部分。演奏军乐是为了表现武功,也是形势所迫,天下动荡不已。即位十六年,出兵灭了败德的诸侯有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有时候需要采用武力,来保持天下的安定。
帝 死了之后,他的儿子挚即位.倚仗武力,荒淫无度,被众诸侯所废,拥立了挚的弟弟尧为天子。帝王是必须贤明的,以民为本.尧重视农业,政治开明,选择了无为而治。
古人认为:乐与音是不同的,乐是一种感悟,一种升华,唯有君子才可知乐,而众庶只知音,不知乐。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领悟到天地之乐,唯有君子才有这个可能。君子之心与天地相通,与天地的浩然正气相通,天心至公,天心无私,只有心地纯洁的君子才能够知乐,庶众不过是知音罢了。乐是反映社会现实的, “凡音者,通于人心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是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上古华夏社会是和平、和谐、安定、稳步发展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少有所抚,老有所养,不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禽兽社会。礼乐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将人类视为与天地一体,是天地的组成部分,是中和天地阴阳之气的万物之灵,三元之一。[黄帝内经素问]等医学书籍将人类的经纬视为自然之道,与天地相合,其中的风就是人体中的乐,人类的精气神就是天作之乐。
在黄帝到尧帝之间,曾出现过多次不和谐之音,君主乱性败德的现象,主要是私欲的恶性膨胀。乱性败德如同乱了阴阳四季,乱了四季的节气,物欲横流,动物性占了上风,追求的物欲,是动物性的快感。人类是有七情六欲的,灵魂来自于上天,形体来自于大地,人类的形体有着动物性的贪婪欲望。音乐不再是天作之乐,而是某些权贵们放纵情欲的工具。“凡淫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矣。正气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倡和有应,回邪曲直各归其分,而万物之理以类相动也。”
音乐导人以善,淫乐诱人以邪,如同四季的顺逆,人心的顺逆。礼乐使人们走向正路,而淫乐使人们堕入歧途,行为上也就大不相同了。音乐的教化功能受到淫乐的娱乐性巨大挑战,人类的公义性受到人类的自利性巨大的挑战,人性受到动物性的巨大挑战,天下为公受到天下为私的巨大挑战。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多,人类的自利性正在恶性膨胀,礼乐已经难以束缚日益膨胀的欲望了。不但挚荒淫无度,作为帝胄之后的四族被称为‘四凶’仗势欺人,横行不法,尧帝对于他们也是无可奈何。淫乐的形成是伴随着私有财产的增多而发展壮大,成为上层社会寻欢作乐的工具。人类逐渐被物欲所闭塞,天人相隔,天籁之作已经很难出现。作为乐师的瞽叟,为了财产连亲生儿子舜都要谋害,可见人心已经败坏到了何等地步。乐师的存在不再是教化人心,而是一种很赚钱的职业,音乐与淫乐已经很难区分开来了。
此文章使用快速荐稿系统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