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知识 > 中国音乐史 >

中国语言学大师赵元任的音乐人生

作者:张军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31   点击:

   中国语言学大师赵元任的音乐人生  

   

赵元任,其实每个试着去分析他音乐的人都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他的作品中不仅有音乐,有情怀,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博学。他是一个语言学大师,音乐家,物理教授,哲学家,心理学家,你只要能想到的“家”,他都可能是这个行列里的大师。所以,这篇小文算是对大师的一种敬仰和歌赞吧。因为,要对他进行分析,我是望尘莫及的。  

 赵元任的一生,“该乐呵的地方都乐呵了”,这是他女儿赵新那对他可爱父亲对他的评价。在我们心里,大师都是严肃的,不苟言笑的,但是赵先生以一颗童心,阳光般和谐地照耀着中国的科学大地。他在南方创办《科学》杂志,与当时北方的《新青年》,南北呼应,体现出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民主,科学的精神。他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光芒照耀着“初生”的中华大地。但是历史的战火,永远都是不留情的。  

     由于战乱,多次辗转,最终背井离乡,来到他乡,离开了他的母语世界,离开了他的那片热土,那片给他学术生命的地方。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他是中国人。“我是美国籍,但我是中国人”,“把我的骨灰撒向太平洋,让它回家吧”・・・这是一个游子的赤子之情。对于一个科学家,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去不能奉献自己。这就是他的心声,他的助理在谈到这样的话语时,已经泪眼模糊,话语凝噎。  

       而当他大西洋彼岸的母亲又怀念之情时,总是唱起那首现在很多青年已经把它当作一首爱情歌曲来传唱的《教我如何不想他》。而这首刘半农的诗作原写于德国,同漂泊异乡的游子,1925年赵元任看到这首诗激动不已,将其谱曲。这是他的心声,一种对祖国的眷念,对祖国那微风的怀念。  

     他是一个“业余”的作曲家,但是他对于中国专业音乐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中国当时许多作曲家,理论家。中国当时大概是以歌曲创作为主吧。而歌曲最重要的是对于歌词的传情达意,升华意境。而对于一个语言学大师来讲,语言在他那里仅仅是一些游戏。对于歌词韵律的把握,可谓是驾轻就熟。  

     他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说“要发展中国之音乐,首先是引入和声”。这样的说法,不能把赵先生的音乐思想和“全盘西化”拉上任何关系。赵新那说,她的父亲一生都在寻求一条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对于拼音的创建,就是为了让语言的学习更加容易,更加方便。而和声的引入,不得不说对于音乐的表现能力是有意义的。他的《海韵》就已经具有了十分复杂的和声。也是中国近代音乐史合唱作品的一部代表作。  

      这也体现了,赵先生务实的方面。他将着眼点放在了最实际的,最现实的问题上。既然我们不能很好的全盘继承我们的传统音乐,那么我们就去发展他。  

     他的语言能力,让我们唱他的许多作品时感觉就像民歌一样亲切。他为她女儿们创作的《唱唱唱》,就像一首小民歌,清新典雅,语言与音乐的结合,可谓是天衣无缝。  

其实在这里我们必须得感叹赵先生卓越的天赋,在康奈尔大学上学时,保持了一项3科100分,1课99分的记录。还有他具有十分惊人的模仿能力,这让他对于用音乐去表现语音音调方面,提供了十分好的帮助。曾在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学习音乐。以其极强的语言功力和音乐天赋,在中国歌曲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对于语言和音乐上的结合关系,是后人无法超越的。这就是中国的语言学大师,博学家赵元任先生,一个永垂不朽的艺术歌曲大师。他不能被简单的成为“中国的舒伯特”,他就是中国的赵元任。中国绝无仅有的革命家,改革大师。他对于中国历史的意义绝对不仅仅局限于音乐上,他影响着中国人的语言的命运,也就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命运。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赵元任,不需要多说,我们只需要去尊敬,去回忆,去铭记这位大师曾经走过的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拥有赤子情怀的中国语言学大师――赵元任。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