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流淌在农村课堂
作者:殷瑛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3-26 点击:
随着当今国民素质的提高,国人对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但由于经济条件和地域条件的限制,偏远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还是有其不足之处。如何让音乐教育在乡村学校完美起来,完全可以通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等方法来完善。我们不妨试试用以下几点来提高和完善乡村小学的音乐教育:
利用周围环境,营造音乐氛围,开展情境教学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运用农村的特有资源,把课堂搬到室外,带领同学们在田间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例如:《卖报歌》这是一首大家都再熟悉不过的儿童革命歌曲。在教授这首歌曲的时候利用简单的道具报纸和学生的书包,让学生扮演卖报童,学习和演唱这首歌,以此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如教《理发师》时,可以组织学生自备小剪刀、小镜子、围裙、眼镜、胡子等道具,将课堂布置成理发店,让学生在场景中再现老爷爷的劳动场面,充分调动学生们表演的欲望,让他们创造出许许多多不同的动作,有的拿着梳子梳头,有的拿围裙装扮客人。创设情景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结合综合课程,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兴趣
奥尔夫曾说过: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天生的乐感,都能接受音乐教育。这句话就更能证明不论是农村的孩子还是城里的孩子,都具备着一定的乐感。但因为地域的差别,农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所接受的音乐熏陶就各不相同了。农村大部分孩子对音乐课的兴趣不高,所以,在农村小学上音乐课要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认识和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小学课程里有很多都是有关音乐的,语文教材里的很多古诗就被改编成了歌词谱上了曲,成为朗朗上口的歌谣。教者完全可以把这些用古诗作歌词的歌曲拿来给学生作为课外教材,在无意识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如《过新年》一课,不仅要学会《过新年》的歌曲,还可以让学生们向家长了解更多过新年的民俗,如贴对联、贴倒的福字、贴窗花、放鞭炮、吃饺子、请财神等。还可以同《新年好》相结合,了解外国新年的民俗。如圣诞节、唱圣诞歌、装扮圣诞树、圣诞老人赠送礼物等。通过大家的交流、丰富了音乐文化,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
不管在农村小学还是城市小学,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当代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尽管创造性可以通过专门性的、独立的创造性课程或思维课程进行训练,但最有效的培养方法是结合具体学科的教学,即把创造性训练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去。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把“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项基本理念,就是因为在音乐学习领域中,创造教学同样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主要方法。这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课前的律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欢快的乐曲声中愉快玩耍着,忽然乐曲变成了“马儿跑”和“青蛙叫”的声音,孩子们的情绪受到了感染,随着音乐的变化,一会儿学马儿跑,一会儿学青蛙跳。接着乐曲变成汽车马达和火车汽笛声,就出现了另一番情景,一二人手握方向盘,三五结组排成行,嘀嘀嘀、轰隆隆。紧接着《西游记》的旋律响起来,孩子们更加活跃,你扮“孙悟空”他扮“猪八戒”……模仿与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始终在一起,课上创设的音乐与活动场景以及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把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加深了情感交流,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陶冶,达到了课堂教学的预定目标。采用模仿的学习方式,带领学生从模仿进入创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激发创作的兴趣。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想象─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发掘其潜在的创造力,使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确定目标,主动探索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初步形成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创造”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的理念、新的探索,让我们不断追求音乐课堂创造教学的新天地。
利用周围环境,营造音乐氛围,开展情境教学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运用农村的特有资源,把课堂搬到室外,带领同学们在田间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例如:《卖报歌》这是一首大家都再熟悉不过的儿童革命歌曲。在教授这首歌曲的时候利用简单的道具报纸和学生的书包,让学生扮演卖报童,学习和演唱这首歌,以此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如教《理发师》时,可以组织学生自备小剪刀、小镜子、围裙、眼镜、胡子等道具,将课堂布置成理发店,让学生在场景中再现老爷爷的劳动场面,充分调动学生们表演的欲望,让他们创造出许许多多不同的动作,有的拿着梳子梳头,有的拿围裙装扮客人。创设情景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结合综合课程,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兴趣
奥尔夫曾说过: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天生的乐感,都能接受音乐教育。这句话就更能证明不论是农村的孩子还是城里的孩子,都具备着一定的乐感。但因为地域的差别,农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所接受的音乐熏陶就各不相同了。农村大部分孩子对音乐课的兴趣不高,所以,在农村小学上音乐课要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认识和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小学课程里有很多都是有关音乐的,语文教材里的很多古诗就被改编成了歌词谱上了曲,成为朗朗上口的歌谣。教者完全可以把这些用古诗作歌词的歌曲拿来给学生作为课外教材,在无意识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如《过新年》一课,不仅要学会《过新年》的歌曲,还可以让学生们向家长了解更多过新年的民俗,如贴对联、贴倒的福字、贴窗花、放鞭炮、吃饺子、请财神等。还可以同《新年好》相结合,了解外国新年的民俗。如圣诞节、唱圣诞歌、装扮圣诞树、圣诞老人赠送礼物等。通过大家的交流、丰富了音乐文化,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
不管在农村小学还是城市小学,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当代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尽管创造性可以通过专门性的、独立的创造性课程或思维课程进行训练,但最有效的培养方法是结合具体学科的教学,即把创造性训练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去。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把“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项基本理念,就是因为在音乐学习领域中,创造教学同样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主要方法。这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课前的律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欢快的乐曲声中愉快玩耍着,忽然乐曲变成了“马儿跑”和“青蛙叫”的声音,孩子们的情绪受到了感染,随着音乐的变化,一会儿学马儿跑,一会儿学青蛙跳。接着乐曲变成汽车马达和火车汽笛声,就出现了另一番情景,一二人手握方向盘,三五结组排成行,嘀嘀嘀、轰隆隆。紧接着《西游记》的旋律响起来,孩子们更加活跃,你扮“孙悟空”他扮“猪八戒”……模仿与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始终在一起,课上创设的音乐与活动场景以及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把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加深了情感交流,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陶冶,达到了课堂教学的预定目标。采用模仿的学习方式,带领学生从模仿进入创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激发创作的兴趣。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想象─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发掘其潜在的创造力,使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确定目标,主动探索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初步形成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创造”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的理念、新的探索,让我们不断追求音乐课堂创造教学的新天地。
上一篇:却把讲台做舞台――观摩山东省小学优质课有感
下一篇:课堂音乐教学反思